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欣賞張大千畫作
路過了 成都 的杜甫草堂,遊玩的時間應該在一個多小時,由於時間比較緊張,所以這個來到 成都 必須去的景點也沒有去,只是在外面拍了幾張照片。
成都 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 四川 省 成都 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 中國 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 成都 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從這裡路過後馬上去了 四川 博物院, 四川 博物院參觀好以後還去了青羊宮。
四川 博物院現有院藏文物26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5萬餘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在全國公共博物館中佔有重要地位。 2009年,隨著新館落成,由 四川 博物館改稱現名。
這裡也有巴蜀地區的青銅器展,也非常的值得研究,不過我最喜歡看的還是張大千先生的展館。特別是臨摹於 敦煌 的繪畫,曾經在三四年前張大千先生的部分作品隨著 敦煌 展來到了 杭州 展出,整個博物館被裝飾成 敦煌 的樣子,所以現在看到這幾幅畫特別有種熟悉的感覺。
臨摹於 敦煌 的彩色壁畫。 敦煌 之行是張大千一生中,最受爭議的一個話題。1941年張大千帶著子侄、學生、喇嘛等,從 成都 出發,歷時一個多月,抵達 敦煌 臨摹壁畫。
敦煌 地處大漠,條件非常艱苦,冬天滴水成冰,還常有兵匪騷擾,洞內光線暗淡,張大千要一手秉燭,一手拿筆,經常需反覆觀看多次才能畫上一筆。他的成果是276幅臨摹的壁畫,並在回 四川 後,完成了20萬字的學術著作《 敦煌 石室記》。 敦煌 之行後,張大千蜚聲國內外畫壇。
他是公認的國畫大師,但同時,他又假造古畫,精於炒作,廣交名流,熱衷名利, 敦煌 之行更是讓人們爭論不休……
這裡的場景描寫了當時洞窟內的場景。耗時兩年零七個月,張大千在助理的陪同下,在昏暗的石窟裡臨摹壁畫。左側的電子屏就是可以互動的,遊客也可以在上面用手來臨摹壁畫,達到了很好的互動。
這次在 四川 博物院,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當眼睛看飽的時候也需要把肚子填飽。然後我們就去了一家非常有江湖特色的獨門驛烤肉店,
有江湖特色的獨門驛烤肉
獨門驛烤肉(龍舟路店)聽說在 成都 有七家分店
但只要涉及到菜品,就十分的嚴格老闆對菜品的要求十分嚴格,調料必須要符合要求,這是最基本的東西,獨門驛的每一道菜的調料都要反覆的調試,直到近乎完美的狀態。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能原因之一。
裝修也是三國時候的漫畫像,比較特別的是所有的餐巾紙都是倒掛著的。店內面積不大,看上去比較乾淨整潔還不錯。
烤牛肉和牛仔骨的味道很好,大口咀嚼的滋味真是太過癮了。來 成都 第一次吃了烤串,味道很傳統,香氣撲鼻,吃著也舒坦。 價格不貴,性價比不錯,烤肉每份在20多塊錢,生意看上去很好,客人不少。菜單太有特色了,用 四川 的竹子做的,抽籤吃飯,很逗樂!
在獨門驛點菜根本不用糾結,直接抽籤或搖桶抽籤就可以了,因為每一道菜都會給你驚喜,每道菜都讓你不想錯過,難怪大傢伙就算等上一個小時也要去吃。需要的菜拿出竹籤給服務員就好了。 蘸碟有三種口味,辣椒麵還有韓式烤肉醬,最推薦的是中間的梅子醬。酸酸甜甜的味道配上烤肉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精心準備的菜品加上老闆親自調製的獨特蘸料,成就了許多特色招牌菜:肋力牛肉丁配秘制醬料、鮮嫩的鵝肝加上獨門酸梅醬油而不膩,再用鵝肝煎出來的油烤松茸入口又香又脆,洋蔥煎鵪鶉蛋也別具特色……
「獨門驛」裡有酒有肉,有故事有江湖,在獨門驛,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屬於自己的江湖,來這兒的人有為吃烤肉的,也有為了心中江湖的,在這兒可以和朋友把酒言歡暢談所想。
特色菜品有:洋蔥圈烤鵪鶉蛋 , 內蒙小牛舌 , 烤牛仔骨 , 招牌鵝肝 , 梅子酒 , 烤肥牛 , 烤雞脆骨 , 烤饅頭 , 五花肉 , 雞皮。。。這個蔥香大腸是我的最愛,那個香啊!
