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貴金屬市場價格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劇,多家銀行發布公告提示貴金屬交易風險,並暫停個人帳戶貴金屬新客開戶業務。11月27日,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的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表示,將暫停帳戶貴金屬新客戶開立帳戶業務,另有部分股份制銀行為了規避風險調整了合約保證金比例。在分析人士看來,疫情期間的「黑天鵝」事件暴露出銀行在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風控方面的不足,一度引起了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糾紛,也對銀行開展此類高風險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戰,此舉也是基於對客戶權益的保護和風險控制的合理選擇。
六大國有行「統一」暫停開戶
貴金屬市場價格波動劇烈,投資交易風險加大,為保護投資者權益,11月27日,六大國有行紛紛發布公告表示,將暫停帳戶貴金屬新客戶開立帳戶。
從時間上來看,每家大行暫停新開戶時間有所不同。其中,工商銀行自11月28日24:00起,暫停該行各渠道(包括櫃面、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工銀e投資)個人帳戶黃金、帳戶白銀業務新客戶開立交易帳戶;自11月28日9:00起,暫停受理各渠道(包括櫃面、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工銀金行家」小程序和外部合作機構等渠道)新開代理個人客戶貴金屬競價交易業務申請,所有已開戶客戶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農業銀行同樣定於11月28日起,暫停該行帳戶貴金屬交易業務及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客戶籤約開戶,已開戶客戶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中國銀行也表示,將於11月28日起暫停代理個人上海黃金交易所業務、雙向帳戶貴金屬產品的籤約服務,已籤約客戶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交通銀行則要求,自11月28日12:00起,暫停該行記帳式貴金屬、個人貴金屬代理延期交易和滿金寶業務新客戶開立帳戶。
建設銀行自11月30日起,帳戶貴金屬(含雙向交易)及代理個人上金所貴金屬交易業務暫停辦理籤約開戶。郵儲銀行也稱,自11月30日起,將暫停辦理代理貴金屬業務通用類(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白銀延期合約)的開戶交易。
對六家國有銀行暫停帳戶貴金屬新客戶開立帳戶的原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的「黑天鵝」事件暴露出銀行在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風控方面的不足,一度引起了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糾紛,也對銀行開展此類高風險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戰,目前來看,在應對國際市場巨大的波動手段上,銀行還是缺乏一定的管控能力,此舉也是基於對客戶權益的保護和風險控制的合理選擇。
部分股份行調整合約保證金比例
多家銀行幾乎在同一時間集中公告,整齊統一行動較為少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國有大行外,股份制銀行也開始紛紛跟進,包括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三家銀行均就帳戶貴金屬作出風險提示。
平安銀行提到,為進一步加強代理貴金屬業務風險管理,提供更優質服務,該行擬對代理貴金屬業務系統進行優化升級,系統將於12月1日收市後暫停該業務的新開戶功能,存量客戶業務處理暫不受影響。
招商銀行亦表示,自11月28日起,暫停各渠道(包括櫃面、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招銀匯金App等)雙向紙黃金白銀、實盤紙黃金白銀、招財金業務(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業務)的新客戶開立交易帳戶申請,已開戶客戶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北京金陽礦業首席分析師蔣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銀行個人貴金屬投資有兩大產品系列,一類是帳戶貴金屬業務,一類是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延期交收業務。前者以追蹤國際貴金屬市場為主,基本採取無槓桿的全額交易模式。後者則是國內交易所品種,是有槓桿的保證金交易品種。今年受疫情衝擊,包括貴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出現了以往罕見的波動幅度,這與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屬性有關,使得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起伏節奏明顯快於以往傳統的經濟周期,這才有銀行前瞻性的風控措施的出爐。
值得關注的是,在風險加劇的情況下,有部分股份制銀行調整了合約保證金比例,浦發銀行在公告中表示,自11月30日日終清算時起,NYAuTN12合約保證金比例從15%調整為18%,Au(T+N2)合約交易保證金比例從15%調整為23%。自12月15日日終清算時起,NYAuTN12、Au(T+N2)合約交易保證金比例將恢復至調整前水平。蔣舒進一步表示,該行此次調整的合約保證金一個是滬紐金延期交收合約,一個為黃金延期交收合約之一,提高保證金比例也是一種主流的風控手段。
投資者應合理控制持倉
今年以來,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貴金屬市場波動加劇,多家銀行在公告中均提及,「貴金屬市場價格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劇,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個人貴金屬交易類業務的投資交易風險上升」。
從黃金走勢來看,今年以來,國際金價走勢跌宕起伏,在3月走出罕見的深「V」行情後,8月初,以美元計價的倫敦金價格一度觸達2075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然而,在屢屢創出歷史新高后,金價走勢波動加大,8月11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跌至1911美元/盎司,單日跌幅達到116美元,此後,國際金價維持震蕩趨勢。
11月27日,黃金市場整體波動不大,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倫敦現貨金開盤報價1810.8美元/盎司,現報1807.22美元/盎司,微跌0.01%;紐約白銀CFD開盤報價23.43美元/盎司,現報23.302美元/盎司,下跌0.64%。
談及貴金屬市場後續走勢,蔣舒指出,全球經濟復工復產的進程好於疫情之初的悲觀預期,美國失業率從疫情最高峰的14.7%下滑至6.9%,這意味著美聯儲進一步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在不斷減弱,這是國際金價創下歷史新高后大幅回落且高位震蕩至今的主因。隨著全球復工復產進程的深入,美國失業率下降的速度將有所減弱但是下降趨勢不變,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下金價的拐點已經出現,投資者不可再以今年上半年的經驗激進看多明年的金價。
王紅英進一步分析稱,「目前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各個國家的央行對於整個貨幣政策實際上採取了一定相對穩健甚至管控的方式。同時也會在短期之內推動更加寬鬆、量化的貨幣政策。在操作策略方面,投資者短期不宜盲目追空,長期震蕩看漲的判斷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多家銀行同樣在公告中提醒投資者:「目前貴金屬市場風險較高,應合理控制持倉規模,做好交易安排,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注意控制風險。」
【作者:孟凡霞 宋亦桐】 (編輯:王欣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