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任何知識、技能,都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而且一般是從簡到繁,由淺入深,先易後難。漢字的筆畫教學,也應如此。
教學任何知識、技能,都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而且一般是從簡到繁,由淺入深,先易後難。漢字的筆畫教學,也應如此。
然而,筆者從接觸到的許多「規範」的硬筆楷書「教程」、「字帖」中發現,其書寫者、編輯者大都嚴重忽視了這個「序」的問題。例如:
教了「長橫」,下面要求臨寫的字竟然有「萬、可、皿」;學了「懸針豎」,要求臨寫「市、書、軍、都」;教了「斜點」,要求臨寫「為、辦、沁、博」……
試想,只教了這些字中的「長橫」,其它多種筆畫均未教,學生怎麼下筆臨寫呢?況且,還有筆畫繁難的、冷僻不常用的字,低年級學生可能還不認識。如由著原先不規範的寫法寫下去,豈不是使之更加鞏固嗎?寫字教師如果就按著「教程」、「字帖」上的順序施教,其教學效果大概就可想而知了。
教了「長橫」,只能臨寫「一」字;教了「短橫」,方可臨寫「二、三」;再接著教「懸針豎」,便可臨寫「十、幹、豐」;教了「短豎」,才可選臨「上、土、士、王、止、正、耳」等字;教了「垂露豎」,方可臨寫「非、甘」,再教「斜點」,才能臨寫「下」字。
應該說,按這個順序教與學,才順理成章,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識。
因此,不管是學前班、低年級、中高年級,還是中學生、成年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對他們進行正規的、系統的漢字書寫教育,都必須重視教學內容順序的合理性,不可隨意安排、處置。教任何一種筆畫,在相應的習練字中,不要出現尚未正式教過的筆畫。所選臨的字,儘量是筆畫少的、簡單易寫的獨體字、常用字,學生認識的字。個別筆畫,獨體字、常用字中選不出,才選常用易寫的合體字。
筆者根據上述原則,試擬一份適宜於小學低年級用的《印楷筆畫教學順序表》(見附表),供同行們參考,現作如下說明:
1.該表包括46種筆畫和98個與之相應的臨習例字。教學時間為14次(課時),每次教3、4種筆畫,臨寫4——7字。
2.根據不同情況的實際需要,每次教學的筆畫種類、字數和具體字,均可作適當的調整,增減或更換。對學前班、外國人應調整增加為18次,每次學的筆畫種類,臨寫的字數相應減少,降低每次學習的份量和難度。對小學中高年級、中學生、成年人可調整減少為7次左右,每次學的筆畫種類和臨習字數相應有所增加。社會上書法培訓班一般每次為1.5小時,也可適當增加一點學習內容。
3.表中有3種非常用筆畫:「橫折折、橫折折折、豎折折」,分別僅見於「凹、凸、鼎」3字中,且不常用,教師可結合語文課本生字表靈活處理。
4.筆畫教學,必須與字形、結構緊密相結合。硬筆啟蒙字和實用字的教學,都應堅持以結構為核心、重點,這與重視筆畫教學的合理順序是不矛盾的。
筆畫教學應淡化對提按頓挫、出鋒出腳等繁難技法的要求,強調關注字的整體字形和筆畫在字中的位置、長短、方向以及筆畫之間相離、相接、相交、平行、垂直等關係。
該表中98字,多數為獨體結構,少數為合體結構,應充分重視對字形特點和結構法則的教學。如「大字勿小、小字勿大、長字勿扁、扁字勿長、平行等距、空白類同、突出主筆、中宮收緊、有收有放」等等。
5.「備選字」,是筆畫種類、結構類型大致相同的一些字,供教師備課時選用、參考。同時表明:學習寫字不僅要細心觀察,耐心習練,還要善於思考,學會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遷移、運用,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學習成效。
6.市場上「規範」的硬筆楷書「教程」、「|字帖」只為我們提供了寫字教學的內容、材料,一般來說,不可完全按照其編排的順序施教,而應根據教學對象、時間的規定,精心制定順序較為合理的教學計劃,編寫具體詳細的授課教案,至少應列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提綱。
如計劃安排7次筆畫教學,可將「14次表」中的前4次(13種筆畫,28字)合併為2次(每次8字,共16字),即「一、二、三、十、王、正、人、八;主、少、羊、幸、不興、千、天」。這2次顯示的雖仍為13種筆畫,但筆畫出現的順序略有調整,調出「川」字,把「14次表」第5次中的「少」字調入。「7次表」前2次中無「豎撇」而有「左點」;調下「立、平、六」3字,調上「興、幸」2字,這是因為本期結束時,要求學生寫出「幸福」、「振興」2詞。
附表:印楷筆畫教學順序表(小學低年級用)
次數
筆畫與例字
備選字
1
1.長橫2.短橫.3懸針豎4.短豎
一 二 三 十 幹 工 王
豐上士土止甘耳
2
5.垂露豎6.斜點7.短撇
正 非 下主羊牛生
玉蘭鬥立辛幸業亞午年
3
8.斜撇9.長點10.斜捺
立平不六人八木