九轉大腸
強烈推薦五花肉和牛舌,五花肉配上生菜和蒜瓣,一口吃下才是大快朵頤。 牛舌配上梅子醬的感覺很奇妙,女生應該超喜歡。 洋蔥圈鵪鶉蛋的組合真的太聰明了,烤的乾乾的很好吃。 好吃的菜很多,還有鵝肝也是主打 吃下來人均大概100左右,算是很實在的美味啦!
蘸醬調料有3種,一種是酸梅醬,一種是甜的辣椒醬,另一種是花生米辣椒幹醬。設計風格上也很有意思,主打的三國主題,很好玩。
不僅是在環境和食材上,就連他家烤肉的鍋都是他自己設計定做的,還申請過專利,如今已經在設計第四代鍋了,鍋底更薄導熱更快且不粘鍋抽菸筒也很給力,完全不用擔心吃完會有油煙味。
哦這個是自己從 浙江 帶過去的哦! 荷蘭 原裝中糧進口的,貌似紅牛加了氣。
鵝肝烤出的油用來接著烤肉或是杏鮑菇等蔬菜,吱吱作響那叫一個香。吃完鵝肝再點份炒飯人生都圓滿了。
鵝肝經過烤制後香氣四溢待表面金黃夾一小塊放進嘴裡細嫩無比,入口即化,畢竟是賣了17萬份的網紅勁爆款啊!
燒烤時愛點的包漿豆腐在這兒也能吃到豆腐是他們家自己磨的,口感滑嫩且入味吃剩的佐料和肉末還能伴著炒飯飽個肚。包漿豆腐是 雲南 貴州 的特色,老闆利用驢友的資源將包漿豆腐帶到了 成都 ,配合成都 的麻辣香鍋的方式製作。味道比肉還好吃還香。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略鹹。跟巴沙魚一樣適合在熱鍋的時候放上去隔著錫紙盒慢慢烤。等鍋熱了可以烤肉的時候,這個包漿豆腐也就烤好了。
吃烤肉必點五花肉二三片放入鍋中滋滋冒油的畫面,讓人忍不住吞咽口水,取一片生菜包裹住油爆的肉片加點辣椒麵和蒜一口咬下去,大寫的滿足都不夠,必須繁體字的大寫!
若是吃五花肉不過癮那就來份藏香豬肉過過癮吧
牛肉產自 內蒙古 科爾沁火力最猛時烤二十餘秒就好,感受牛排最本真的原味因為原料好,所以只需最簡單的黑胡椒研製即可(這裡多數菜品都是這樣,原料好,為了吃到原汁原味基本上不醃製)。好的牛排最好的味道是7分熟,按照熱鍋的時間來說,這種厚度的牛排單面煎2分鐘就差不多了。喜歡嫩的話可以考慮煎單面。
焦糖豆花,這個也推薦,味道像是布丁。
音樂學院旁的愛妻牛排火鍋
川大百年來穿梭其中的莘莘學子,在 成都 的大學生圈子裡有幾句順口溜,說的是:川師的妹子,西財的票子,體院的漢子 。
因為時間還早先去川大和音樂學院逛一圈。
看著這建築也是神奇,還有個 小金 字塔頂著。
學校的體育場有點慘,感覺好多年了,有校友捐資重建嗎?好歹 四川 大學出過朱德,馮友蘭...音樂學院有譚維維,李宇春...為什麼沒人再捐個體育場館呢?再看他們都在筆芯,你單身一條,一定是單身狗吧!火鍋最集中的體現了 成都 好吃嘴兒們對熱鬧的嚮往,熱情奔放的 成都 人民無麻不樂,無辣不歡。花椒和辣椒的相豔相逢,兩種 四川 特有的香料,遍布了 成都 大街小巷,不僅是神經和味蕾的碰撞,更造就了今天我要推薦的這家火鍋---愛妻牛排火鍋!
