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東方衛視辦了一場《2017電視劇品質盛典》,久未露面的毛阿敏登臺獻唱,選的歌是她的代表作,也是經典國劇的主題曲,其中就包括了《渴望》。
演唱之前,她情深意切地望向臺下。
「在90年代,有一部萬人空巷的電視劇。那個時候,很多女人都渴望嫁給一個叫宋大成的男人,我也是。下面就把《渴望》送給大成哥,李雪健老師。」
聽完這席話,李雪健紳士地站起來,雙手合十,鞠躬回禮。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亦真亦幻難取捨。悲歡離合都曾經有過,這樣執著,究竟為什麼…」一曲唱盡,李雪健步履蹣跚,雙手高捧著鮮花走向舞臺。贈花,握手,沒留一句話。
「一聽《渴望》我就想哭。一句大成哥,瞬間淚目了。」
「畫面感很強,一開口就是滴水的水龍頭那個畫面。」
看到這一幕,B站網友們坐不住了,彈幕瞬間爆發,李雪健與毛阿敏的互動,讓所有人想起《渴望》這部經典之作。
何為經典?何為品質國劇?存在於過去,經受住歲月考驗而不朽方是經典。
面對爛劇泛濫的當下,我們只能無奈地回望,感今懷古。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像當年的《渴望》那樣能讓萬人空巷,街坊四鄰守著一臺電視機等了。
01
1990年,《渴望》首播,全國收視率曾高達92%,至今無人能破。這是什麼概念呢?
粗略估算一下,大半個中國都在追著看,幼兒園老師不教兒歌,專教孩子唱《渴望》,上海的垃圾車都放在《渴望》《好人一生平安》兩首主題曲。
甚至,江湖至今都流傳著它的傳說。
一個是,「1990年的冬天,老百姓只關心三件事:海灣戰爭打不打,大成娶不成劉慧芳,倒賣掛曆的賠了錢。」
另一個是,「《渴望》一播,萬人空巷,小偷強盜都回家追劇了。由於犯罪率下降,《渴望》劇組還受到公安部的表彰。」(via李星文)
這樣一部空前絕後的電視劇,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呢?監製鄭曉龍接到北京臺的任務,趕緊製作一部電視劇。
他和王朔、李曉明、魯曉威等幾個糙爺們一致認為,拍女性,男女觀眾一定會喜歡。按照王朔的想法,「讓好人好到家,又倒黴到家,讓壞人也壞到家,容易讓觀眾同情,就有戲。」於是,他們讓女主角集合了所有的傳統美德,又經歷了各種磨難。
劉慧芳出車禍,王滬生求複合
由於時間緊迫,劇本只寫了12集,魯曉威導演就開始物色演員,原本拒絕的張凱麗,因為一頓飯被導演「忽悠」,出演了溫柔善良、任勞任怨的「老好人」劉慧芳。
按照相同的套路,薄情寡義、自私懦弱的王滬生(孫松 飾),忠厚老實、任勞任怨的宋大成(李雪健 飾)等核心角色一一確定。
開播之後,劇中的人物成為街坊四鄰茶前飯後的話題,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
當年電視機少,很多人都得到別人家蹭《渴望》,大院裡十幾口子人拿著瓜子小板凳聚在一起,邊看邊吐槽。
「一放《渴望》,我們家就成了菜市場。」「每次看到劉慧芳挨欺負,全院人就一起哭。」
「兩口子吵架吵一半,開始看《渴望》,看完大家一調解,倆人就和好了。」
時隔30年,《渴望》早就被淹沒在歷史裡,同時被淹沒的,還有當年大院的人情味。
《渴望》劇組
02
1978年,中日兩國進入蜜月期,一大批日本影視劇被引入內地。
一部《追捕》,讓觀眾記住了戴著蛤蟆鏡、穿著豎領風衣、不苟言笑的「杜丘」高倉健,也讓人愛上了美女騎馬救英雄的「真由美」中野良子,當時高倉健穿的風衣被瘋搶,半個月就賣出十萬件。
小夥子們不管刮不颳風永遠豎著衣領,大街小巷有「真優美」理髮店,各家商店都賣「真優美」化妝品、「真優美」帽子。
真由美的經典臺詞:「我喜歡你」
1984年,「白血病兄妹戀情杯具鼻祖」《血疑》同樣颳起了一陣收視旋風,通過這部劇,中國觀眾知道了白血病,記住了RH陰性血。
幸子頭、光夫衫成為少男少女心中最時髦的裝扮。「瓦踏西露,這一瓦拿」,每次這兩句日語臺詞出現,整個院子的小孩都會跟著學,山口百惠、 三浦友和更成為一代國人心中的金童玉女。
提到《血疑》,就不得不說我們中國版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他們就是「銀幕情侶」張瑜、郭凱敏。
1980年,剛過20歲的他們還是默默無聞的新人,《廬山戀》讓他們一夜成名,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中國第一代偶像明星。
《廬山戀》是一部驚世駭俗、衝破禁忌的作品。
一,它出現了泳裝。
因為女主角是一名海歸,為了塑造洋氣的形象,劇組特意從香港海淘,置辦了43套服裝,其中包括一套泳裝。此時,國內剛剛改革開放,影視作品沒有出現過女演員穿泳裝的鏡頭,張瑜成為了全國第一個穿泳裝亮相的女演員。
二,新中國浪漫第一吻。
女孩大膽主動,男孩靦腆被動。「孔夫子,你就不能主動一點嗎?」說完這句話,女孩突然湊過去,在男孩的臉頰輕輕地親吻了一口。
這突如其來的一吻,石破天驚、山崩地裂,男孩的臉瞬間變得通紅,一直紅到了脖子根。
新中國建國後銀幕上第一次的吻戲,誕生了!這一吻讓全國上下徹底沸騰。
為了親吻鏡頭,有人專程買了30多張電影票,看了30遍。到後來,很多人都在電影院成了朋友,因為一句英語臺詞,全國掀起了英語熱。
「I love my motherland. 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這句話早已經刻在那一代人的記憶裡,永遠抹不掉。
