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的變革,東門小學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理念「思中華命運,育地球村民」,促青年教師「思自身發展,育優秀學生」,在教學月開展「崇明有線·思育」杯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活動。
學校第10周公布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活動方案,明確參與教學比武的對象為35周歲以內青年教師,或教學經歷不滿十年的青年教師,比武主題為「有效落實學習活動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學校根據學科特點與青年教師人數分組,確定每組負責人,評委、蹲點領導,全程參與比武活動。本次青年教師教學比武分兩個維度,一是圍繞主題的「主動有效」課堂展示,二是圍繞主題的說課與評課研討。
語文學科組的青年教師都執教一二年級,她們在師傅和教研組團隊的幫助下,一起瘋合作合作,圍繞單元內容,整體分析教材與學情,進行規劃,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組
一2班的朱冠英老師上了一堂生動有趣、朗朗上口的兒歌《小小的船》。本課一開始,朱老師就創設情境,藉助多媒體播放歌曲《小小的船》,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由境入情,展開想像的翅膀,帶著強烈地求知去感知和領悟課文中月亮與船這兩個想像的聯繫,整篇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朱老師在課文當中沒有出現這個專業名詞,但是很好地引導小朋友們關注到了比喻句當中的本體和喻體,在潛意識的培養學生修辭概念。
還在見習期的張璐璐老師帶著一(1)班小朋友們乘著輪船,去長江以南的地方遊一遊。小朋友們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學習《江南》這首樂府詩。孩子們跟著老師搖著小船,在湖面上採蓮子,不僅看到了「何田田的蓮葉」,還遇到了在蓮葉底下「嬉戲」的小魚兒們。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中學《江南》,遊江南。
也在見習期的李佳慧老師帶著一(3)班小朋友來了一場《四季》的時空之旅,她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欣賞了春天的美景,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小朋友們通過欣賞春景圖、找一找、演一演等方式,進一步理解課文,更好地體會角色心情,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年級語文組
東華校區的朱美華老師為二(1)班的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動有趣, 寓意深刻的寓言童話故事《坐井觀天》。她利用動畫創設情境,採用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親身體驗等辦法, 引導學生由境入情, 與文中的小鳥、 青蛙融為一體, 以達到對文章的理解。
《霧在哪裡》,這篇課文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二(4)班的鄭紅菊老師在教學中主要圍繞霧「淘氣」「藏」來設計。抓住霧「淘氣」,霧把什麼「藏」了起來等問題,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2)班的劉子奇老師選擇了一首北朝民歌《敕勒川》進行教學。教學思路清晰,過程完整。她認為低年級的思維品質和語言訓練同樣重要所以將簡單的古詩畫面化,採用視頻、圖片、具體的句式以及聯繫生活實際為學生搭建了思維框架,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簡潔準確,是一堂成功的古詩教學課。
瞧,語文組的評委和老師們們,聽得多認真呀。語文組的比武課堂,不僅青年教師們積極參與聽課,基地的見習教師們也參與了跨學科聽課。青年教師們在學校搭建的舞臺上展現自己,重視自己,明確了自己未來努力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