米興其共兵個義金在走來未左廣應
4
11.豎彎撇12.平撇13.豎撇
大天火文父千川
火夫禾採開井並
5
14.橫撇15.左點16.斜提
斤升又友冬少江
久夕多聖反步汁
6
17.平提18.平捺19.橫折折撇20.橫折
壞環之及建口日
珍珠芝古右後中目自白是蟲石延廷
7
21.斜豎22.橫折提23.豎折撇24.橫折彎撇
田國五語專進這
甲由因回面講計傳還邊
8
25.豎折26.撇折27.撇折點
山畫區車雲鄉女
出兇巨去麼會公臺玄如
9
28.豎提29.豎鉤30.橫鉤
長以丁小水買寶
衣表良才亦可軍餘東樂
10
31.豎彎32.橫折彎33.橫折鉤
四西朵月永刀習
沒司有青門同永市雨尚丙辦衛為向
11
34.斜橫35.豎彎鉤
母書也方七兒元
每他池萬已毛電光龍先
12
36.橫折彎鉤37.豎折折鉤38.橫折斜鉤
見九藝馬寫飛風
幾凡虧弓地號考鳥瓦
13
39.彎鉤40.斜鉤41.橫折折42.橫折折折
氣子手我武凹凸
乎狗戈式成民家
14
43.橫折折鉤44.橫撇彎鉤45.臥鉤46.豎折折
楊秀陽那心必鼎
湯奶仍志隊陸鄧都部
漢字筆畫分類淺見
一,漢字筆畫種類知多少?
漢字的筆畫到底有多少種?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是繁體字還是規範簡體字?是手寫體還是印刷體?是楷體還是宋體、黑體?
毛筆字、繁體字、手寫體,以顏真卿的楷體《勤禮碑》為例,「從8種基本筆畫衍化出來的筆畫約有50種左右」(見《<</span>中學生字帖>書法教學》第49頁),8種加上50種左右,就是60餘種。
硬筆字、規範簡體字、印刷宋體或楷體,或者說,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例,「漢字筆畫種類有31種,從字體看,楷體、仿宋體的筆畫種類有31種,宋體、黑體沒有臥鉤,筆畫種類只有30種。」(見《現代漢字學》第206頁,馬顯彬著,2013年9月第1版,暨南大學出版社)
其實,這個答案只是一家之言。
就是這本專著中,披露了對此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現狀。其中的《筆畫收集情況統計表》,顯示出7種現代漢語專著、人教版小語第1冊的《筆畫名稱表》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漢字筆畫名稱表》等9種論著收錄筆畫的數目分別為:35、33、32、32、31、35、28、31,其中數目相同的,筆畫並不完全相同。
筆者對其它版小語課本、另一些漢字字典和數種硬筆「規範楷書」字帖的調查統計,有關的數目尚有:16、17、19、21、23、25、36、40等等,其中,某著名書家編寫的十多種字帖,收錄的筆畫種類數竟幾乎無一雷同。1997年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費錦昌先生指出:「現代漢字筆畫的分類至今還不統一。」2001年,北京大學蘇培成先生也同樣指出:「學者們的看法不完全一致,分出來的類多少也不一樣。」
二,筆畫分類:宜粗?宜細?
筆畫分類,究竟有什麼用?
對專家學者來說,這是他們的工作:學術研究。至於分類粗些或細些,只表明他們的筆畫分類標準、依據、理念各不相同,不妨各持一家,與漢字的具體書寫關係不大。字寫得好的人,也可能不清楚筆畫應分多少類,某種筆畫的規範名稱是什麼。
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恰當的筆畫分類,方便於寫字教學。長期以來的「筆畫分類無定數,筆畫名稱不統一」的亂象,直接受到負面影響的是中小學的寫字教學和對外的漢字教育。
簡單問題複雜化,可能不好;複雜問題簡單化,有時也未必有益。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筆者以為,筆畫分類過粗或過細都不利於寫字教學。
《現代漢字學》作者對前述的《筆畫收錄情況統計表》進行了認真對比分析,指出:9種論著都收錄的筆畫23種,存在分歧的筆畫19種,作者從中得出「漢字筆畫31種」的結論,其理論根據是:「筆畫差異度是判斷筆畫種類的重要標準,筆畫之間視覺差異必須明顯,差異度必須大,差異度不大不能單獨立類。」「因此,長橫與短橫合併為橫,長豎、短豎與懸針豎合併為豎,平撇、斜撇與豎撇合併為撇,斜捺與平捺合併為捺,短點、長點與左點合併為點」「可以將豎彎歸併到豎折,橫豎彎歸併到橫豎折」。
作者還提出了「筆畫變體」的概念,說「短點、長點、左點就可以看成是點筆的3種筆畫變體,應該歸納為一種筆畫而不是3種筆畫」。
那麼,還教不教左點、長點、豎彎、平撇、豎撇、平捺……這些「筆畫變體」呢?怎麼教?說不說出它們原來的名稱呢?總不能都稱為「某筆畫的筆畫變體」吧。
如教「朵」字,就稱「撇的筆畫變體」(不稱豎撇)、「折的筆畫變體」(不稱橫折彎)、橫(不稱長橫)、豎(不稱垂露豎)、撇(不稱斜撇)、捺(不稱斜捺),這樣講解合適嗎?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各種「筆畫變體」沒有個獨立的、規範的名字,教學的語言就難以清楚、順暢!
