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應該本著對讀者負責,對大眾負責態度去寫每一篇文章。
爆點一: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衛生部,就發布一份文件《關於進口牛初乳類產品適用標準問題的復函》
在2013年3月17日,國家衛生部就已經摘牌,改為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式掛牌。就是說:2013年3月17日以後就沒有衛生部這一說法了。直到2018年的時候,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在2015年其實應該叫做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這個時間節點不太嚴謹
針對這個函,我在原衛生部,現在的衛健委網站也找到這個具體內容。他的發出時間是2012年4月16日。
這函的第三條,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進行生產的乳製品。
這句話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在嬰幼兒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或以牛初乳為原料生產乳製品,是不是應該理解為在嬰幼兒食品中不讓給吃牛初乳呢?可是這位大咖說的,不沒有列入嬰幼兒食品中,不是不代表不讓吃?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為什麼「禁添」缺乏標準和統一
在原衛生部的文件上提到牛初乳與常乳的區別。由於它不屬於傳統的嬰幼兒食品,加上目前國內外對長期服用牛初乳對嬰幼兒健康的影響文獻資料相對較少,牛初乳更是缺乏作為嬰幼兒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資料,所以在國際上沒有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標準中。
提醒:增加寶寶腎臟代謝負擔
我不否定牛初乳的營養價值。但是某一些商家的為了利益,將其功效過於誇張,不是傳統嬰幼兒食品更不是必需的品,更不能替代母乳。長期給寶寶吃牛初乳,會對寶寶未發育的腎臟和腸胃增加負擔。孩子長期吃牛初乳中的雌性激素含量高,理論上會增加孩子發育異常的風險,但是現在還沒有發現異常的案例。
國家各部門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禁止在嬰幼兒配方食品和以牛初乳為原料的來生產乳製品。你卻在文章結尾說寶寶並非不能喝牛初乳?
針對這個問題,在比較權威的網站找到一些相關文獻《食品夥伴網》上,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評測室主任楊月欣強調:「衛生部的發布會上我們已經明確表示,牛初乳使用範圍指嬰幼兒配方食品。」
楊月欣表示,目前我國嬰幼兒食品安全標準只有五個:分別是GB10765-2010嬰兒配方食品,GB10769-2010較大嬰幼兒配方食品,GB25596-2010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GB10769-2010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GB10770-2010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在這個5個標準中涉及牛初乳禁令的其實只有三種嬰幼兒食品,而輔助食品和罐裝食品是不受限制。最後強調,嬰幼兒配方食品就已經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因此政府提出不加牛初乳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關採訪報導:
濟南佳寶乳業有限公司的總裁李勝偉在接受記者採訪,嚴格意義上來說,牛初乳只能餵養小牛,而不能作為產品流入市場,因為牛初乳中有很多激素,所以不主張孩子食用。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養豬所研究室原主任李森泉表示,牛初乳含有較高的抗體,具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是,由於母牛產後三天內尚處於興奮期,因此牛初乳中含有較多雌性激素,因此食用需慎重。
不管是作為乳企業的總裁還是農科院的主任,都提到牛初乳中激素很多,不主張給孩子喝需要慎用。
嬰幼兒配方食品與其他食品不同,我國對嬰幼兒配方食品採取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制度,不僅要確保食品原料的安全用於生產嬰幼兒配方食品,在牛初乳顯然難以做到質量的穩定,確保安全,因而成為「嬰幼兒食品禁忌」也在常理之中。
最後,我寫這篇也不是針對誰。我只是針對這一件事情,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希望寫文章的時候需要謹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