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新領導人「未完成答卷」 蔡英文演講沒說「一個中國」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傑通 李天陽 胡錦洋 張倍鑫】臺灣地區昨日正式迎來首位女性領導人。當天中午,新領導人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在最受關注的兩岸關係部分,她沒有明確提及「九二共識」,但表示尊重1992年會談「這個歷史事實」。這場演說被認為「四平八穩」,符合蔡英文的一貫風格,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也沒有出乎外界預料。島內對此有褒有貶,綠營認為她向大陸遞出了橄欖枝,藍營則「深表遺憾」。最重量級的反應來自對岸。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負責人表示,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不少分析認為,蔡英文風光上任,但隱憂重重,臺灣內耗已成惡性循環,擺脫與民心最相關的經濟困境終需大陸援手。有專家直言蔡英文的「蜜月期」不會太長,而大陸則會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模糊態度

20日下午,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稱,當前,臺海局勢趨於複雜嚴峻。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九二共識」經過兩岸雙方明確授權認可,得到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

負責人在談話中表示,注意到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講話中,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和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表示要依據現行規定和有關條例處理兩岸關係事務,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但是,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臺灣《聯合報》稱,「國臺辦回應蔡英文,九二共識提了7次。」

20日上午,蔡英文宣誓就職。她在就職演說中提及經濟結構轉型、強化社會安全網等多項議題。島內媒體稱,雖有智囊參與研擬該演說,但整篇演講有相當篇幅是蔡英文親自構思及撰寫;對於國際關切的兩岸論述,一直保密到家。

這份演說文稿約5940字,大部分聚焦島內問題。臺灣今日新聞網稱,闡述兩岸關係的部分,蔡英文用了323個字、不到5分鐘時間。蔡英文稱,「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

在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後,美聯社發文提醒說,蔡英文沒有提「一個中國」,恐激怒大陸政府。文章稱,蔡英文未明確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北京方面認為這是雙方整體關係的關鍵。

對於這場演說,島內多認為「四平八穩」「十足蔡氏風格」,也有不少人稱其「空話大全」。臺灣「三立新聞網」稱,演說內容沒有讓人亢奮的亮點,兩岸關係一如外界預測,恐怕會是敗筆。未來可能就要看蔡英文是否可以信守不挑釁、沒意外原則,不再重蹈陳水扁時期的反覆、冒進。

20日下午,國民黨發表新聞稿稱,蔡英文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國民黨表示遺憾。親民黨稱,蔡英文的發言站緊「中華民國憲法」立場,說明對過去兩岸協議的尊重,形同沒有用「九二共識」四個字承認了「九二共識」;「但困難的是執行」。

「一盤空心菜」

島內外媒體20日關注到一些細節。比如,蔡英文以往唱「國歌」會跳過歌詞「吾黨所宗」(「中華民國國歌」現行版本原為國民黨黨歌),這次全程唱完,然後向孫中山遺像三鞠躬。再如,臺「總統府」網站20日一早改版,底色由藍色改為淺綠色,網站上蔡英文的簡介除其基本經歷外,提到她在「陸委會」與「國安會」任內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此外,蔡英文的演說提到「臺灣」41次、「中華民國」5次,「中華民族零次、中國零次、大陸零次、獨立零次」。

《聯合晚報》認為,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多為重申過去說法,亮點是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就定義,該條例是在「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的往來。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澳臺部主任吳亞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蔡英文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能給人一些想像,可她又在其他部分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並且沒有說清楚憲政體制和「一中」的關係;蔡英文唱了「國歌」,強調了「中華民國」,但也是模糊的。「她的兩岸論述還是盤空心菜,既不解釋什麼是兩岸現狀,也不講怎麼維持和平現狀,實際上還是基本堅持其固有立場。」

「中時電子報」20日引述大陸學者倪永傑的話說,蔡英文就像擠牙膏一樣又向前挪了一點,但她的說法仍未達大陸要求的最低標準。倪永傑表示,大陸不會只看蔡英文的演說,更重要的是,看她未來怎麼做。該報同日援引北京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的話說,原本的兩岸關係陣痛期、低潮期,現在會延後,對蔡英文給出觀察期。但這段觀察期能維持多久?目前不好說。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時間20日凌晨,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無論誰擔任臺灣地區的領導人,俄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且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臺灣《中國時報》以「蔡英文就職,俄率先表態反臺獨」為題報導說,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關注臺灣地區局勢發展,俄對臺灣問題的立場是一貫、堅定且不會改變的。

同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無論島內政局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立場都不會改變。

民意如流水

「戴王冠、穿紅袍,蔡英文站在一座標寫著『520』字樣的山峰頂端,手握權杖向山下揮手致意。在她腳下的山坡上,農業、漁業、觀光業、社運團體等代表正向她爬過去提各種要求。山的另一側,馬英九提著一個公文包,揮手告別。」《聯合報》20日刊登這樣一幅漫畫,寓意「馬英九的『總統』困境,蔡英文也難迴避」。

