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6訊(記者 任俊穎 王立雙)2002年很多高校開設了選修課,職業生涯規劃課也應運而生。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導師薩茹拉教授佔領先機,成為國內《職業生涯規劃》課第一人。作為國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薩茹拉老師把職業生涯比喻成一棵樹,指導現在的大學生合理制定職業規劃,那麼你想知道這門課程開設之初的有趣故事嗎?想知道為什麼」沒有計劃的人一定會被計劃掉「嗎?今天中國網教育頻道邀請到薩茹拉老師本人為您解答。
國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薩茹拉老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職業規劃規劃》課是2002年開設的,實際上很早開設這門課程的相關準備就開始了。我1987年到中央民族大學工作,一開始就跟學生們在一起,做一個系的團總支書記,兼做輔導員和班主任。最忙的時候,同時擔任4個班的班主任。在這門《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開設前期,從一開始接觸學生,我就有意識地去積累相關經驗和個案了。團總支書記主管學生的就業、政治思想,包括學生的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學校的文藝活動等等。所以當時我就一直在考慮怎麼把學生平時的學習和活動,與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聯繫起來。
正式開設選修課以前,我就進行過相關的就業培訓,但都是屬於規模較小的講座,針對一個班、一個年級的、一個學院的。當時我工作在外國語學院,我開設了好多這方面的講座。但是真的把它變成一門課程,在2002年的時候還是非常新鮮的,當時很多學校都有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鼓勵學生熱愛勞動等等。職業規劃的觀念還不是特別的普及,在當時開設這門專門研究職業生涯的課程,也可以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在正式開這門《職業生涯規劃》選修課之前,我感到學校的就業工作應該有專家指導,但當時沒有這方面的專家。我就找到學校就業部門,說就業工作需要有專家指導,領導就看著我說,專家在哪兒?我說我就是專家!她說那既然你是專家,你就先來開個講座吧。學校特別支持,當時就給我安排了一個500人的階梯教室去開講座了。
2001年的冬天,500人的階梯教室裡坐滿了各院系的畢業生。我站在講臺後面,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當時真是吃驚不小,但我立刻就穩住了自己,因為我一直是關注和研究大學生就業相關問題的,跟學生們摸爬滾打在一起十幾年,他們所有的困惑、迷茫、糾結,他們所急需的東西我都知道,講座之前也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我怕什麼呢?所以第一場講座開的是有驚無險,還很受學生們的支持和歡迎。就是在這場講座上我斷言,大學生的就業前景,很快就會像窗外飄雪的天空一樣要迎來寒冬了!在座的學生就笑,都覺得不太可能吧。開春的時候就是非典時期了,很多公司由於效益等等原因,大量地遞減招聘員工的數量。畢業生立刻就能感覺到就業危機了,那心情哪怕是在豔陽天裡,也能感到一絲寒冷,就業前景不幸被我言中了。當時的學生就覺得老師很有先見之明,再開課的時候滿教室都是戴著口罩的學生們,坐在那裡認真地聽課,這課就一直這麼開下來了,直到今天。所以,我開設這門課就好像是命裡註定一樣。
職業生涯就像一棵樹,但一個人絕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薩茹拉老師說,我參加工作後,一直和學生們在一起。課程開設前期十幾年工作的經驗積累非常豐富,很了解這門課程的受眾,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的掙扎和困惑。而且,又做了很多理論的準備和研究,同時在一個公司兼職做HR工作。我在大學是學哲學的,這個特別大地幫助到了我的職業定位和課程體系的定位,包括一個宏觀的研究視角,微觀個案的積累,從一開始我就建立了這樣一種理念。
宏觀上把握,就是說我們運用的方法應該是適合這門課程的,但是一定要從微觀上進行仔細的個案積累,因為每個學生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就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我覺得職業生涯這個課有點像一棵樹,像我們的職業樹一樣。我有一個職業理念,「職業要有三棵樹」,說得通俗點,一個人絕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我們每個人的職業樹,肯定會不斷的枝繁葉茂,而且這棵樹一定是一棵國際的樹!就業是世界性難題,中國人口數量這麼大,就業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它是一件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大事。擁有一個開放的視野,一個動態摸索的過程,一個不斷積累個案的過程。另外從個案的積累中不斷地找到共性的這麼一個過程,我的哲學基礎和職業理念特別大地幫助我成就了這門課。這個課程從開課之初到現在已經整10年了。在這十年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幫助到這門課程的成長和發展,我非常感謝曾經一起學習和探索《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的學生們。
一個人一定是先趴在地上做事,才能站起來行走
薩茹拉老師接著說,我的新書即將出版,這個書是給大學生的一個分享,書名叫《沒有計劃的人一定被計劃掉》,因為這是我的名言。第一個計劃就是職業規劃,第二個計劃是動詞,就是這個人下崗了,被計劃掉了。這本書裡面用到了我幾十條的語錄,幾十個真實的個案。這些鮮活的個案,職業理念的分享和理論的講解,就是希望能幫助到大學生的成長,它的受眾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人,使他們能夠知道其實我們不應該站在雲彩上,那樣可能會被摔傷的,我們應該堅實地站在大地上。一個人一定是先趴在地上做事,才能逐步地站起來,他才能去行走,一個人擁有了行走的能力了,他才能再去奔跑,奔跑之後他擁有了飛翔的翅膀,最後他才可以展翅飛翔。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艱難漫長的一個過程,我們不必懼怕我們成長過程的艱難和漫長,但是一定要知道人生是應該有目標和有規劃的,在規劃的過程中不斷的運用自己思維的力量,動態的調整計劃,使它更適合你家庭的需要,更適合社會的需要,也更適合國際的發展的變化和職場的需要,當然它也應該適合你自己的需要。這樣一個人的成長既是陽光的,又是快樂的,更是有價值的,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貢獻是最大的。
嘉賓介紹:薩茹拉,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內《職業生涯規劃》課第一人,致力於中國就業問題的研究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管理。多年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和培訓,員工職業素養相關培訓。主講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是學校的熱門課程。其粉絲遍布全國,號稱「拉麵」。曾受邀做客央視電影頻道《師說》節目的訪談,湖南衛視《天下女人》欄目教師節專訪,新書《沒有計劃的人一定被計劃掉》將於近期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