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交卷時間:蔡英文這回拋出"3新"

2020-12-1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世界衛生大會(WHA)網絡報名還有5天截止,臺當局仍苦苦等候著邀請函。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也將滿一年,這兩個關鍵節點使蔡英文不得不直面兩岸問題,去年5月那份「未完成的答卷」,今年蔡英文將如何回答?

臺灣《聯合報》3日刊出對蔡英文的專訪,指出蔡英文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稱,「一張沒有答完的考卷」說法不善意,考卷需要兩岸共同回答,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雖然「新」字滿篇,也不過蔡英文一貫的「新瓶裝舊酒」——不提「九二共識」,只要求大陸單方面釋出善意。蔡英文還「威脅」地稱,如果大陸不小心處理WHA一事,對雙方關係都有傷害。

蔡英文接受臺灣《聯合報》專訪

以「三新」回應「未完成答卷」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接受《聯合報》專訪,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所謂的「三新」,蔡英文表示,兩岸要正視新的局勢的客觀現實,共同來思考一個對兩岸和平穩定有利,以及對區域安定繁榮有利的架構。

新問卷:「不是任何人可以單獨解答的」

蔡英文稱,如果大陸一直在講,一張沒有答完的考卷,她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善意的講法,因為情勢已經改變了,是一個大家共同維持的局面。

蔡英文聲稱,兩岸共同面對的是一張新的問卷,面對新的問卷,不是任何人可以單獨解答的,是大家要共同來解答。所以相互間的善意的互動,其實是很重要。

新情勢:「兩岸彈性與善意不足」

蔡英文聲稱,大陸應該本於新的情勢需求,重新思考兩岸關係,他們應該採取如何善意的態度,不能按照「舊的」方法、思考來處理。蔡英文稱,她覺得現今兩岸關係需要的彈性與善意是不足的。

蔡英文指出,在兩岸關係發展方面,她一直在講「維持現狀」,是從她選舉期間,以及去年5·20以來的態度,一直沒有變。蔡英文稱,去年5·20就職演說,它代表是臺灣社會最大的公約數,也是最大的善意,所以她也希望對方能夠認知到這一點,這個在這階段是臺灣社會最大的公約數。

新模式:「需要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蔡英文稱,兩岸雙方的互動還是要維持一定的善意與彈性,才能夠讓這個區域和兩岸的關係能夠穩定。蔡英文稱,雖然還是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關係政策上的基石,但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新的情勢、一個變動中的情勢,所以在這種變動中的情勢,要共同來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蔡英文還聲稱,讓大陸好好的想一想,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對大家都是有利的,對臺灣有利,對大陸有利,對區域都有利。

到底結構性的合作關係是什麼,蔡英文並沒說明,聲稱只要大陸心裡有準備,也願意釋出善意,大家都可以一起來想。

WHA骨牌:「倒了這張,之後可能就全倒了」

蔡英文提及,今年世界衛生大會,臺當局迄今尚未收到邀請函。蔡英文還妄稱,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件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如果WHA這件事沒有好好處理,會讓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蔡英文還妄稱,她覺得WHA這件事,要請大陸小心地處理,因為對雙方的關係是會有傷害的。

臺當局「外交部長」李大維日前在立法院對今年能否參與WHA時表示,目前是不樂觀,但也有備案,蔡英文接受訪問時,不願多做說明。

對於臺當局仍未收到WHA邀請函一事,蔡英文可以說如坐針氈。「中評社」評論指出,「倒了這張,之後可能就全倒了,後續的國際組織參與可能全部沒有了」。

4月29日,蔡英文通過個人推特連發3條英文帖子,企圖向國際社會喊話,「關於臺灣參與WHA,我們樂於見到國際社會繼續支持臺灣,感謝你們為臺灣發聲」,「臺灣致力於協助各國面對關於健康挑戰,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衛生項目。希望衛生問題不要有國界之分,臺灣也是全球健康衛生方面不可或缺的角色」,「不應以任何理由排除臺灣參加今年的WHA,健康議題不分國界,臺灣對全球衛生扮演重要角色。」