有島內分析稱,臺灣體制運作紛亂,政治失能導致臺灣下沉的力道幾乎讓人窒息,各種惡意杯葛都可以假「制衡」之名進行,朝野將全部力氣用來阻止對方做事……蔡英文風光上任,卻也隱憂重重。

「全面執政,蔡英文就要全面負責。」臺灣《旺報》20日稱,民進黨全面執政將儘量「去大陸化」,但「去大陸化」的財經路線很快就會受到檢驗。如果兩年後經濟仍低迷,蔡英文團隊就會被請下「神壇」。文章稱,大陸市場佔臺灣出口的4成,也是臺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對象。北京清華大學學者鄭振清20日撰文稱,實證研究發現,對臺灣GDP增長貢獻率最大的是臺灣對大陸的投資,其次是對大陸的出口。

臺灣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對《環球時報》說,蔡英文明白,她的執政能否長久,經濟表現是最大指標。如果有大陸的幫助,或者說大陸在一些區域合作和對臺合作條件上開綠燈,蔡英文日子就好過得多。如果大陸亮紅燈,蔡英文很多東西也是無計可施。

「蔡英文擁有可觀的政治授權和大量的政治資本,但她的蜜月期可能很短」,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20日援引美國學者家葛萊儀的話表示。文章稱,這位愛貓的前法學教授(蔡英文)面臨著一份艱巨的待辦事項列表。

《聯合報》稱,蔡英文馬上要面臨世界衛生大會,臺灣方面會不會強力抗爭與對岸撕破臉?後續會否產生「邦交國」出走的骨牌效應?在南海、東海問題上,重責也全落在蔡英文身上。6月海牙仲裁庭將對南海爭端作出裁定,各界勢必檢視「蔡總統可有更好的作為?」

