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古詩,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詩人作詩時的情感、經歷,所以說詩詞是有溫度的,更是有靈魂的。
今天我們通過比較這兩首《採桑子》,來感受一下兩位著名的詩人會表達怎樣不同的情感。
我們先來看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作的《採桑子》,全詞如下: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歐陽修在詞中描寫的是湖上新春景象。「輕舟短棹」,一個「輕」字就足以說明詞人此時的心情,輕鬆愉悅,詞人在西湖上遊船,映入眼帘的全是綠色,
坐在船上曬著太陽,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時不時岸上還會傳來美妙的歌聲,也不用擔心風太大影響春遊體驗,春天裡的風都特別溫柔,輕輕地掠過湖面,只有船在上面移動泛起的陣陣漣漪,驚起遠處的陣陣沙禽。詞人以輕鬆優美的筆調,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美好的景色。
而毛主席的這首《採桑子》,給我帶來的感受則是振奮人心,讓我們體會到了開闊的革命情懷,全詞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開篇便是我們熟悉的這句:「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如果只看這句的話,我們可能會誤以為毛主席在感慨時光流逝太快,但恰恰不是,雖然詞人此時正在養病,正值秋天,也不像春天那樣百花盛開、和煦宜人,但是放眼望去,卻是「寥廓江天萬裡霜」、「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詞人不再是像以往古人那樣傷春悲秋的「病中吟」,而是「壯士行」。全詞都洋溢著高昂、樂觀的情調,由此可見毛澤東的開闊豪邁的胸襟。
解憂說
偉人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偉人,是因為他們有太多太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品質。毛主席開闊的胸襟,相信只有少許人才能夠做到。我們都很熟悉雨果的這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君子厚德,以豪邁之行為,顯品德之高尚,就像今天的中國人以博大的氣象擁抱天下,不局限於小家姿態追求一時俯視之樂,而是以大家風範互利共通穩步前行,這樣的行為厚重了德行,沉澱了智慧,身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用開闊的胸襟擁抱天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