2日,民進黨出動6名「立委」召開國際記者會,試圖把拿不到邀請函的責任推到大陸身上。但民進黨內部人士都承認,臺灣不可能不接受「一中」原則就參加國際組織的活動。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表示,「一定是這樣,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臺灣不必在這上面大驚小怪」。臺灣人要理解,「不可能不在這些前提下參加,除非不參加」。

國民黨:全民厭倦蔡英文「文青式」說法

2日,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在記者會指出,問題關鍵在蔡英文的意識形態作祟,自我矮化、設限、「鎖國」;蔡英文日前說兩岸都面臨新問卷,他要反問蔡,臺灣的問卷是什麼?臺灣的答案又是什麼?

洪孟楷指出,一年了,全民已經厭倦蔡英文「文青式」的空洞說法,請向全民講白話、講實話、講真話。

洪孟楷表示,「九二共識」是過去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提出的兩岸共同最大公約數,也是可行的作法。如果蔡英文政府還要捨近求遠的話,這樣只會把臺灣人民的基本權益都一起埋葬下去。

洪孟楷(資料圖)

洪孟楷指出,蔡政府不要在此時此刻誤判情勢,操作政治擋了自己參與國際組織的任何機會。WHA無法出席,蔡英文想要一點責任都沒有,只怕也不是一句「對岸打壓」那麼簡單,蔡英文應正視現實,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4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指出,臺灣參與國際活動,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通過兩岸協商來做出安排。現在兩岸協商機制停擺原因何在,大家都很清楚。

針對4月27日蔡英文接受路透社專訪就兩岸關係等問題回答外媒提問,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最根本的變化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誰破壞了這個基礎,誰就應為當前的兩岸關係僵局負責。民進黨當局不僅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在島內縱容支持一系列「去中國化」的「臺獨」活動,阻擾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這才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對此兩岸同胞看得清清楚楚。

馬曉光指出,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努力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絕不允許國家分裂,這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臺灣當局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才是化解當前兩岸關係僵局的唯一出路。

