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湯雙平)11月28日上午,徐州醫科大學第三屆附屬醫院、臨床學院發展論壇在雲龍湖畔舉辦,國內醫院管理、醫院評價、醫藥研究方面的領導和專家、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臨床學院代表齊聚一堂,謀劃新醫科建設,深化校院合作,共同推動雙方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雲龍湖畔話發展 王天樂攝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徐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夏有兵在向第一屆董事會作2020年度工作報告時提到,未來網際網路醫院將蓬勃發展,醫學診療將與AI技術深度結合,基於大數據的科學研究日漸興起,教育形式也由線上轉為「線上+線下」,因此學校需堅持開放博納的辦學思路,推進院校協同,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養適應醫學教育發展形勢的複合型醫學人才。
醫學教育為醫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徐州醫科大學校長鄭駿年在發展論壇致辭中談到,「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是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雙方在人才培養、醫療服務、人才團隊、學科建設等方面相輔相成、共生共榮,學校想要搶佔新醫科高地,把握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主動權,離不開各附屬醫院、臨床學院的支持。」
醫院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院校攜手,協同共建。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王凱表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藍圖」變成「實景圖」,需要依託一批學科發展均衡、疑難複雜疾病診療能力強、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高的國內頂尖醫院,多方共建、多元協同、集群發展。「要推進醫教研協同,支持國家醫學中心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教育培訓和醫學科研創新平臺。」
在醫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智慧醫院建設伴隨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也對學校新醫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養要求。蘇北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徐道亮介紹,在「雲健康」理念下,雲門診、雲宣教、雲查房等讓慢性病、常見病的複診逐漸便捷化,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更有效率地下層到基層醫療單位。因此,學校新醫科培養的人才要適應和服務於資訊時代的醫學研究和醫療實踐,智能醫學等新專業的開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
中央保健局原副局長、中日友好醫院原黨委書記李寧則詳細闡述了文化建設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與實踐。「醫院文化是以人為核心的文化理論、價值觀念、工作方式和行為準則,為病人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信念的堅守。」李寧認為,學校是醫學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學校注重的學科文化、教學文化、醫德文化、科研文化等也是醫院文化的重要內涵。醫德觀念的形成,專業技術的提升,科研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學校與醫院互聯互通、接續培養。
「在智慧醫院建設過程中,擁有『醫學+計算機』學位的醫療信息官作用顯著。」艾力彼醫院排行榜創始人莊一強從「醫院評價學與競爭力提升」的角度提出了醫院的管理人才需求。豪森藥業首席科學家、高級副總裁包如迪分析了新形勢下中國創新藥研發的趨勢,強調了新醫改政策帶來的「紅利」以及協同創新的重要性。
新時代,醫學發展迎來新機遇。與會專家認為,只有不斷強化醫教研協同,加強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深入協作,形成資源共享、協同共進、互惠共贏的新發展格局,才能更好地實現學校與附屬醫院、臨床學院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