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學能力大賽啟動,每周輸出相關內容
關注後私信「PPT」,獲取大賽各種附件
歡迎點擊:必讀|十篇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必看文章
很多第一次參加教學比賽的老師,甚至是第二次參賽的老師向筆者諮詢比賽作品設計思路時,都提出了 「沒有思路」或者「無從下手」。
筆者在本文中,為各位老師提供一種思路,希望對各位老師,無論是參加教學能力比賽還是青教賽或者其他教學比賽有幫助。
筆者之前寫過關於比賽思路設計的文章,但是文章其實只是比比賽文件具體了一些,但要落實到設計執行層面,還是有距離的,所以筆者以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為例做了一個介紹教學設計的PPT,來介紹如何設計參賽作品。
01第一,羅列。
在選定參賽內容範圍後,要寫教案,無從下手的老師,可以從「羅列」著手,把12/16個課時的名稱羅列下來,然後把每個課時的內容先流水似地羅列,可以用word,也可用思維導圖。
然後對課時逐個擊破。
給每個課時取個好聽的名字,可以進行演繹,也可以加副標題,但是最重要的準則是不能讓人產生歧義,且不能脫離了課時名稱本來的含義,這就有了PPT的第一頁,如下圖:
02第二,進行「教學分析」。
筆者把「教學分析」分為五部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
1.教材分析
結合教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教材分析,後三者的範圍較大,但是需要老師針對所選參賽內容的範圍來找到結合點。
要說明白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做教材分析時,選取了哪部分內容參賽,參考了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哪些點,您的教學怎樣轉換為項目式教學或案例式教學(注意:比賽文件中提到「建設模塊化課程、實施項目式教學」),詳情參見下圖。
2.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一般要交代清楚您所教學生的專業、年級、班級,知識基礎、能力基礎、素養基礎和學習特點,其中每個方面中要點出學生的不足。
3.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結合上面的分析制定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切忌分析是分析,目標是目標,因為同樣的教學內容,對於不同的教學對象,其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都是有區別的。
教學策略的設計就要根據以上的分析來做了,很多的參賽教案都有共同的問題,一句話概括就是「不為誰而作的分析」:
分析做了,策略寫得也很豐富,但是看下來給人的感覺是策略並不是對應著前面的分析而做的;策略變成了教法學法的羅列,寫得太籠統;評價機制也不清楚。問題明確了,您大概應該知道怎麼做策略這塊內容了。
03第三,教學過程設計。
要將在第一步羅列好的教學內容,在這一步進行分解,也就是給教學內容分層次,每課時前後是什麼銜接關係,與參賽所選取的整體內容是什麼關係,在整門課程甚至專業中是什麼地位和作用(ps:其實這幾個問題在教學分析時就應該想清楚),課前、課中、課後分別放哪些內容,針對教學分析詳情,需要設計哪些教學環節,各環節耗時多少,需要哪些準備、哪些環節需要學生深度參與、每個環節評價機制怎樣、課堂突發情況如何應對等等。
如果涉及到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導師等,也需要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考慮周全。
在闡述教學過程的課前、課中、課後節段時,要交代清楚幾個方面:該環節做了什麼?結果怎樣?為什麼這樣做?甚至是對下一環節的意義是什麼?
04第四,教學效果。
這部分要交代清楚:
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怎樣達成;
教學重難點是否突破,怎樣突破;
除此之外,您使用的教學手段起到了什麼效果、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可轉化、教師教學是否有突破等等,也可以用簡短的話交代清楚。
05第五,反思與創新。
首先,在反思部分要寫清楚教學成果和存在的問題,當然,不建議自曝短處。
其次,創新部分的結合點就比較多,比如德育、校企合作、1+X、教學內容整合、新的教學手段、契合教學的教學環境建設、教科研能力、推廣價值等等。
以上就是筆者對教學比賽參賽作品設計的一種思路,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各位老師參考,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