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學錦:讓我國勘查地球化學走在世界前列

2021-03-02 中國科學家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聖曼努埃爾銅礦正在用地球化學方法找礦,這個方法將來可能很有前途,你是不是應該去試試?」父親謝家榮的這句話,讓謝學錦打開了新學科領域的大門,並為之奮鬥一生。

謝學錦是國內外著名的勘查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父親謝家榮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礦床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中國地質事業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貢獻,被稱為「中國找礦最多的人」。

謝學錦

出於對父親的崇拜和信任,謝學錦開展了地球化學探礦實驗。

1951年夏,謝學錦前往安徽安慶月山地區踏勘。他和同事徐邦梁先後在十多個廢礦堆上,發現了一種生長茂盛、開紫紅色花的小草,甚至在既沒有廢礦堆又沒有銅礦露頭的地方,也發現了這種小草。

他們分析發現,生長著這種小草的土壤有極高的含銅量。經鑑定,這種植物叫海州香薷(rú),銅在它根部的含量一般為1%左右,最高可達3%。而其他野草受銅的毒素影響很難生長。

銅礦指示植物——海州香薷由此宣告發現。

這是謝學錦勘查地球化學事業的開端。中國的勘查地球化學也由此正式奠基。

然而對一個新學科領域的探索總是充滿艱辛。

1954年8月,謝學錦所在的地質部化探室在甘肅白銀廠進行地球化學探礦實驗,但他們的工作受到了一位蘇聯專家的否定。隨後謝學錦領導進行的化探找油的實驗也因為化探找油在蘇聯被否定而跌入低谷。

但謝學錦知道,科研探索之路總是布滿荊棘,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因此,他仍滿心撲在地球化學探礦的研究工作上。

很快,謝學錦開始了原生暈找礦的研究。

1963年至1964年,謝學錦根據其原生暈找礦方法的研究,寫出了共九章16萬字的《地球化學巖石測量的理論基礎與工作方法》的專著。

僅存的《地球化學巖石測量的理論基礎與工作方法》手稿

可惜的是,出版社請當時的一位負責人審查,但這位負責人竟將書稿壓了一年多,導致書稿在傳閱中丟失了幾乎一半,使這部在當時是該領域內與蘇聯並列世界領先水平的著作沒能出版。但這本殘餘的著作僅憑著第5章和第7章的內容,就成為了中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化探工作者必讀的工作手冊,掀起了全國的原生暈找礦熱潮。

但謝學錦並不滿足於此。他認為,原生暈找礦法雖然成功了,但仍是地質找礦工作中一種輔助性的找礦方法。勘查地球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應該取得戰略地位。他決心要把勘查地球化學從戰術手段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成為戰略性的、指導全局的方法。

他把這當作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標。因此,在原生暈找礦的熱潮中,他毅然決定轉動方向盤,將他學術研究的車輪轉向夢寐以求的領域,進行大規模的、全國範圍的地球化學填圖,查明幾乎所有化學元素在中國大地上的分布,使勘查地球化學成為地質找礦的主要方式之一。

自1965年後的十多年間,他進行了一系列水系沉積物測量,開展了新一輪1:20萬比例尺區域化探工作試點研究。

1973年的邵陽化探學習班、1975年4月福州會議和1977年7月黃山會議都大力推廣了此項研究。在1978年1月召開的上海會議(國家地質總局區測及鐵礦會議)上,謝學錦向國家地質總局提出了「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的建議,並立即得到了國家地質總局的全力支持,被正式納入國家計劃。

一時間,群情振奮,大家在腦海中勾勒出這樣一副畫面:展開全國地球化學填圖,最終它會告訴你,你要找的礦在哪裡,哪裡的礦最富有……

謝學錦提出「用3年作準備,在8年內完成」的工作計劃,同時他常到各地進行宣傳和指導。

正是這種不滿足、勇攀高峰的精神促使謝學錦一往直前,用畢生的精力踐行自己的理想——把勘查地球化學從戰術手段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使地球化學找礦方法成為指導地質找礦全局的方法。據截至2005年的統計,全國根據化探掃面發現了1900多個有經濟價值的礦區,經濟價值1.4萬億元。

1987年,謝學錦又和芬蘭、挪威的兩位化探學家一起提出了一個更大的計劃——「國際地球化學填圖計劃」,編制全球地球化學圖,為解決全球資源、環境問題作出新的貢獻。

謝學錦

(1923.5-2017.2)

勘查地球化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文:採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1.《走向奧維耶多,謝學錦傳》,張立生,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謝學錦,繪製地球的基因圖譜》,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第06期

3.《中國勘查地球化學事業的開創者與奠基人——謝學錦院士》,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2020-12-16

