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評估:是一套標準化的評估技術。應用多種方法獲得信息,對評估對象的心理品質或狀態進行客觀的描述和鑑定。
2.心理測量:是心理評估最為重要的技術,它藉助標準化的測量工具,將人的心理現象或行為進行量化。
3.量表:是一個定有單位和參照點的連續體。將要測量的事物放在這個連續體上,看它距離參照點的遠近把事物的屬性描述出來。
4.測量:是依據一定的法則對客觀事物的屬性進行了某種數量化的確定的過程。
5.心理測驗: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工程。
6.常模:代表一般人同類行為的分數或分數分布。
7.發展常模:指兒童的身心特質按照正常的途徑發展所處的水平,發展常模包括發展順序量表、智力年齡(智齡)、年級當量。
8.百分位常模:百分位常模是按照常模樣本中低於或高於要測驗分數的人數百分比所制定的量表,包括百分等級常模和百分位數常模。百分等級常模是指一群分數中低於某分數所佔的把百分比,即把群體分成100個等份,看每個考生處於第幾個等份;百分位數常模是計算處於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對應的測驗分數是多少。
9.標準分常模:是將原始分數與平均數的距離以標準差為單位表示出來的量表。
10.信度的操作定義:指測量結果的穩定性程度。若能用同一測量工具反覆測量某人的同一種心理特質,則其多次測量的結果間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 ,也叫測量的可靠性。
11.效度的操作定義:指一個測驗或量表實際能測出其所要測的心理特質的程度,簡單地說是指一個心理測驗的準確性。
12.內容效度:一個測驗對所欲測內容的覆蓋程度,目的主要是探討測驗題目取樣的恰當性。
13.結構效度:指心理學理論對所測行為的解釋程度,也就是說一種測驗分數能夠根據某種心理學結構來解釋的程度。
14.智力測驗:它是指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研究人員採用標準化的測驗量表對人的智力水平進行科學測量的一個過程。
15.範型:神經運動系統對一個特定情境產生行為反應,正常的範型是成熟的指標。
16.自陳量表:依據所測量的人格特徵編制客觀問題,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感受逐一回答,以此衡量個人的人格特徵的一種量表。
17.投射測驗:向被試提供一些未經組織的標準化刺激情境,讓被試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現他的反應。
18.能力傾向測驗:是對人的不同能力因素水平和觀測將來從事某種專業或工種活動能力的測驗。
19.多重能力傾向測驗:測量一個人多方面的特殊潛能。它強調的是對能力不同方面的測量。
20.單項能力傾向測驗:測量一個人單方面的特殊潛能。它強調的是對能力某一方面的測量。
21.興趣:是指個體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對某件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22.態度:是個體對某一客體、情境、機構或人物作出習得性正面(積極的)或負面(消極的)反應傾向。
23.成就測驗:也叫學績測驗、教育測驗:是對個體在一個階段的學習或訓練之後知識、技能的發展水平的測定。
24.評定量表:是用來量化觀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種測量工具,為在心理健康評估中收集資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25.神經心理測驗:是測量病人在腦病損時所引起心理變化的特點。了解不同性質、不同部位的病損以及不同病程時的心理變化以及仍保留的心理功能的情況。
26.單項神經心理測驗:單項測驗主要是針對某一種功能進行測查,較局限,操作簡便,易為患者接受。
27.成套神經心理測驗:成套測驗包括多項測驗,全面檢測受測者腦功能損害的程度和範圍,同時評估各方面的心理功能。這種測驗可以避免遺漏些心理功能損害,但操作時間較長,受測者不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