「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雖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莆田人十分重視,自古有「冬至暝大過三十晚」一說。隨著2020年冬至將至,莆田的街頭開始繁華熱鬧,平淡的日子逐漸變得紅火起來…
01
天剛破曉,攤販的第一聲吆喝喚醒了初冬的早晨。伴隨著日出東方,莆田這座城市的一天開始了。
與往日不同,今日莆田街道上熙熙攘攘,隨處可見身著紅裝的女子。明日冬至,歲旦在邇,一切對莆田人而言意義非凡。
攤販們早已萬事俱備,象徵過節的火紅燈籠被高高掛起,傳統美食被各自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素日裡平平無奇的菜頭餅、炸豆腐、白團等在節日氛圍的渲染下,都變得叫人垂涎欲滴。
售賣紙錢、貢銀等祭拜用品的老闆迎來了期待許久的忙時,顧客們蜂擁而至,將囤貨一掃而空。3元、5元、6元……金錢到帳的機械聲蓋過了音響中的樂音,成為老闆內心最動聽的小曲。
「湯圓,現搓的手工湯圓!」白胖的湯圓在滿是麵粉的木板上滾動,可愛滑稽。手工搓制的湯圓,總是比塑料包裝裡的吸引顧客的注意。
沉甸甸的湯圓落入了袋中,客人在提起它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有著同樣分量的兒時回憶。
隨著客人湧入北市場,各個攤位的老闆都開始忙碌起來。莆田人好吃,逢年過節除了購買節日所需的食材外,對其餘美食的需求同樣也在增大。
新鮮的豬肉可以拿來做美味的熗肉湯,鮮甜的河蝦是滷麵的關鍵食材,油炸的豆腐蘸點醬油也是美味……濃鬱的節日氛圍影響下,莆田人胃口大開。
02
「冬至暝大過三十晚」,今天對莆田人而言格外重要。按照傳統習俗,今日夜裡,莆田人會在一個圓竹匾裡面擺上生薑、紅糖、10雙新筷子、大柑橘、一枝「三春」。
生薑取「旺盛」之意,越大越好;紅糖代表生活甜蜜,可用白糖代替;10雙新筷子象徵「十全十美」;「三春」是一枝貼著2個鮮豔的大胖娃娃的紅紙片,插在大柑橘上,寓意「福祿壽齊全」。
儀式感強烈的家庭還會圍在八仙桌旁自己搓湯圓,圓滾滾的湯圓是最為普通的一種。心靈手巧的老一輩,能夠將湯圓搓成捏金元寶、舂米工具、小狗等形狀以此祈福。
等到次日早上,捏好的湯圓會滾進沸水的鍋裡,直至變得圓鼓可愛,成為美味的早餐。煮好的湯圓一部分會在掃墓時拿來祭祀祖宗,還有一部分湯圓會被貼在門楣兩側的春聯之上,被寄託了家宅興旺的美好祝福。
在不少莆田人的回憶中,這些貼在門上的湯圓,大多數是被路過的老鼠偷吃了去。
03
明日冬至,但對祖先的祭祀在今日就已經開始。聰明的莆田人將祭祖日期定在冬至以及冬至前後一天,以便錯峰出行。但即使如此,今日通往石寺巖的山路上,還是擠滿了轎車與摩託。
悼念的菊花是在近幾年逐漸流行的祭品,在以往莆田人祭祀先祖時通常都是在紅色的果盤中擺上水果、白團、湯圓等。
三杯清茶,三杯米酒,一柱香火,紙錢搭建的房子燃燒,香火飄渺,後輩在祖先墳墓前拜拜是莆田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畫面。
嚴苛繁瑣的習俗,為冬至掃墓增添了許多神秘感。但究其根本,所有的儀式所傳達的無非都是——希望通過善待先祖,以換取先祖保佑往後日子的平平安安。
在莆田老街的林俊故居裡,四世一品的明朝大官等來了他的子孫後代。老舊的桌子上擺滿祭品,圓筒火盆裡燃燒著一摞摞紙錢。
熊熊的火光映照著林俊後裔的臉頰,氤氳的香火中,這位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老臣,一定收到了後人虔誠的祝福與祈禱。
祈禱2020年的不幸煙消雲散,祈禱將要到來的2021年日子紅火,諸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