香港《亞洲周刊》5月29日(提前出版)稱,「緊中帶松」是民進黨對大陸「5·20」後立場的基本判斷,局部懲罰或攻擊是民進黨必須承擔的後果。北京是否會隨即拿下臺灣「邦交國」巴拉圭和尼加拉瓜,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指標。文章稱,蔡英文就任後第一次出訪是去中美洲的巴拿馬,名義上是出席運河通航典禮,但該地區「邦交國」不穩是真正考慮。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大失分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對於「大陸要求限期接受『九二共識』」的提問回應道:「要求臺灣『政府』(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期限,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
  • 「蔡英文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
    編輯:一水流殤日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蔡英文會見捷克議員」一問時,該記者稱蔡英文為「臺灣總統」。針對這一錯誤政治用詞,華春瑩隨即指正:「蔡英文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言下之意,是無法使用「總統」這一類主權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的稱呼的。蔡英文是臺灣地區的領導人,但不是「總統」,這一政治稱呼並不符合對於臺灣地區的政治準則。不得不說,無論是口誤,還是無心之失,都是那位採訪的記者僭越了。臺灣地區始終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無論民進黨是否承認,臺灣地區始終都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 「蔡英文是中國臺灣地區的領導人,而已」
    「同時我還要糾正你一下,今後提到蔡英文的時候請不要稱其為臺灣「總統」,她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而已。」第二個問題,臺灣「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臺北會見捷克參議院主席,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沒有聽說,也不了解情況。關於捷克參議院主席訪問臺灣,我們幾天來已經充分表明了中方立場。捷克參議院主席罔顧中國政府和捷克政府的反對,執意訪問中國臺灣地區,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這是公開的挑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捷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
  • 華春瑩糾正外媒記者:蔡英文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而已
    (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中國臺灣網9月4日訊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日媒記者提問時用所謂「總統」稱呼蔡英文,華春瑩當場糾正:今後提到蔡英文的時候請不要稱其為臺灣「總統」,她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而已。
  • 臺政論家預言:蔡英文恐成下場最難堪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據中國臺灣網8月3日報導,親綠的「新臺灣國策智庫」日前公布一項民調,民進黨若要提名民進黨內人選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38.2%壓倒性地領先蔡英文的20.8%。島內政治評論家唐湘龍指出,蔡英文正遭遇上任一年民調滿意度剩下兩成、就任一年民進黨內「繼承者」已經出現這兩個從來沒有過的狀況。他表示,蔡很可能會是臺灣歷來領導人下場最難堪的一個,無法連任。
  • 蔡英文會補答「未完成的答卷」嗎?
    四年前,蔡英文在其就職演說中以模糊實質內容的論述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但也表示願「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大陸本著「良好願望」的善意稱之為「未完成的答卷」,並未立即關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門,以聽其言觀其行。
  •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公布:蔡英文當選
    原標題: 臺灣地區選舉:蔡英文當選  截止18點30分,臺灣2016大選開票過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大幅領先朱立倫300萬票,當選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已成定局,國民黨總部現場主持人已承認失敗。民進黨時隔8年再次上臺,蔡英文也成了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
  • 王鴻薇上央視稱蔡英文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回應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近日上大陸《央視》稱蔡英文為「臺灣領導人」,批蔡太親美,在島內引發綠營人士跳腳。對此,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昨天表示,王鴻薇沒有要刻意貶低臺灣,民進黨刻意操作,在「領導人」一詞上大做文章。
  • 蔡英文雙十講話如國王的新衣:「未完成的答卷」她還要寫多久
    「雙十講話」中說的好,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給予臺灣的民主政治一個嶄新的開始,給年輕人一個健康多元的民主政治」。 令人好奇的是,經過一輪撕裂團結、煽動對立的「綠色恐怖」之後,要如何期待臺灣的年輕人還能進行健康多元的政治參與?
  • 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回應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有記者問: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你對此有何評論?對未來涉臺外交形勢有何展望?耿爽說,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已就臺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談話。他說,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無論臺灣島內局勢怎樣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立場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不會改變。我們希望並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
  • 媒體:臺灣地區新領導人蔡英文將面對哪些難題
    蔡英文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她將面對哪些難題?經過晚間幾個小時開票計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初步出爐,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已宣布敗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獲勝已無懸念。就在十幾天前,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披露,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受權協商。經過當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
  • 吳敦義夫人:蔡英文沒有擔當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能力
    華夏經緯網1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原高雄縣多個婦女社團近千名成員,昨日在高雄圓山飯店成立馬吳婦女後援會。臺「行政院長」吳敦義的夫人蔡令怡認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施政能力如同家庭主婦的廚藝,沒經驗不能辦桌。蔡英文就沒有擔當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能力。
  •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大陸還等嗎? 國臺辦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國臺辦2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臺灣記者提問,5.20即將到來,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周年,對去年她提出的兩岸論述,國臺辦說是未完成的答卷,想問的是這個「答卷」大陸還等嗎?對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表示,我過去已經多次做過了回答。
  • 是否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回應了
    原標題:是否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回應了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備受關注,蔡英文昨(1日)稱,任何領導人都希望有足夠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完,間接透露將拼連任。她並表示,民進黨將於6日出現新黨魁,等黨主席出現後,會做整個「府」「院」黨人事的調整規劃。
  • 蔡英文將拒絕完成答卷補考不及格
    今日是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首次出席「雙十大會」並發表主旨講話。此前由於各方都認為,今日蔡英文在「雙十大會」上的講話,將會是她對大陸方面對她「五‧二零講話」給予「未完成答卷「評價的補考」,因而都予以高度關注,並將會對蔡英文是否能交出完整的「答卷」,並因此而引發大陸方面的何種響應。
  • 蔡英文「未完成的考卷」還需繼續補答
    港臺腔細細琢磨發現,學者從希望兩岸保持和平發展的立場出發,去分析蔡英文的新表述,得出「善意」的結論並非不合邏輯。而臺灣網民更多地是從樸素的人情世故出發:一個天天罵你、反對你的人,突然有一天說了幾句堪稱順耳的場面話,是否就代表回心轉意?事實證明,老百姓的直覺有時反而比較準。兩岸更多的學者隨後指出,蔡演講中有不少潛臺詞。
  • 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韓國瑜承認敗選
    新華社臺北1月11日電(記者吳濟海、查文曄、傅雙琪)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11日下午4時結束。當晚出爐的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當選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   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
  • 臺媒:柯文哲現搶攻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企圖心
    臺灣年底選舉腳步將近,臺北市長選戰可謂各縣市中的「重中之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此次選前各家媒體都盼約到柯文哲專訪,但目前市府媒體事務組僅安排好臺灣雜誌和外媒專訪,島內平面與網絡媒體約訪都還沒下文。而除了《朝日新聞》,彭博社也預計在下周專訪柯,討論兩岸、臺灣政治話題,不難看出柯的企圖心。
  • 蔡英文:臺灣地區領導人不是輪流討好誰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中)在辦公室接見工總,面對勞資爭議越演越烈,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左)一臉無奈,一旁的「勞動部長」郭芳煜(右)距離很近,立場卻很遠。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7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接見全臺工業總會理、監事成員,對於工總提出的「2016工總白皮書」及各項建言,蔡英文說,她了解產業的現實,也知道勞工的辛苦,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不是輪流討好誰,她的責任是要決定臺灣發展方向。她也提醒,「資方照顧勞工,就是幫助自己」,資方和勞工共同努力,才能為臺灣的經濟找回往前走的力量。
  • 華春瑩糾正日媒記者:蔡英文只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領導人而已
    第二個問題,臺灣「總統」蔡英文在臺北會見捷克參議院主席,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沒有聽說,也不了解情況。關於捷克參議院主席訪問臺灣,我們幾天來已經充分表明了中方立場。捷克參議院主席罔顧中國政府和捷克政府的反對,執意訪問中國臺灣地區,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這是公開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