筆者以為,被稱為「筆畫變體」的還是有個正經名字好。可以「一筆兩制」嘛。學術專著中把它們都稱為「某筆畫變體」,小學生寫字教材的「漢字筆畫表」中仍稱它們的原名:平撇、豎撇、橫折彎、短橫、斜豎……(見附表)
這樣就可以各得其所了。
寫字教學常用「比較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求認真比較筆畫間的差異,準確看出其細微差別,這樣才能臨寫出範字中相似筆畫的長短、曲直、正斜、角度大小等方面的變化、區別。這叫做「七分看、三分寫」、「眼功第一」。
也許,專家學者擔心,筆畫分類細、種類多、名稱多,學生記不住,其實這是多慮。小學生記憶力強,我教了學前班孩子「千」字的平撇,後來教「我」字,我問這字第一筆是什麼撇,孩子脫口而出「平撇」。再說,學生不能全記住筆畫名稱也沒關係,把筆畫寫準確是目的,教師介紹筆畫名稱,只是手段之一,不必強記硬背,不必考試。
三,著眼於寫字教學
《現代漢字學》作者認為:楷體筆畫有31種,宋體30種,這是專家學者在學術上的一家之言,我們熱情歡迎作者參與百家爭鳴。
筆者作為一名普通語文教師,教寫字是份內之事,根據自己多年的寫字教學實踐,對漢字筆畫分類問題提出幾點淺見,歡迎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1,社會現實中存在的,特別是較為通行的每一種漢字筆畫,都是廣大民眾尤其是書法家、書法寫字教師通過書寫和書寫教學實踐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大多數筆畫單獨立類是寫字教學的需要,是合理的。作者轉引的40多種筆畫,只有一種不應單獨列為一畫,即「億」中的「乙」,完全可以與「九」字的第二筆合併稱為「橫折彎鉤」,因為二者在宋體中差異度大,而在楷體中差異度小(書中的「筆畫種類表」是宋體)。在所見到的字典和書法家書寫的字帖中也都是這樣處理的。
2,所見到的漢字筆畫表中從未涉及的「走之底」的第二筆,目前的字典、字帖都是把它與「及」字第二筆、「建字旁」第一筆稱為「橫折折撇」。筆者通過仔細觀察,總覺得名不副實,稱為「橫折彎撇」才名實相副。
3,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本的課文和生字表均採用印刷楷體,學生寫字啟蒙教育也是以生字表的字為範字,因此,字典、字帖的「漢字筆畫名稱表」應採用印刷楷體才更有益於寫字教學。
有的學生寫「雨字頭」的字,將「雨字頭」中的4點寫作4個短橫,可能就是看了宋體的筆畫表,受到了錯誤的影響所致。
4,現行漢字通過簡化、整理、統一筆形、統一讀音等大量繁難艱巨的規範化、標準化工作,已成為國際社會承認的規範化文字,但是漢字的筆畫種類及名稱仍處於混亂狀態(筆畫名稱的混亂眾所周知,恕不舉例),總不能以學術爭論,議而不決為由把這項重要工作長期地拖延下去,嚴重影響漢字基礎教育和對外漢字教育。建議國家語委、教育部把這一問題早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附表:筆者擬列的教學用《印刷楷體筆畫名稱表》
印刷楷體筆畫名稱表(教學用)
筆畫名稱
例字中含筆畫
筆畫名稱
例字中含筆畫
長橫
一、二
橫折提
語、微
短橫
三、上
橫折
田、國
斜橫
七
豎折
山、區、車
懸針豎
十、豐
撇折(提)
雲、鄉
垂露豎
下、個
撇折(點)
女、巡
短豎
工、口
橫折折
凹
斜豎
五、醜
橫折折折
凸
斜點
主、羊
豎折折
鼎
左點
小、心
豎彎
四、西
長點
不、風
橫折彎
朵、沒
平撇
千、手
橫鉤
買、寶
短撇
牛、生
豎鉤
丁、小
斜撇
人,在
彎鉤
手、家
豎撇
月、歸
斜鉤
成、武
豎彎撇
大、文
臥鉤
心、必
豎折撇
專
豎彎鉤
兒、己
橫撇
又,水
豎折折鉤
與、馬
橫折折撇
及、建
橫折鉤
月、力、也、方
橫折彎撇
進、這
橫折彎鉤
九、藝
斜捺
八、走
橫折斜鉤
飛、風
平捺
之、還
橫折折折鉤
楊、秀
斜提
江、冰
橫撇彎鉤
隊、都
平提
蟲,如
合計
46種
豎提
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