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前訓練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當兵入伍進入部隊前,對應徵青年進行一些體能方面的訓練。在參軍人數較多,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役前訓練,對應徵青年進行一次摸底考評,如果體能方面不是很好,就可能在役前訓練中被淘汰。
役前訓練通常在8月31日前完成,9月1日之後就要進入預定兵環節,往年9月10日第一批新兵可能就要去部隊了。今年新兵入營會根據疫情情況,有一些專門的規定。 近幾年,在入伍前都要組織進行役前適應性訓練。一方面可以幫助那些渴望入伍的青年,能夠提前感受到軍營生活,幫助掌握了解部隊知識,培養軍人基本素養,端正入伍動機;另一方面對部分不適應的青年進行調整,通過體能素質考核,擇優錄取人員服兵役。
役前訓練時間:
役前訓練通常為一個星期左右,大概5天到7天。
訓練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進行軍事科目訓練。主要是隊列訓練和體檢訓練。
隊列訓練:主要內容是單個軍人隊列動作,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間轉法、行進與立定、蹲下起立、敬禮等內容。
體能訓練:主要也是入伍訓練基礎體能科目,100米跑、引起向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1000米跑等內容。在役前訓練結束前,要組織對參加訓練的應徵青年進行體能考試,並對結束進行公示,並作為審批定兵的一個重要依據。
二是組織進行政治教育。
主要對應徵青年進行國防常識教育、入伍動機、部隊優良傳統等,同時也組織進行艱苦奮鬥教育,去部隊當兵要做好吃苦的思想準備。
三是廉潔倒查調查摸底。
最近加大了徵兵風氣力度,在組織役前訓練中採取問卷摸底、召開座談會和個別交流的方法,了解徵兵過程各級工作人員有無違法違紀現象。
四是填報入伍去向選擇。
按照各地今年徵兵的方向,參加訓練的應徵青年,都要填寫《入伍去向選擇意向表》,這個也作為接下來分配新兵入伍去向的一個依據。
役前訓練,一般由於時間短,學習訓練內容多,可能有的地方還受到場地的限制,不過役前訓練又作為一個定兵分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依據,對於在考核中考核成績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雖說有些可以去部隊慢慢的訓練,但在徵兵優中選優的情況下,整個徵兵過程一直都是進行著全程淘汰的機制,只要有一項不合格,下一個環節都不能參加。
今年由於疫情的情況,如果參加役前訓練並批准入伍的青年就需要進行封閉隔離,直到新兵起運,不允許與外界接觸,也這是部隊疫情防控的要求。
當兵也許流汗,也許流血,也許有淚,但它讓你長大,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它是你成鋼的熔爐,是你起飛的翅膀,會讓你擁有更廣闊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