4.《謝學錦:躬身大地,敢為天下先》,科普中國

5.本文圖片來源於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

相關焦點

  • 謝家榮和謝學錦父子院士:躬身大地 砥志研思
    謝家榮先生出生於上海市一個貧困家庭,青年時期以優異的成績從我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章鴻釗、丁文江和翁文灝主辦的工商部地質研究所畢業,成為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地質學家。1917年被選派赴美留學深造。192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後回國,繼續在地質調查所工作,一生致力於地質學研究和實踐。
  • 中沙首次合作地球化學勘查 中國節能貢獻力量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中國節能所屬中國地質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地礦)與沙特地質調查局地球化學勘查合作舉行在線授標儀式。 中國地調局與中國地礦組成的聯合體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沙烏地阿拉伯地盾水系沉積物及重砂樣品高精度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野外勞保服裝採購公開...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野外勞保服裝採購 品目 貨物/紡織原料、毛皮、被服裝具/被服裝具/其他被服裝具 採購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行政區域 北京市
  • 1980年以來我國地球化學文獻中高頻詞的變化
    截至2015 年共整理中國地質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和CALIS三家館藏機構的中文地球化學圖書1300 種,收集和整理了中國主要地球化學期刊文獻23000 多篇,以及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俄文地球化學圖書210 種和館藏西文地球化學圖書2950 種中的地球化學文獻,集成後的數據分析具有全面性和科學性。
  • 大學工學專業介紹:資源勘查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地質調查與勘探的室內、外工作方法,具有對礦床地質、礦床分布規律等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資源勘查、開發(開採)與管理等領域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藍谷科研動態|我國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生教材出版
    近日,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副主任、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功能實驗室宋金明研究員等人編著的我國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生教材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88萬字分為八章,第一章簡要概述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研究內容和研究意義;第二至第五章著重闡述碳、氮、磷、矽等主要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第六章解析了一些典型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富營養化、赤潮等生態災害和珊瑚白化等過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作用;第七章初步探討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物流與能流過程;第八章分析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現狀和發展趨勢。
  • 地球化學專業畢業做什麼工作?近幾年就業收入,對學弟學妹的建議
    (長江大學)地球化學適合做研究的人學吧,研究生以後可以去研究所,本科不好找工作,一般是去油田,想去油田可以去讀油藏工程和資源勘察工程,地化本科在油田也沒什麼好單位。(長江大學)建議考研,現在工作很難找,也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從這一屆咱們系的就業來看,考研是你們最好的出路。
  • 百花齊放話認識 共享交流促升華——直擊中國地調局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研,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部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孟憲來,李廷棟、陳毓川、肖序常、莫宣學、翟光明等院士,國務院參事張洪濤,發展中心學術顧問和特邀專家方克定、葉天竺、李裕偉、張彥英、劉士毅、曹樹培、王保良、肖慶輝、姜作勤等參會專家和領導出席或部分出席系列會議,並對匯報內容進行提問並作精彩點評和指導。
  • 地球化學元素硒、氟、碘和我們的健康
    地球化學元素與健康——硒  一、 硒與人體健康:  人體主要通過攝取並吸收食物、水和空氣中的硒來滿足肌體對硒的需要,但一般情況下通常是膳食中的硒決定人體硒含量水平。硒在地表分布極不均勻,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處於硒不富足環境中。
  • 勘察&勘查有什麼區別?很多地質人都會搞錯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勘察」和「勘查」這兩個詞的異同的?本文將從字面含義、運用場景中的含義和涉及行業管理情況三個方面,對這兩個詞語進行比較。1、字面含義根據《新華字典》的釋義,勘察和勘查沒有含義上的區分。具體定義為:進行實地調查或查看(多用於採礦或工程施工前)。
  •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些什麼?適合什麼樣的人學?有什麼特殊要求?
    這個專業現在學的數學2 相對簡單些,要求文的比較多,需要想像力和求索精神,現在,就業,是面向油田,工作還是很好找的,油田待遇不錯,也比較穩定,考研還是比較支持的,總之,這個專業,是比較不錯的。 (中國地質大學)我們學校的資源勘查工程主要是學習與石油煤炭等能源相關的地質課程,就業主要到各個油田就業,也可以到地質所或研究所。這個階段本科階段沒有特殊要求,課程比較簡單,只要定性的了解就可以。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萬力 劉文燦]立足行業,加強合作,主動服務國家...
    、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質調查、遙感技術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特色,特別是在農業地球化學調查、礦產資源評價、地下水有機汙染調查、遙感技術應用,以及找礦理論研究等方面,我校逐步成為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重要的技術支撐單位。
  • 我校主持2020年地球化學學科戰略研討會
    中國科大鄭永飛院士,南京大學陳駿院士,西北大學張宏福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院士,基金委地學部地球化學學科項目李薇主任,以及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天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海洋大學、西北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所等單位的多位知名專家出席會議
  •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將於4月6日召開
    為充分展示、交流和總結我國礦物學、巖石學與地球化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我國地球科學的發展與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決定於2011年4月6日~9日在廣州召開「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我們誠邀相關研究領域的同行們相聚羊城。
  • 現代地球化學之父Goldschmidt的風雨人生路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許多地球化學家艱苦卓絕並具有開創性的努力下,地球化學才真正登上地球科學的舞臺。這些做出主要貢獻的地球化學家可分為三個學派:美國學派、前蘇聯學派和挪威-德國學派。以Vernadsky(1863-1945)為代表的前蘇聯學派側重研究元素的分布與遷移規律,並明確提出了地球化學的概念。以Goldschmidt(1888-1947)為代表的挪威-德國學派則以結晶學為突破口,調查了元素的分布規律,出版了9卷本的《The geochemical laws of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是地球化學的重要開拓者與集大成者。
  • 2014年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報考情況
    2014年碩士研究生報名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下載現場確認後的數據。本年度網上報考我所考生總數為125名,經過現場確認後的報名數為91人。其中申請我所推免生人數為23名,經過複試、體檢後確定擬接收的碩士推免生為13名,直博士生5名(擬招收的直博生佔2014年博士生招生名額,不再佔有碩士招生名額)。
  • 「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暑期學校舉行—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發起,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和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三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 國際地球化學協會IAGC博士生科研資助開放申請
    自2008年起,國際地球化學協會(IAGC)在Elsevier的支持下設立了博士生科研獎金(PhD Student Research Grant
  • 我國3所核工業類二本大學,實力強,就業率高,適合撿漏
    一、南華大學近幾年我國核工業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目前在這方面的人才卻比較稀缺,開設此專業的大學也不多,因此每年核工業類畢業生大都找到對口的工作。南華大學就是開設核工業類的其中一所,雖不是985和211院校,但在這方面絕對還是非常有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