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徵鐵礦石稅反制中國?澳政府急滅火
文 觀察者網 郭涵
近期鐵礦石價格受多重因素影響走高,在全球最大的出口國澳大利亞,有人似乎窺探到從對華貿易碰壁中挽回顏面的門路。澳大利亞前任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13日提出,對輸華鐵礦石加徵1%的關稅,號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
對於這一違反中澳自貿協議、可能導致貿易摩擦激化的提議,澳大利亞現任資源和北澳大利亞部長基斯·皮特立即出面「滅火」,稱不會予以考慮,將遵守國際貿易規則。澳大利亞農業部長也強調,報復性關稅「絕對不在考慮範圍內」。
鐵礦石出口是澳大利亞經濟支柱之一,其去年對華出口為澳大利亞創收約850億美元。有評論形容,加徵關稅的提議受到「川普政治」的影響,但以澳大利亞的體量無疑是「自殺行為」。
澳大利亞現任資源和北澳大利亞部長基斯·皮特表示,不會考慮對輸華鐵礦石加徵關稅的提議 視頻截圖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澳大利亞資源部長皮特當地時間14日否任了前部長卡納萬關於對出口中國的鐵礦石加徵關稅的提議,稱「仍致力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皮特說,現為後座議員的卡納萬「有權發表意見」,但不會考慮這個提議,政府將在「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下開展工作」,遵守WTO與雙邊貿易協議的承諾。皮特還表示,「期待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夥伴也能以同樣方式行事。」
前澳大利亞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 圖自:推特帳號
卡納萬13日晚在《澳大利亞人報》上撰文,號稱要「試探中國的底氣」,提議對輸華鐵礦石徵收1%的報復性關稅。
他認為,加稅將令中國「付出代價」。因為中國60%的鐵礦石從澳大利亞進口,替代來源「並不容易找到」,因此不會輕易反擊。他還威脅不斷提高稅率,施壓中國「結束不平等的貿易限制」。
卡納萬撰文提議對輸華鐵礦石徵稅,號稱要「試探中國的底氣」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一大鐵礦石出口國,2019財年的出口份額佔到全球的53%、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67%。中國去年共進口鐵礦10.38億噸,其中6.6億噸來自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也是澳大利亞經濟支柱之一,2019財年的出口創收1020億美元,其中849億美元由中國貢獻。
卡納萬就此認為,1%的加稅每年能帶來超過8億美元收入,彌補中國對澳大利亞牛肉、大麥、葡萄酒等出口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同時還能扶持澳大利亞本國的鋼鐵產業。
但BBC評價,對鐵礦石徵收關稅將違反2015年中澳籤署的自貿協議,令澳大利亞陷入被指責的境地,也可能令該國的經濟命脈被捲入貿易糾紛中。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該國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15日下午接受採訪時,進一步為局勢降調。他形容澳大利亞是一個「遵守貿易規則的國家」,「不會背棄承諾」。
被問到是否考慮對中國加徵報復性關稅時,利特爾普勞德明確否認:「絕對不會(definitely off the table)。」
利特爾普勞德表示,不會考慮對加徵報復性關稅 視頻截圖
澳大利亞議員則存在不同看法。
工黨議員馬克巴特勒認為,利用該國「最寶貴和最成功的出口產品」來加劇貿易矛盾,似乎最終只會弄巧成拙。
自由黨議員特倫特·齊默爾曼在採訪中表示,澳大利亞擁有「質量與競爭力最好的鐵礦石」,中國「無法找到替代來源」。他沒有提到是否支持加徵關稅,但要求中澳兩國必須「相互尊重」。
獨立黨派議員雷克斯·派屈克稱加稅「值得考慮」,理由是中國從澳大利亞「買進鐵礦石後賣出鋼鐵」,賺取更多利潤,在鋰礦與鋰電池上也是如此操作,令澳大利亞「虧了」。
澳大利亞《新日報》14日評論,對輸華鐵礦石加徵關稅只會適得其反。文章援引前莫納什大學、現博洛尼亞大學經濟學者喬瓦尼·狄·列託稱,這類提議似乎受到川普行為的影響,「讓人以為貿易戰看上去很容易贏」。
「只有對大國來說才是如此。可對澳大利亞而言,這相當於自殺行為。」列託認為,是中國的市場對澳大利亞來說無法替代,而不是相反。
「(澳大利亞)對日本與韓國的出口已經達到最大水平,印度還不足以取代中國。認為我們能找到其他市場取代中國是一種妄想(de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