因為之前就聽說了這家炒雞有愛的愛妻牛排火鍋是非常有愛的老闆為懷孕雙胞胎的老闆娘開的,哈哈,來吃飯結果被餵了好多狗糧不過看在火鍋好吃的份上!我決定下次還來,就算有狗糧也要來吃。
我們在等著上菜的時候看到有人吃好了,居然用塑膠袋把剩下的鍋底給打包了整整的倆大袋哦。
這個火鍋的味道麻辣鮮香,吃原湯碟會越來越香辣,所以如果不能吃辣就點香油吧,幹碟也香香的,那個火腿午餐肉是老闆特地去定製的,裡面真的有肉粒的口感,美好那種火腿腸或者梅林那種午餐肉根本沒法比太好吃了。毛肚也是新鮮的,和外面其他火鍋店水發的或者泡的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毛肚只能燙7秒鐘,過了就老了咬不動了!所以記得7秒的毛肚才能呈現又脆又鮮嫩的最完美口感!
精火腿午餐肉18一份,一份不夠又點了一份,完全是暢銷款。口感比梅林的還好。澱粉質的含量很低,吃著肉感十足,果然不同凡響。 其他的菜品按著自己喜歡的點,品質都還不錯。
牛排,牛肋骨,牛千層,啤酒鱔魚,新鮮的牛肚,特質的苕粉,自製的炒飯,還有夏天的冰粉,這些絕對是必須點的,真的必點!還有牛心啥的,牛筋,牛肺,這些看個人愛好不過鍋底好次,再加上牛肉牛毛肚之類的都是晚上去屠宰場現殺現買,中午就賣的。
每一張桌子裡都咕嚕咕嚕的煮著牛肉在預熱,說明這家店對自己的生意是胸有成竹。 他們家鍋底很香,不燥辣,推薦他們家的葷菜有牛肉午餐肉,是定製款,牛排和牛肉非常棒,根據人數確定斤數,我們當時就是預計少了,吃完還想要,味道和口感會有點點差異。 素菜我推薦豆腐乾,鳳尾,豆腐 非常推薦的一家火鍋店哦。
毛肚放入滾開的鍋底中三秒,或者三上三下。即食口感潤而脆,沒有綿柔的撕扯感,其他的牛雜也是如此午餐肉一口下去,直觀的感覺這就是肉!正宗!名符其實!
推薦:千絲牛雜 , 膽水豆腐 , 牛肚絲 , 紅苕粉 , 鮮毛肚 , 蛋炒飯 , 牛排骨 , 午餐肉 , 牛筋 , 豆乾這家店的口碑好很大一部分在於食材的選擇不同於一般的火鍋店,這家店沒有鴨腸鵝腸一類,只專注於牛排和牛雜而他們家的牛排和牛雜吃過才知道獨特之處,沒有添加任何化學元素,純正的牛肉味道浸入味蕾。
餐前小糖包【紅糖鍋盔】15一份外層烤得些許的酥脆,裡面紅糖餡兒飽滿濃鬱,還加了芝麻還是花生之類的香東西,好吃得想罵人。 他家承諾的是鍋底不加任何添加劑,孕婦兒童均可食用。味道也是棒棒噠,火鍋小吃都喜歡,我覺得不給好評都對不起我自己。
毛肚是 成都 人民吃火鍋的必點菜品。愛妻的毛肚看似不起眼的,卻薄而大,脆嫩且彈牙,短暫的燙煮後,口腔瞬間感受到的脆,加上牙齒發力後的爽脆,讓不少好吃嘴上癮!