相關焦點

  • 仍未收到WHA邀請函 蔡英文拋出兩岸「三新」主張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也將滿一年,這兩個關鍵節點使蔡英文不得不直面兩岸問題,去年5月那份「未完成的答卷」,今年蔡英文將如何回答? 臺灣《聯合報》3日刊出對蔡英文的專訪,指出蔡英文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稱,「一張沒有答完的考卷」說法不善意,考卷需要兩岸共同回答,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 社評:拋出「三新」主張,蔡英文想忽悠誰
    在離「5·20」就職「臺灣總統」一周年不遠的時候,蔡英文接受媒體採訪,拋出兩岸關係「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最新主張。「三新」用詞有點拽,也挺繞,普通人未必能一下子就聽明白,但是該明白的人決不會被她繞進去。「三新」除了用詞有些新,意思又舊又頑固,那就是決不接受「九二共識」。
  • 蔡英文拋出「新南向外交」 活躍區域實踐與國際參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22日公布「新南向外交政策」,同時承諾建立一個法律機制,使臺灣能參與國際社會協助難民的援助計劃。  蔡英文的「外交政策」主軸定位為「區域實踐與國際參與」。關於「新南向政策」,蔡英文稱,過去臺灣的南進政策主要是引導臺灣企業增加在東南亞的投資,未來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強化對東協(臺灣稱東協為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係,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她還稱,未來民進黨政府將推動成立國際NGO中心,讓臺灣成為亞太地區支持非政府組織工作的領航者。  《聯合晚報》稱,蔡英文同時針對南海爭議提出政策。
  • 蔡英文拋出"三新" 國臺辦:認同"一中"兩岸才能良性互動
    這也是民進黨當局無論用再多的新辭藻,也轉移不了和掩蓋不了的一個事實。要想改變目前兩岸關係的狀況,只有明確回答兩岸關係的性質這個根本問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樣兩岸雙方才談得上良性互動,兩岸關係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5.20」將近,蔡英文日前拋出了「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所謂「三新」的兩岸互動主張,請問發言人對這個主張有什麼評論?
  • 蔡英文口出狂言!這回,連臺媒體人都忍不住了
    導讀:近日,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提到了目前臺灣正在進步。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臺灣民眾的質疑,就連臺灣的媒體人都忍不住質疑表示,臺灣到底進步在哪裡。如今的臺灣,一個簡單的鐵路電氣化都要搞40年,蓋一條17分鐘的鐵路都要花費11年的時間,臺灣究竟進步在哪裡。
  • 蔡英文拋出新口號「助英刣」殺氣十足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了尋求連任又出新花招兒。3日晚,她在臉書上發文,借「祝英臺」諧音「助英臺」為自己喊口號。臺灣「中時電子報」4日發表快評指出,如果用時下年輕人流行的KUSO(網絡惡搞),可以「祝英臺」和「助英刣」來看。
  • 蔡英文拋出新口號 「助英刣」殺氣十足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了尋求連任又出新花招兒。3日晚,她在臉書上發文,借「祝英臺」諧音「助英臺」為自己喊口號。臺灣「中時電子報」4日發表快評指出,如果用時下年輕人流行的KUSO(網絡惡搞),可以「祝英臺」和「助英刣」來看。
  • 蔡英文借基建補貼搞「賄選」,臺媒諷:砸再多錢也喚不回民心
    《中國時報》3日稱,臺「交通部」9月27日拍板高鐵延伸到屏東,經費預估554億元,最快2029年年底通車;而當各界仍在爭論高鐵南延的效益時,10月當局又在缺乏可行性評估的情況下拋出「北宜高鐵計劃」,總經費995億元;若再加上10月底通過的彰化鐵路高架化399億元,「3項鐵道工程加起來就要花費近2000億元」。不僅如此,臺「國道」幾項工程預計今年12月底開工,總經費約76.5億元。
  • 蔡英文頻拋"1+1大於2"說法 賴清德高分貝回嗆
    中國臺灣網4月3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蔡英文不斷拋出「1加1大於2」的說法,力促「蔡賴配」,她昨天(29日)出席活動時再度提及「一加一大於二」。賴清德對此高分貝回擊,稱這要看到底誰來帶頭,才能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
  • 蔡英文新論調對抗統一,島內已「炮聲隆隆」
