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關於密室逃脫的節目越來越多,很多人在綜藝裡面看到明星在節目中的表現,他們通過自己推理,讓自己逃出密室。而節目的火爆,也在線下引起了密室逃脫風,很多人嗅到這裡面的商機,開了很多密室逃脫的店鋪。
但是最近這個密室逃脫就上了新聞,很多人知道密室逃脫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玩的。
廣西南寧有一個12歲男孩,最近和同學相約出去玩,同學選好去了密室逃脫。幾個人想著在密室逃脫裡面,可以用自己的只會找到逃出密室的線索,成功脫逃。但是沒想到這位男孩,卻因為密室中恐怖的情節,嚇到住院4天,在住院4天以後,這個男孩才慢慢恢復過來。但是在出院以後這個男孩,一聽到「鬼神」等字,還是會恐懼。
很多網友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是這位男生膽子太小,密室逃脫其實並不可怕。有的網友認為,密室逃脫主題眾多,不能確保每個主題都是適合小孩子的,店家要對小孩安全負責,避免恐怖場景兒童進入。
01為什麼會出現被嚇到的情況
當我們處於一個未知的環境是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出現肌肉緊繃的情況。這時候我們身體技能會為我們判斷,這個場合是不是自己能夠應付的。但是12歲的小孩子,他們的身體發育還沒好,還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在面對未知的場合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判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同時12歲的孩子,還處在探索階段,怕黑怕鬼,黑暗的場合會讓他們處在極度緊繃狀態下,這時候突然出現的人、物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驚嚇,造成情緒失控、驚嚇的情況。而且有的人本來對於空間就會抗拒意識,但是以前沒有這樣的場合,在密室逃脫裡面,自己的空間幽閉症就會出現。
02受到驚嚇後怎麼辦
1、 安撫情緒
一旦寶寶接觸到這樣的場合、情緒以後,出現害怕的情況,家長要先安撫寶寶,穩定寶寶的情緒。這時候行為上的安撫,會比語言有效果,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知道自己是能夠依靠的。同時可以多摸摸寶寶,讓寶寶感觸得到自己的觸碰。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用想像的方式,引導他們想一些輕鬆的場合。寶寶想想愉悅、快樂的唱歌,就會忘掉這種恐怖場合給自己帶來的害怕。利用情緒轉移,能夠有效轉移負面情緒。
2、 引導教育
家長已經跟寶寶說過不可以去這樣的場合以後,寶寶還是去了,這時候家長就要做好教育。告訴寶寶自己不讓寶寶去這樣場合的原因。讓寶寶知道這樣的場合,會給寶寶帶來怎樣的影響。
青春期寶寶在聽到家長不讓自己去,要跟家長反著來,就是一定要去。家長跟寶寶說明以後,要告訴寶寶,寶寶如果想去嘗試,家長可以陪著寶寶去,這樣寶寶能夠玩家長也可以放心。
密室逃脫雖然很有趣,但是一定要是適合的寶寶年齡段的。對於寶寶的課餘生活,可以帶寶寶去嘗試一下別的,這樣才能有益於寶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