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能替代美育,這已是大家的共識,今國家採取措施,加強小、中及大學的美育教學,美育無疑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渠道,李政道教授在科學與藝術比較中做了許多探索,認為兩者均基於情,基於創造。藝術應是任何學科的營養成份,我國現代數學奠基人熊慶來先生在他的數學程式中重視與美的結合。
清華大學恢復為綜合性大學,最近並設置了美術學院,這令人鼓舞。清華大學的美術學院是在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基礎上重建而成。我任教於工藝美院數十年,今天見到我院併入清華,感到分外鼓舞。我的鼓舞並非由於我曾在清華建築系任過教,鳥愛故枝,僅是個人情懷,而是緣於合併將使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學必然走向更開闊的發展前程。
工藝美術,基本是造型藝術在實用品上的移植,它反映了當時當地的純藝術概貌。希臘的陶罐上的繪畫或圖案,就是當時希臘繪畫的縮影。我們瓷器上的裝飾畫,同樣是模仿各時代繪畫的風格,我記得童年在家鄉的一些碗碟、羹匙上,常常見到八大山人字樣;刺繡的牡丹孔雀、老虎貓蝶,更是直接依據了工筆畫的粉本。審美固有其恆久的特質,但也往往受時尚風氣之影響,慈禧太后欣賞的牙雕、玉雕、景泰藍之類中繁瑣庸俗的品味,長期統治了人們的審美趣味,直至今日。工藝美術院校便負有改革舊工藝,創造新工藝的任務與職責。因為工藝品的製作大都為手工,手工匠人雖也不乏聰穎而體會審美品位者,但多半只是仿照傳統程式複製而已,一味以功夫驚人,忘了「工」的目的是創造「藝」。中國不就是人工便宜嗎,於是,大量生產出極費功夫而效果醜陋的成品,工藝美術轉向工藝醜術了。在我的故鄉宜興的紫砂工藝品中,一般工人往往不體會單純與單調或豐富與繁瑣的區別,所以工藝品創作中必須是高品位的審美觀掛帥。蘇州刺繡研究所正在努力創新,在程式化的舊針法中改革、發展、創造新針法以適應表現新題材、新美感,這是難能可貴的探索,展現了傳統刺繡的開闊前景,應予其他工藝行業以啟迪。
今天告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本該歷數學院的功績吧,但我卻另有一番感觸。我在該院教的是基礎繪畫課。我們授課是分單元階段性方式進行的,我上完一階段繪畫課,下階段接著上工藝專業的老師往往感到有些為難,開玩笑說:學生都被你拉走了,我要拉回來很費勁。確乎,同學中很多傾向純藝術,對工藝專業反而冷漠,學院經常要強調鞏固專業思想。其實如果專業與純藝術結合緊密,就不存在專業思想不鞏固的問題。有的學生畢業後在繪畫方面作出了喜人的成績,被學院貶為小雞變成了小鴨。為了鞏固專業思想,防止學生對繪畫的偏愛,於是「小雞變小鴨」成了工藝美術學院警惕性的流行語。但美術學院純繪畫出身的學生後來在工藝方面作出貢獻的佼佼者亦大有人在,如張守義先生是美院繪畫系畢業的,今天成了書籍裝幀的傑出者,小鴨變成了小雞。雞鴨現象不足怪,雞鴨之爭無必要,關鍵問題:搞工藝美術必須有深厚的造型基礎,尤其重要的是審美品位。造型基礎的深淺與審美品位的高低決定學生的質量與前途。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生如造型能力低下,審美趣味平庸,其專業發展必然有限,學院不因冠以中央而自居老大。何況,今天的工藝美術遠遠不止於手工藝,而進入設計時代,設計與審美更是渾然一體的新學科了。
清華大學的美術學院即將設立繪畫系和雕塑系,這樣綜合性的美術學院必將有利於工藝美術發展,我當為之鼓掌。同仁醫院以眼科為特長,積水潭醫院以骨科為特色,大學的文學院可以古典文學為重點,也可以現代文學為主要對象。都稱美術學院,也都應各有特色,這特色是自己創造的,但特色並非註冊專利,她將在競爭中被淘汰或更為發揚。今天全國的美術學院不少,系科設置大同小異,高水平的清華大學設置美術學院,創具特色的一流現代美術學院。
純美術水平影響工藝美術水平,具特色的工藝美術又反過來影響純美術,不僅繪畫與設計如此,繪畫與雕塑之間,雕塑與建築之間亦同樣存在著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因此美術學院系科的設置宜概括而不宜瑣細,學生的基礎廣則發展的途徑寬。日後有條件時應設立各種不同的學科工作室,由學生自己選學科,自己組合,美術自助餐,因材自教,幾乎各人各系,豈止小雞小鴨的差異,期望將孵化出小天鵝來。蔣南翔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曾說過,清華給學生的不是乾糧,而是獵槍。顯然,現成的乾糧很快吃完,掌握獵槍自己去獵取食物,生命的成長才得保障。
補充一句:一般藝術院校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的文化水平必將在大環境的薰陶中日益提高。藝術創造中,路遙知馬力的「力」字,往往隱藏在文化底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