雖說是一家比較牛的館子,但是服務是真的好,不管是老闆娘還是店裡員工。 味道比較溫和。最大的亮點是肉真的品質很好,特別是牛肉類的。 店裡以吃牛肉為主,各種食材都是選的優質的貨色, 比如 當家頭牌菜品 – 牛排。 這個就真的是每一塊都肉厚骨薄,比精肋骨吃起來還過癮,吃排骨可以吃到爽哦! 店裡的肉份量還是多紮實的。
愛妻牛排火鍋與其他家火鍋店不同的是,愛妻牛排火鍋並未提供鵝腸鴨腸一類的食物,而是專注與牛肉牛雜,鍋底較為清淡,辣油上浮,下層原湯,整體辣度適中,因此,燙著素菜吃也不會因為吸油而無法下咽,也滿足了不太能吃辣的外地人。
吃著火辣又香噴噴的火鍋,必須來一瓶北冰洋解解火氣。
再畫一個重點,店裡的火腿蛋炒飯很好吃,真的! 蛋炒飯5元。這個蛋太多了吧,也加了他家的招牌午餐肉,滿口的雞蛋味,應該叫飯炒蛋吧會比較霸氣。
紅鍋鍋底48,打原湯碟的時候就發現,他家鍋底牛油並不厚,下面的湯比較多,而且是那種香濃的肉湯味道。所以打的原湯碟吃起來不辣不燥,麻度辣度剛好合適。屠場牛排86一斤,所以名為牛排火鍋,牛排當然就是必點之一。牛排熟的直接煨在了鍋內,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吃到既軟嫩又入味兒的牛肉排骨啦!而且很容易脫骨,不用太費力的啃對懶人來說也是一大快事。 屠場毛肚32一份,平時也就只是捻一片嘗嘗的,這個不小心也多吃了兩片,真的很新鮮,很薄,5秒鐘,燙出來很爽脆。 除了各種牛肉牛雜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家的。
牛排骨選用新鮮食材,為了保證肉質的鮮美,一般需要食客們提前一天預定,絕不用凍肉,次肉。而且他們家的牛排骨上桌前已經煮熟,且個頭大,經過湯底的烹煮,骨香濃鬱,軟糯的口感,肉質緊實且富有彈性,成為來愛妻的招牌菜!
憑藉真材實料和好味道,口口相傳吸引了大批的忠實顧客,愛妻牛排火鍋六年來生意越來越好,常常一位難求。店家有著定點的屠宰場,選用上好犛牛肉,每天凌晨拉貨回來,以保證食材的新鮮。店家會根據顧客到店時間提前煨煮,用大鍋慢慢熬煮牛排直至軟糯,牛排都十分大塊,搭配原湯碟子大口吃肉十分暢快。
海鮮市場邊上的張烤鴨
今天中午我們選擇了一家川菜中比較溫和一點的張烤鴨,調整一下我們的腸胃更好的能夠適合一下 成都味道。這家店也非常的接地氣,就在海鮮市場的樓上。沿著馬路過去就能看到大大的張烤鴨三個字。下面都是賣海鮮,螃蟹蝦魚蝦之類。
冒烤鴨是 成都 特有的烤鴨吃法!它結合了 北京 的烤鴨和 成都 冒菜兩者的優點,即能夠吃到烤鴨的皮脆肉嫩,又能夠吃到冒菜的回味悠長。 但這家店的招牌冒烤鴨做法是用熱湯澆在切好的烤鴨片上,鍋內會輕微沸騰。
始於1988的老店,不需要過分華麗的裝修。 專注的做好每道菜,飯點到這裡一定是人聲鼎沸。 【冒烤鴨】烤鴨一定是這裡的當家菜,在石鍋中吱吱作響的烤鴨,淋上滾燙的滷汁,香味四溢,微卷的鴨皮配上肥瘦適中的鴨肉,一口咬下肉香還有湯汁融合在口中。
從外面看門面真的不大,到了樓上確實比較開闊,比較大的。整個餐廳可能更多的會考慮到冬天的時候,所以在等待區。上亂魯。等待區也是非常的大就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裡不知了軟皮的沙發可以讓小朋友或者等餐的人在這裡坐著玩又不失。溫暖