03
除了在銀幕前一起看《追捕》《廬山戀》、圍著一臺電視機追《渴望》《血疑》,看女排比賽也是萬人空巷的場面。
有的人,把電視機搬到樓梯道跟前,搭上兩個凳子架子,和街坊四鄰一起為郎平的每一個精彩扣球喝彩加油;有的人,在公交車上聽中國女排的比賽,大家在上面一蹦一跳搞得車直晃,公交車師傅不得不招呼好幾次。
如果贏下比賽的那一刻,大家還會拿著盆子、缸子、水桶使勁敲,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
《奪冠》劇照,人們圍著一臺電視看女排比賽
用現在的話說,我們的父母年輕時就已經知道發彈幕、二創了,在大雜院、露天影院,他們歡喜憂愁、吐槽討論,這種情感的共振如同發彈幕,戴著蛤蟆鏡、留著幸子頭,穿著光夫衫,逛街買「真優美」化妝品,這些衍生的文化現象就是二創啊。
不得不佩服,他們真的比我們會玩,只可惜在每個客廳裡都有電視,每個人都能通過手機追劇的時代,當年的盛景再也不復存在。
簡陋的電影院,《一秒鐘》劇照
前段時間,補完《渴望》《廬山戀》之後,我試圖找一點花絮,了解電影更多的幕後趣事。
你還別說,真在B站挖到了寶,1991年,李娜在北京臺獻唱《好人一生平安》。「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仿佛還在身邊。」一亮嗓開口脆,我的心情跟」聽著聽著就流淚了」這條彈幕一樣,回憶起《渴望》裡坎坷曲折的人物命運。
我沒想到,竟然有人跟我一樣還在看《渴望》,還在聽《好人一生平安》這首老歌。
30年間失落的那股人情味,居然跨越時空,在B站上找回來了,幾萬人擠在一個視頻裡同喜同悲,這不正是重現了那個街坊四鄰守著電視劇、一起蹲在大銀幕前看電影的年代嗎?
抱著這種心理,我在B站打開《奪冠》這部電影,雖然已經在電影院刷過一遍,但還想去驗證、體驗這種共情。
大年初一,女排隊員們無法與家人團聚,除了疲憊、痛苦、失望,還有一份意外驚喜——家人正忙著包團圓餃子,等候她們訓練歸來。
換做誰,受了這麼多委屈,看到親人肯定會瞬間崩潰,隊員們抱著親人哭,網友們也共情起來,彈幕裡也跟著一起哭,滿屏都在刷「淚目」。
為了解除大魔王封印,郎平讓朱婷打球的時候喊出來,眼瞅著朱婷繼續當悶葫蘆,郎平用起激將法,讓她回去打工。看到這,我的眼淚差點要噴湧而出了。
突然,彈幕飄來一行字:「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瞬間讓我笑得直不起腰,沒想到竊格瓦拉的名言竟然在大魔王的主場放肆。
當國旗升起,國歌響徹裡約奧運會馬拉卡納齊諾體育館的時候,《奪冠》也接近了尾聲,網友紛紛刷起彈幕,發送各自看完電影的時間,合影留念。原來成千上萬的人都一起守候著《奪冠》,這萬人同屏的場面,太有排面了。
正片看完,網友創作的無數個衍生視頻,同樣讓人慾罷不能,魔性十足的婷氏英語,硬核、霸道。
》
除了腦洞大開、喪心病狂的鬼畜,還有一些二創視頻可以激發出國人與生俱來的驕傲,當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拿下奧運會冠軍。
當劉翔以接近三米的優勢率先衝過終點,為中國拿到第一枚男子田徑奧運會金牌,這些勝利的瞬間被與《奪冠》的畫面混剪在一起,仍然能讓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二次元與中國女排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排球少年》《灌籃高手》《少女歌劇》《強風吹拂》《桌球》《冰上的尤裡》...一個個熱血燃爆的動漫,讓所有的熱血漫愛好者燃起了鬥志,當中國女排霸氣登場的那一刻,全屏瘋狂地爆燈。
截圖來自B站《奉獻!為了你摯愛的一切!》
隨著電影技術的革新,觀看電影的方式也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除了電影院這種傳統觀影方式之外,去B站看電影,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觀影選擇,被戲稱為「嗶哩嗶哩礦業有限公司」的B站,電影版權買買買、持久不間斷。
得益於海量的資源庫,越來越多的用戶也慢慢地形成在小破站看院線片的習慣,《終結者:黑暗命運》《哥斯拉2:怪獸之王》《絕地戰警:疾速追擊》《猛禽小隊》等好萊塢商業大片;《1917》《小婦人》等奧斯卡提名佳片;《天氣之子》《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等二次元動畫...這些大片,都能在B站挖到。
此外,剛從院線退出的《八佰》《姜子牙》也可以去B站看了,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小破站為你省下了電影票。
還記得,《信條》上映的時候,網友一直在問小破站:《信條》什麼時候能安排一下?
我剛剛發現,B站放《信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更令人驚喜的是,張藝謀導演的新片《一秒鐘》、蒼井優主演的《漫長的告別》、「義大利版看不見的客人」的《死無對證》都即將可以看了,這真是影迷的福利。
大家這麼在乎B站能不能看到新片,在乎的,其實還是在B站看電影的那種感覺:與數萬人同時觀看,彈幕裡時而是腦洞大開的調侃,時而是一本正義的科普,時而是刷屏的熱血口號,好一番熱鬧喧譁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