    蔡英文昨天召開「國安會議」,大動作拋出所謂對抗統一的「指導綱領」,涉及兩岸關係、「外交」和「國防」等七大方面。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今年以來蔡英文多次針對兩岸關係大放厥詞。今年元旦,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提出兩岸關係的「四個必須」「三道防護」。
  • 拜登這回徹底讓蔡英文「尷尬了」
    拜登「已讀未回」,這回徹底讓蔡英文「尷尬了」自從拜登宣布獲勝以後,處境最尷尬的莫過於民進黨,雖然蔡英文在拜登獲勝後及時送上了祝福,但是有消息指出拜登對於蔡英文的祝福推文,屬於「已讀未回」的狀態。根據知情人透露,目前民進黨仍然沒有和拜登的團隊接上線,民進黨因為在競選期間瘋狂「押寶」川普,致使現在處境尷尬,不知如何緩解。
  • 「520」前夕,島內「獨派」和美國都向蔡英文施壓
    香港中評社6日指出,距離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520」新任期就職,剩下不到兩周。美國不只拋出力挺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更加碼聲援臺灣加入聯合國,以及美國軍艦、軍機頻繁到臺灣周圍等都在拋出信號,島內「獨派」也提出所謂的「制憲公投」,兩股力量似乎都在逼迫蔡英文「520」就職演說提出對大陸更強硬的態度。
  • 蔡英文拿臺灣納稅人的錢搞「賄選」?
    《中國時報》3日稱,臺「交通部」9月27日拍板高鐵延伸到屏東,經費預估554億元,最快2029年年底通車;而當各界仍在爭論高鐵南延的效益時,10月當局又在缺乏可行性評估的情況下拋出「北宜高鐵計劃」,總經費995億元;若再加上10月底通過的彰化鐵路高架化399億元,「3項鐵道工程加起來就要花費近2000億元」。不僅如此,臺「國道」幾項工程預計今年12月底開工,總經費約76.5億元。
  • 關鍵字: 蔡英文賴清德
    【觀察者網訊】 後延3次的民進黨內初選民調明天(10日)即將開啟,最快13日公布結果,揭曉誰代表民進黨參選2020。 8日,蔡賴二人舉行初選前唯一政見發表會,蔡英文堅持不鬆口若敗選是否將支持賴清德,反而喊話「1加1大於2」,暗諷對方只有藍圖,但自己的房子已蓋一半,「賴清德的未來式,就是蔡英文的現在進行式。」
  • 找神靈刷存在感的蔡英文,這回栽了!
    劉寶傑透露,青山宮雖然每年都辦繞境活動,但在萬華已住10年,過去從未像今年如此,3、4點還在放鞭炮,「我都不用睡了!」每年都要辦繞境活動的青山宮,怎麼突然成了擾民專業戶?原因很簡單,因此這次繞境,蔡英文親自參加了!
  • 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先把「蔡想想」關起來圖
    蔡英文收養了兩隻貓,名為「蔡想想」和「阿才」(來源:臺媒資料圖)海外網5月3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距離520僅剩下兩周,蔡英文昨日接受臺媒專訪,再度談及兩岸議題,並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
  • 陳水扁網絡「洩密」蔡英文看不下去了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3月31日消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與朋友在社交媒體群組發表「新勇哥物語」,表示蔡英文早已在官邸約見臺北市長柯文哲夫婦,表達2018合作決定。陳水扁和蔡英文對此,蔡英文3月31日在花蓮行程與媒體茶敘時說出重話,她表示,這種說法的來源,她相信是來自陳水扁與朋友的對話,既然是社交媒體對話,就不需要無限上綱,由她來回答此事也不恰當,會讓它政治化,「對陳水扁的保外就醫也不會是好事情」。
  • 這回,蔡英文又想談了?
    劉和平認為,蔡英文為了能夠和美國加強合作,使得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甚至可能會面臨戰爭,這一結果蔡英文承擔不起。隨著大陸艦機不斷越過所謂「臺海中線」,已經讓臺軍壓力倍增,臺灣已經沒有實力與大陸繼續消耗下去。所以蔡英文希望能夠和大陸和解,能夠重新對話。
  • 評論:蔡英文的「民意光環」褪得有點快
    實際上,這已不是筆者第一次聽到島內朋友對蔡英文的抱怨了。而從更廣的層面來說,各種抗議、一跌再跌的民調,以及輿論的評價,都直指蔡英文「失民心」的情形,使她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但是,面對這種「爛攤子」,蔡女士真的醒了嗎?民調一跌再跌「小英民調若再往下掉,臺灣就要出現第3個10趴(支持度剩10%)領導人了。」
  • 蔡英文倒逼大陸,臺媒這回真的急了
    作者:年負臺灣《旺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政治防疫,兩岸媒法溝通》的文章,文章是在批評民進黨當局利用新冠疫情為藉口,至今不讓大陸駐臺媒體派人赴臺輪替,給兩岸的媒體交流穿小鞋。這樣一來,今年這一批媒體人如果回大陸過年,那麼明年後可能就沒有大陸媒體駐臺記者了。這是利用疫情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結果傷害的是兩岸的關係。假如國臺辦也如此行事,駐大陸的臺媒也沒辦法待下去,那麼蔡英文當局不就是在把話語權拱手讓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