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近日,南京市民賀女士來到雙塘派出所送錦旗,感謝民警幫她挽回了被騙的5萬多塊錢。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賀女士又表示,眼下自己又被騙了,還得再次報警。
賀女士送的錦旗還要從今年3月份說起。當時,她在網絡社交軟體上認識了一個自稱是以色列人的外籍男子。
對方自稱是一個海員 ,前幾天遇到海盜了,要把他的私人物品寄給賀女士。為此,賀女士付了五萬多元的「清關費用」。當時,賀女士心想,過幾天對方來中國就把東西取走了,也就會還錢了。
賀女士匯款五萬多元後,遲遲沒有收到包裹,於是她又跟物流公司聯繫。對方告訴賀女士,還需要一筆18萬元的「保證金」。
察覺到受騙了,4月6日,賀女士來到雙塘派出所報警。
接到報警之後,民警第一時間跟南京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聯繫,由反詐中心和銀行對接,立刻把對方帳戶止付了,然後再進一步立案調查,凍結了對方帳戶。萬幸的是這筆錢還在,最終這筆五萬元的錢款又還給了賀女士。
騙局被警方成功化解,9月3日,賀女士特意給陳警官送來一面錦旗。不過,此時,她說自己還得再報個警。
原來,前段時間,賀女士無意中進了一個微信群,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是在說做期貨、投資這些方面的內容,還有很多人曬出了自己賺錢的經歷。賀女士看到之後,感到很心動。
於是,賀女士就在群裡朋友的推薦下,去一個期貨平臺陸續投資了兩筆錢,到今年8月,她發現自己虧損近14萬多元,而平臺客服也不再理會自己。
南京秦淮公安分局雙塘派出所民警陳偉介紹案情,其實這個微信群裡面基本上都是騙子的同夥;如果被害人心動了,就會有人出來冒充投資分析師、大師之類的,給她推薦軟體註冊。之後,一般剛開始都會讓被害人得到一些蠅頭小利,第一筆投進去能賺一點,第二筆投進去也可能還能賺一點,而且還能取出來。但是人往往經不住誘惑,之後就會加大投入,一旦加大投入,投個十萬二十萬之後嫌疑人有可能突然把軟體關閉掉了,錢也取不出來了。
目前,警方已經對此案立案偵查。
記者要好心提醒賀女士和有類似經歷的市民,網絡騙局面前,如果自身不提高警惕,時刻注意防範,那麼警方再怎麼努力都有可能徒勞無功。
江蘇臺記者/汪舒 張健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