整個餐廳可能更多的會考慮到冬天的時候,等待區也是非常的大就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裡布置了軟皮的沙發,可以讓小朋友或者等餐的人在這裡坐著玩又不失溫暖。
由從 北京 聘請來的師父操刀,呈現的仍舊是 北京 烤鴨的皮酥肉嫩。餐廳的大廳就有一個烤鴨爐,每天現烤的鴨子吃起來才過癮。麵皮由專門請的師傅手工攤制,而非大多數店裡用的機制麵皮,老師傅每天4點起床,只為了客人能吃上柔軟適口的手作麵皮。配料除了經典的蔥絲黃瓜絲配菜之外,張烤鴨還特別創新地加入了 哈密 瓜條,以彌補大蔥的甜味不足,也能很好的減輕大蔥的衝味。
冒烤鴨是 成都 特有的烤鴨吃法!它結合了 北京 的烤鴨和 成都 冒菜兩者的優點,即能夠吃到烤鴨的皮脆肉嫩,又能夠吃到冒菜的回味悠長。 但這家店的招牌冒烤鴨做法是用熱湯澆在切好的烤鴨片上,鍋內會輕微沸騰。
超級超級好吃的一家川菜館。性價比超高,又能吃川菜又能吃烤鴨,簡直大愛,蟹黃豆腐超級好吃,藿香鯽魚,再來必點!很入味。人多吃川菜又有特色的首選之地。
張烤鴨 是一家以川菜為主的餐廳。值得一試的有烤鴨,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將鴨肉切成薄薄的片兒,每一片有皮有肉有油,外皮焦黃香脆,肉嫩滑潤,吃起來甚為美味。90年代的青石橋是 成都 「以街為市」的一個縮影,狹小的道路兩旁被成堆的各式碗碟、各類蔬菜、各色生活用品擁擠得水洩不通。人們從街道的一頭淌著渾濁的泥水穿到街道的另一頭,在小販喧鬧的吆喝聲裡填滿採購的籃筐或者填飽空空的肚子。
傳統的 成都 冒烤鴨烤制的方式跟 北京 烤鴨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外烤而內煮」:烤之前在鴨腹內放入十幾種秘制香料,用本地的小黃姜和大蔥再加 成都 人最愛的 郫縣 豆瓣,然後灌水。烤鴨子的柴火從前用的是 懷遠 的青槓樹,因此這種烤鴨曾經也被稱為「青槓烤鴨」,現在換成了 龍泉 山的桃木,但烤法還是一樣:土灶裡的溫度燒到一定程度之後,熄滅柴火,用陰火來烤制鴨胚。在300度的高溫下,鴨肚子裡的水和香料翻滾沸騰,鴨子從外到裡,從裡到外地成熟,同時去腥增香。
在所有混雜的香味裡面,張烤鴨的香味是最為獨特的,那是一種由青槓木柴炙烤出的油脂香味,這種香味粗暴而直接,引誘著一群太婆大媽端著鍋排著隊,把這條街硬生生地夾斷成兩截。等待的結果總是值得的,剛出爐的鴨子鼓鼓囊囊,外皮被撐得油潤飽滿,刀刀下去飛濺出的汁水都透露著濃香,加上滾燙的滷汁,便是一碗勾魂攝魄的 成都 冒烤鴨。
冒烤鴨是 成都 特有的烤鴨吃法!它結合了 北京 的烤鴨和 成都 冒菜兩者的優點,即能夠吃到烤鴨的皮脆肉嫩,又能夠吃到冒菜的回味悠長。 但這家店的招牌冒烤鴨做法是用熱湯澆在切好的烤鴨片上,鍋內會輕微沸騰。
烤鴨的土灶下面還有一個機關,放置著來自 滎經 的黑砂窩子,正好用來接烤制的過程中,鴨肚子裡的水和鴨子皮下融化的油脂。這些收集而來的鴨油和湯汁再加上土雞、土鴨和棒子骨熬出來的就是冒烤鴨的精華——滷水。 成都 冒烤鴨一般只烤九成熟,最後的熟成必須靠滷水來冒制。烤好的鴨子皮酥肉嫩,滾燙的滷水馥鬱濃香,兩者完美結合才能成就一碗地道而傳統的 成都 冒烤鴨。
