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鞏義的李女士因一場糾紛入獄,2017年出獄後,本想迎接新生活,卻在今年8月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卡裡的錢被划走,除此之外還被中國農業銀行鄭州二七支行起訴。被起訴原因是服刑期間李女士名下突然多出一張信用卡,逾期未還,法院判決她需還貸款兩萬多元。令李女士憤怒的是,2009年自己仍在獄中服刑,根本沒有可能辦信用卡。對於李女士反映的問題,銀行工作人員表示:時間久遠、正在調查,只能退還李女士卡中被划走的1500元,如果想解凍銀行卡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走法律程序。
延伸閱讀:
個人信息洩露被貸款怎麼辦?
購火車票、飛機票受限;無法按揭買房買車;頭頂著「老賴」的帽子……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似乎與遵紀守法的人沒有關係。但現在,一些人正在「被老賴」,原因是他們的核心信息,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個人信息洩露被貸款怎麼辦?
不知不覺中成為「老賴」,那麼個人信息是如何被洩露的呢?
4000多元的電動車,拍張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就能省去1000多元。你拍不拍?
廣西南寧的何女士就拍了。結果是,她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被人拿去辦理了4萬元的貸款。直到接到頻頻打來的催款電話,何女士才知道此事。
同學要創業,跟你要身份信息,你給不給?
湖南工學院的27名同學就給了。結果是,該學院學生會主席李某,以創業需要資金的名義,騙取27名同學身份信息後,從網貸平臺貸款近百萬元,用於揮霍。
甚至山東某地一村莊,竟然有80%的村民成為老賴,而幾乎全部的村民對此均表示不知情。
一覺醒來被貼上「老賴」的標籤,確實夠委屈的。實際上,類似的案例在全國還有很多很多。在你眼裡看起來,這是一張簡單的手持身份證照片,但在不法分子手裡,這可是生財的工具。當然,是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
這些漏洞不堵上,「被老賴」風險劇增。
個人身份信息洩露,很多都是在苦主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在生活中,哪些漏洞會導致信息洩露呢?
1、熟人幫忙
親朋好友請求幫助,同學之間借身份證,朋友貸款幫忙籤字……這些行為在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然而這些善舉往往為自己挖下了「坑」。
2、身份證遺失
還有些人一時不慎丟了身份證,雖然及時辦理了掛失,但掛失是在公安部門的系統內操作的,一些地方工商系統和公安系統並沒有聯網,造成工商系統無法判斷該身份證是否掛失,導致身份信息被盜用,維權很麻煩。
3、不良App收集洩露隱私
如今,不少App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App也成為了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中消協發布的對10類100款App測評結果顯示,42款App對外提供個人信息時,不會徵得用戶同意,明目張胆向第三方出賣信息,79款App隱私政策存在默認同意和提示閱讀等問題。
煙臺網警提醒:
(1)個人信息保護好。身份證、戶口本、房本等重要證件,千萬別隨意借給別人使用。
(2)虛擬帳號別外洩。個人上網活動記錄、電子郵箱、QQ號碼、網上購物情況、各種帳號密碼。
(3)但凡籤字要留心。銀行對帳單、信貸證明、信用卡報告等材料籤字證明時,要反覆核對是否本人所為。
不小心成為「老賴」,不代表是真正的「老賴」。只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提供證明,說明情況,就能恢復清白。
(原標題:女子服刑期間被辦信用卡遭貸款 農行:只能走法律程序)
來源:綜合河南電視臺、煙臺網警巡查執法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