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港漂,從上海辭職輾轉來到香港求學。也是一個產品新人,對產品開始有概念,是因為那本大眾熟知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對培養自己的產品圈子有體會,是因為woshiPM平臺。喜歡那句「做產品做的是情懷,是一種看到用戶喜悅的滿足感」。為了那種讓人眼睛放光的感覺,我一邊在積累專業知識,一邊也活躍於香港的IT圈,線下活動。機會總是一瞬間來臨,發現woshiPM 線下有活動,立馬報名。當天活動現場,被分在第5組,除了我之外,小組成員有2名產品經理,2名技術人員。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和其中一位女生聊天,聊到在線旅遊,她滔滔不絕能講出一堆,問她怎麼那麼清楚,只平淡回答「因為喜歡研究」。那刻,我想,woshiPM的活動下次我一定還來!「匆匆地我來了,走的時候我還要帶走一片雲彩「,奉上我們的冠軍組合照(大神親自頒發的書O(∩_∩)O),打點雞血,開始正式總結我的心得。
每組被要求在給定時間內設計自己的組名。我們分別想了幾個,並給出解釋。最終採用了東北幽默小哥的提議「magician」(魔術師)。魔術師的存在意義在於給觀眾驚喜,猶如產品經理,其價值在於給用戶喜悅,讓其眼睛在一瞬間放光(啊,這與我的初衷不謀而合)。「We are your magician」口號一出,渾身也打滿了雞血。
主題:周末去哪兒?
題目短短5個字,但需深究的卻很多。以5W來分析,首先,when已經明確,「周末「,兩天的時間,準確的說從周五下班到周日上晚上睡覺,這期間你都可以稱為周末。
Who:小孩及青少年(有可能由父母陪同),大學生(單身狗,有戀人),上班族(單身狗,有戀人,有家庭),老年人。
Why:不同目標群體,又有不同的周末出行需求,這就涉及到對目標群體的需求分析,也就是為什麼周末要出行。如結交朋友,培養興趣愛好,休閒娛樂,探索嘗鮮
What : 根據不同人群周末的需求,就會知道周末他們可能想幹嘛。如短途旅遊,參加同城娛樂活動,聚會學習交流,教育培訓。
Where : 去哪兒?也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周邊景點,室內娛樂場所,培訓地
分析好5W,又會有很多相關問題,如who,和誰去?家人,朋友,陌生人,戀人都可能,如how,怎麼去?自駕,公交,拼車,租車?如price,定什麼價格?低價,高價,一般價
問題拆解和解決方案都是在小組成員不相互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以免互相干擾各自想法(這點很值得借鑑)。清楚有哪些問題後,我們需要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每人提出幾個方案並傳給下個人,同時在上個人傳過來的解決方案上再寫。
這是一個需要平衡創新和可行性的過程,大家相互討論,確定做什麼產品。針對去哪兒,很容易想到旅遊,目前在線旅遊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放棄旅遊這個想法(其實個人認為,在線旅遊看focus在哪裡,創新的服務和文化,將會形成口碑宣傳,得到用戶的狂愛,參見文末的補充)。從人群入手,專門針對老年人和家庭都是比較細分的方向,對於大而全的平臺,會是一個吸睛點。大家順著「家庭「想到家庭遊,那麼問題來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出行,會去哪兒呢?如果是大人出行,那麼用戶出遊選擇廣泛,可選擇的平臺也很多,問啥要選一個新產品?於是我們決定帶上寶寶一起出遊(耶,爸爸媽媽終於帶我出去長見識啦^_^)!一款名叫」寶寶去哪兒「的產品華麗麗地誕生!(頓時,人生又充滿各種精彩了呢O(∩_∩)O)
確定了產品定位,那麼產品又有哪些功能呢?
周末,爸爸媽媽能帶寶寶(定位在10歲以下的小孩)去哪裡?我們主要做資訊提供還是提供線下服務?目前,市場上是否已有相關產品在做?1個小時的產品設計討論,也沒時間做太多的市場調研,針對是否做線下服務,2名產品經理都從運營角度給出建議:早期不做線下服務,先積累用戶。並且考慮到安全因素,親子旅遊放到2.0版本以後。
產品主要分為首頁,推薦,寶寶社區,我的寶寶幾大模塊。其中推薦各種分類活動(如太空梭模型參觀,益智遊戲,樂器培訓,家庭比賽等)。寶寶社區分為「專家說「和」家長社區「,爸爸媽媽可以線上獲取專家及其他父母的教育經驗,也可以與其他父母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在線社區的存在為了提高用戶粘度,也為了滿足用戶的分享欲望。」我的寶寶「可以記錄父母與孩子周末活動,見證寶寶的成長,日後回憶便是一份彌足珍貴的記憶。
粗略地做了產品原型,見下圖:
1、首頁
2、推薦
3、寶寶社區
4、我的寶寶
此處本應留張presenter——東北小哥的照片,可翻遍手機覺得拍的不夠帥o(╯□╰)o,所以還是來張團隊一起努力的照片,相信乃們一定能猜出誰是presenter的。。。。展示時間6分鐘,抓住亮點和重點是關鍵。就像在用戶面前,新產品要給人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Design Hackathon 讓我對產品設計和頭腦風暴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到香港,馬上告訴自己的興趣小組,最大的感受是產品的可行性和理想主義是一種平衡。創意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和不斷的領悟,一個創意也許來的容易,但是執行時也許又回到「革命前」。對於產品新人來說,腦中的想法需要結合可行性才能真正讓產品落地。故而對「運營難度」的思考是我此次最大的收穫。
另外,自己回去又跟小夥伴討論,在線旅遊真的已經達到紅海了麼?個人覺得在長尾裡總能找到自己的用戶。在我自己參與組織的一場前海創業團隊分享會上,我看到兩個創業團隊做的產品是與旅行相關的,而且非常吸人眼球,能一針見血地抓住用戶痛點。而我所知的另一個做在線旅遊的公司,他們更是把產品和文化做到了極致,以至於我的兩個小夥伴都分別極力推薦,甚至說某天電梯裡看到別人包上掛著這家公司的紀念品,都能來一句「你也去了XXX」。看著他們瘋狂的推薦,我想這家公司已經贏了,當用戶成為產品的主動宣傳者,甚至是「銷售」,誰又能抵擋這種魅力呢?產品經理如同一名工匠,精雕細琢,視產品如自己的孩子,也許,這一路,也能收穫「眼睛一亮」的感覺。
最後,作為一名產品新人,以上不對之處,還望大神拍板,希望能與更多的人學習交流。不管以後落居何方,都曾記得那一年,我在香港,來過深圳,見過woshiPM 的小夥伴們!
本文由吳亞楠Cathy原創整理,並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發表,由遊某編輯,轉載請註明原文連結。
本活動系列總結:
#woshiPM訓練營#深圳站:SB組合
#woshiPM訓練營#深圳站:Six Men
#woshiPM訓練營#深圳站:汪汪流氓幫
#woshiPM訓練營#深圳站:Magician
#woshiPM訓練營#深圳站:覺醒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