這次吃的花椒牛蛙,牛蛙的麻香,真的很過癮,要是不放茄子,光是牛蛙就更好了。這道花椒牛蛙用了30克的花椒,刺激的麻味是直觀而粗暴的,配合著牛蛙的細嫩入味,又讓人慾罷不能,吃這個菜真的要邊吃邊呼氣,實在太過癮。最後,不去皮的牛蛙口感十分奇妙,外表糯香內裡細嫩,最重要的是只有活殺的牛蛙才能保持如此極品的口感。
不同於其他窩窩頭的配菜,張烤鴨選用的是 安嶽 的罈子肉,這種肉本身就很有意思。在 安嶽 當地,奶奶輩兒的能幹人會把新鮮的五花肉裝在罈子裡,配合著酸菜秘制發酵,幾個月之後再取出來招待客人,五花肉在醃製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益生菌,讓肉質發酵得肥而不膩,馥鬱濃香。
吃完以後再來一鍋清爽的老南瓜煮綠豆養養安安胃。
九眼橋酒吧街裡的尋歡悶烤烤羊肉
在 成都 人心裡,九眼橋從來都不只是一座橋,它更是青春和荷爾蒙,比起少城的華貴、 玉林 的高冷、青石橋的市井、曹家巷的嘈雜、水碾河的直樸、太升路的浮誇,九眼橋似乎沒有一個鮮明的標籤,它就像是一個永遠處在青春期的小夥,不停地變幻著自己的風格。
04 年前後人南路四段的酒吧被清空之後,九眼橋橋南兩端突然就冒出了一堆酒吧。橋的南面以大型慢搖吧為主,首批入駐的 MUSE 是 成都 最早的一批慢搖吧。九眼橋夜場最盛時期,蘇荷、卡索、BABE2、MUSE 一字排開,MUSE 門口以前經常站著一排黑西服的小夥,下雨天還給客人撐傘。
橋的北面,從誠信食府起到絲竹路則是著名的九眼橋酒吧街。與橋對面的巨大音響和 DJ 嘶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酒吧街要安靜得多。巷子、藍蓮花、隔壁子、四合院、菲比、慢格、井介、廊橋一字排開,大多都開了 10 年以上,即使換老闆也不會換招牌。
時至今日,蘇荷和 MUSE 依然是九眼橋夜場的雙雄。有人開玩笑說這一帶的行道樹都長不大,是因為經常有喝醉的人抱著它們邊吐邊搖。除此之外,在太 平南 新街這一段幾百米長的距離裡,街的一邊是酒吧,另一邊則是各種燒烤和鴨腦殼、烤魚店。在酒吧裡再一擲千金買醉的人也會選擇在這些小店門口坐下,安撫倒空的胃和抽筋的腿。
再往南一些,則是赫赫有名多年的零點酒吧。這家酒吧以打架事件頻出而出名,基本上是操哥和非主流 90 後的主場。慕容雪村曾經在《 成都 ,今夜請將我遺忘》中提及零點的瘋狂。這裡的荷爾蒙,是血氣方剛。
夜色下的酒吧一條街,揮灑過多少人的青春荷爾蒙,看起來像橋實際上是一個館子的 安順 廊橋,則是近幾年風頭非常強勁的貳麻酒館。這家修在行道上、不知道什麼來頭的酒吧,從開張第一天起就火得不行,以至於後來老闆不得不安了一臺排號機。所以經常從門口路過的話,就會聽到 "XX 號客人,請到 XX 號就座 " 的呼叫,這感覺像是排隊進銀行存錢而不是來酒吧花錢。
酒吧街的對面就是。沿河的廣場街頭走一走大媽們在這裡跳跳舞。
