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真的嗎?
其實未必!
01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歷史淵源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源於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個傳說。
傳說宋太祖趙匡胤還沒當皇帝的時候,為躲避追兵,只好藏到樹洞裡。眼看要被人發現了,這時從天而降五條金龍,用龍之真氣把趙匡胤罩住,追兵趕到樹洞時什麼也沒找到。原來,趙匡胤不是凡人,而是上界大仙下凡,自有百靈相護,「聖天子自有百靈相護」,必「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雖是一個傳說,但與人們祈福平安,災難之後可以自圓其說,安慰自己以後會更好的心理相契合,因此,被世世代代相傳。
從哲學上來講,「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也跟矛盾的辯證法相吻合,當事物壞的一面呈現到一定極致,必然是會走向事物的另一面,那就是向好的方向。
這也跟我國的道家文化《易經》所談相契合: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02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是真的嗎?
雖然「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說法經常被用來安慰那些受到傷害的人,但事實上,並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今天的我已經夠倒黴了,明天還能有多糟糕?
但也許,明天像今天一樣糟糕,或者,明天比今天更糟糕。
因為,明天的情況其實跟今天沒有太多關聯。如果有關聯的話,也只會因為今天糟糕的情況而讓明天的狀況更加糟糕。
舉個例子:今天,你因為跟女朋友吵架而上班遲到,結果錯過跟客戶的約定時間沒有籤成合同,非常沮喪地回到公司,又被老闆罵,老闆氣不過頭,一氣之下把你開除了。傍晚,你拖著沉重的腳步,抱著自己的用品擠在地鐵上,心理安慰著自己:「加油!今天已經這麼倒黴了,明天就會變好的!」
明天會更好嗎?
不一定,也許,接下來,你失業後,找工作會更難,女朋友會跟你鬧分手,連飯都吃不起了。糟糕的今天,也許意味著更加糟糕的明天。
當然,你也許會在後天、大後天,半個月後迎來一個新的生機,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找到一個更好的女朋友,都有可能。
但,誰知道呢?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未知數。
03 大難不死的孩子,一定有後福嗎?
我跟我的孩子曾經差一點在水裡淹死。
有一次,我帶孩子到湖邊玩,湖邊有一排的木柵欄,一個接一個地,柵欄的左邊是水草,後面是湖水,我們沿著柵欄走,覺得很好玩。一個不小心,滑倒了,兩個人一起掉到了湖裡。原以為湖水沒多深,但掉下去才知道,估計至少得兩米多深,我和兒子一下子踩不到湖底了。我當時心裡非常緊張:完蛋了,這下是要死了嗎?
慶幸的是,我懂一點水性,有點遊泳的基本功,情急之下憋了一口氣,用力把孩子往上一託,先把孩子送了上去。然後自己調整了一下,慢慢也浮上來,爬上了岸。
我爬上來後,一邊緊張地幫孩子換上乾衣服,另一邊就想著怎樣儘量不要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哈哈,寶貝,咱倆這水下歷險記,你覺得咋樣啊?」我笑嘻嘻地問孩子。
「不咋樣,差點小命都要留在下面了。」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待會兒媽帶你去買彩票去!」
「好咧,我要看看我們能不能中大獎!」孩子的心情一下子就被買彩票的事情跟調動起來了。
下午,我如約地帶孩子去買了彩票,不僅買了雙色球,還買了各種刮刮樂的彩票,花了100塊錢,中了120塊錢,最終賺了20塊錢。
「果然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你看,這彩票多難中獎啊,咱倆還中了120塊錢呢!」我故意說。
「媽,你別太幼稚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後福就是平安!」才七歲的孩子突然蹦出了這樣一句話,突然之間有點嚇到我了。
04 小時候大難不死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如果說,我跟孩子落水是意外,但是有些孩子的「大難不死」卻是人為的。
有些孩子還沒出生,就被媽媽「陷害」,吃避孕藥沒避孕成功的,懷上孩子不想要,想要打胎沒成功的,孩子剛剛出生各種嫌棄的,重男輕女把女兒送到親戚家寄養的,把孩子扔到外面想要孩子被狗叼走的......最近,河北石家莊又有一個人家把孩子從五樓扔下,被一樓的隔網接住,後來被快遞員救下的小女嬰,也特別可憐。就算幸運被救下了,但即便顱內出血、腎積水,親爹還不肯送孩子去醫院的,也是夠極品了!
這些大難不死的孩子,會有後福嗎?
極大的概率,不會了!
理由有三:
第一、被父母嫌棄的孩子,將來大概率也會嫌棄父母,親子矛盾會比較緊張。
第二、被摔傷的孩子再救下,就算生命無大礙,也會多多少少有些後遺症的。
第三、心理創傷修復再好,也還是會有疤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發作。
很多人認為,6個月以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的,就算小時候對他們再壞,長大對他們好就好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生命一旦形成,就會有知覺和意識,這種意識不一定會形成明確的記憶,但一定會形成下意識,一旦同樣的情景再現,那種創傷很可能會再度復發。
比如說,一個人在6個月前被狗咬過,但他估計不記得了,以後他再遇到狗,多半也是不敢靠近的,雖然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
有很多父母無法和自己的孩子親暱,總覺得自己對孩子那麼好,為什麼孩子總是對我有敵意?
回到他的童年去看看,是不是你曾經做過一些傷害過他的事情,是不是曾經想過不要他,曾經把他拋棄過,是不是因為什麼原因想過不想要他,恨他、討厭他、不想理他。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小,父母是他們的全部,當你小時候不想要他,對孩子來說,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他會懷恨在心的。
所以,那些大難不死的孩子,通常會對世界多一分恨意,這種恨,要麼體現在「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萬惡的世界」、要麼體現在「你怎樣對我,我就怎樣報復你」。
只有一種孩子是有後福的:儘管懷揣恨意,但是依然被愛所包圍。
雖然當時並不想要他,但是他來了,父母就好好地善待他,在以後的每一天裡都用滿滿的愛意陪伴他,照顧他,不斷地修復他的創傷,讓他知道他是被愛的,這個世界是歡迎他的。那麼,他心底的恨會慢慢被愛所覆蓋,慢慢也會用愛的方式來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慢慢迎來自己的福氣和運氣,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變成幸福的人。
為人父母,是一種修養,這種修養不僅是在修養自己,也是在修養孩子的幸福。當孩子小的時候,不要想著去拋棄他,不要在生氣的時候怒斥他,不要隨意地指責你的孩子。
你用滿滿的善意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回饋你滿滿的敬意,如果你自己就變成孩子的一場災難,也不要怪你的孩子會用冷漠和仇恨來對待你。
因為,父子之間,本就是一場輪迴。
我是人魚媽媽,80後辣媽,文學碩士,專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