尋歡悶烤羊肉串是躲在酒吧街後面的一家很小的店,但是他的名氣是和酒吧街一樣名聲在外。不起眼的小店鋪,而我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尋歡燜烤羊肉串。吃過不少燒烤和羊肉串,但是燜烤還是第一次聽說。剛走近,就看到了兩個大爐子立在店門口。原來燜烤就是就是燜住燒烤,就像孫悟空在老君的煉丹爐裡那樣。這家店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名氣不小,還是2017年 成都 蒼蠅館子50強。在老闆的推薦下,我們點了幾個招牌燒烤:羊肉串、羊肋間肉串、小羊排、法式羔羊排。。。
尋歡的特色羊肉串,就在於一個字——「燜」。與一般的碳烤電烤不同,尋歡採用了燜爐。獨創」大炮筒」燜烤 最大程度上把羊肉的汁水鎖住。兩個肚子大眼口小的燜爐掛滿了新鮮的肉串,每串足二兩重,用熱量慢慢的燜烤著,讓肉串從生到熟都不會直接和明火接觸,不僅非常的健康,還能把羊肉的汁水都鎖住,讓羊肉串十分的嫩氣,一口咬下,滿嘴油香,讓人慾罷不能。
特色美食:燜烤雞翅 , 燜烤羊腰子 , 燜烤羊肉串 , 肥瘦羊肉串 , 肋間肉 , 羊小排 , 小羊排 , 法式羔羊排 , 烤餅 , 拍黃瓜。大塊吃肉 大口喝酒的暢快淋漓一次性滿足你 各位請酌情點餐 不要眼大肚皮小 他們家的肉真的非常紮實,一串有二兩肉, 而且悶烤的吃著不膩人 ,個人非常喜歡羊肉串和肋間肉,烤得嫩嫩的就已經很好吃了。
尋歡的特色在於羊肉串是燜烤的,比直接烤出來的羊肉串肉質更加鮮嫩,而且不油膩。羊肉串真的是超大串啊,很紮實的肉,比 成都 一般燒烤店的肉串都要大很多。老闆說羊肉是從 內蒙古運回來的,難怪羊肉這么正宗,要知道在 成都 能吃到一家很正宗的羊肉串也不容易。
新鮮的南美大蝦
阿根廷 紅蝦真的很大一隻,肉質飽滿Q彈 今日的C位非他莫屬 拍黃瓜甜甜辣辣的~ 嘎嘣脆 最後用外脆內軟的烤餅來收尾,夾塊羊肉一起吃真的幸福死了
肋間肉純瘦肉,外表微微焦,入口有彈性,孜然味與些許辣味,嚼起來肉香足很是不錯。羊肉串純瘦一純肥相間穿行,在傳統碳火烤炙下,好吃的肉串,必然是肥瘦搭配,肥肉爆出的油香可以極大的提高羊肉的風味而這燜烤,爆出的油香不足,串上的肥肉大坨些,加上薄薄的香料。
這個算是強烈推薦 小羊排 應該叫做羊肉排骨串 骨頭大,肉少,肉啃不下來,往頂部咬了一口,還不錯鮮嫩多汁~ 咀嚼之際,看到底部烤的焦焦的,感覺不錯,又咬上一大口,結果一口 百分百純肥油。
羊腰子這個算是一絕 圓圓的腰片,外圈裹付一層薄薄的肥油,烤的外層焦香,油香十足,而腰片卻是超級的軟嫩,十分好吃
鳳梨牛肉是我看一眼就流口水的,他們採用的是新鮮的牛肉和鳳梨,再經過燜烤,牛肉非常滑嫩。我是一個不喜歡吃肥肉的人,不管是牛肉豬肉還是羊肉,但這家店的羊肉卻改變了我的看法,打消了我的「肥肉」陰影。油油的牛肉加上清香的鳳梨一下子去掉了肥膩感。
個人感覺這種餅的味 道真 的一般非常的淡,如果肚子餓了吃一下還是可以的。這種餅基本上在 成都 的每家飯店都會作為小點送上的。
不知道老闆用了什麼方法讓這個拍黃瓜顏色非常的豔麗,外面是翠綠,裡面是金黃。
吃完了燒烤,像我們就不去酒吧了就來到九眼橋這裡拍拍照片。看看夜景,聽一下對面酒吧的音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