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8月22日下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上,巢湖市第二中學排球隊包攬了高中、初中男女組別的四個冠軍,全勝而歸。
錦標賽自8月16日開始,歷時七天。全省各地的三十餘支代表隊參加。巢湖市第二中學代表隊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獲得了驕人的戰績:高中組男女兩支代表隊繼同獲2019年省青少年錦標賽冠軍,一年之後再奪桂冠,雙雙成功衛冕;初中組男女兩支代表隊不畏強手,一路過關斬將,攜手勇奪冠軍。一所學校,四支隊伍,囊括一個省排球比賽全部組別的四個冠軍,這樣的戰績令人振奮,它不僅再度刷新巢湖市第二中學的校紀錄,也為巢湖市乃至合肥市的排球運動事業增光添彩。
錦標賽中,隊員們發揚巢湖市第二中學「自強,協同,奮鬥,爭光」的排球精神,團結協作,克服高溫、酷暑,勇猛頑強,敢於拼搏,尤其是高男袁世昌、初女牛子婷、初男宛君昊,他們忍受膝關節、踝關節的傷痛,堅持打好每場球;另外,還有初女王靜雯、初男徐攀、李紀行,他們在校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本期讓我們聆聽這些運動健兒們成長中的故事。
王靜雯:巾幗不讓鬚眉
瞧,在賽場上,那「直欲壓倒鬚眉」的矯健身影。在運動場裡,她是英姿颯爽不畏強手的排球運動員;在學校裡,她是認真學習,是「學霸」。她就是巢湖市第二中學九(6)班女生王靜雯。
問及王靜雯加入校排球隊的經歷,她仿佛曆歷在目。從小就像個男孩子的她,不像同齡的女孩子一樣喜歡跳繩、踢毽子,而是熱愛運動,跑步、打球更是她的心頭好,尤其是對排球這項運動,與生俱來地抱有一種偏愛。12歲那年,小學升初中到了巢湖市第二中學,正值排球隊的教練在尋「好苗子」,從小熱愛運動的她身上那種運動感深深地吸引著教練,再加上天生的彈跳力好,七年級下學期就加入校排球隊。
在隊三年,她和她的小夥伴們一起捧回來三塊金牌,其中一次是省沙灘排球精英賽,兩次都是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排球場上的她不比任何一個男運動員流的汗少、吃的苦少。但是每每說起排球,她從不覺辛苦,「每一次打球的過程都讓我感覺開心,和隊友一起為了冠軍衝刺,讓我感覺很滿足。」王靜雯這樣說。今年暑假舉辦的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上,王靜雯和隊友們拿到了初中女子組冠軍。談及拿到冠軍的過程,「對手的前撲救球特別值得我學習。」她淡淡地說了一句謙虛好學的話,絲毫不為已經拿到的成績驕傲。「此次比賽她們收穫的不僅是成功的喜悅,更多的是參加比賽的實戰經驗。最直接的就是使她們更深一步地認識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改進努力的方向。」教練這樣說。
排球場上擁有好成績的她,學校課堂上也不例外,她說:「訓練的時候認真訓練,上課的時候認真上課,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會去想著另外一件事情」。正是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讓教練和教師在提及她的時候都是讚不絕口。
徐攀:陰差陽錯成就隊內主攻
「排球是一個團體項目,和同伴們在一起打球比較開心、快樂,我很享受這個互相幫助的過程。」 說起排球帶來的最大收穫,巢湖市第二中學九(3)班學生徐攀說,「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思維運轉,而高強度的運動之後,學習都仿佛變得簡單起來。」
現在的徐攀在校排球隊裡面擔當主攻的位置,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小小年紀的他不僅身材高大、彈跳力強,而且擁有強勁的扣殺力,擅長強攻,善於突破對方的攔網。可以說是隊裡必不可少的主力幹將,可誰能想到,兩年前的徐攀其實並不在校排球隊內。
徐攀小時候和絕大多數男孩子一樣,愛運動,更愛排球。初中因為在合肥市第45中學就讀,所以選擇加入了校排球隊,自身的熱愛再加上專業的訓練,終於讓徐攀嶄露頭角。而作為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巢湖市第二中學教練組自然也看到了徐攀的優秀,極力推薦他加入。後來,就有了徐攀的二次「選擇」。陰差陽錯地加入不僅讓徐攀重新收穫了一批很好的隊友,更讓他在以後的運動生涯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中,經歷了許多扣人心弦的事情。「特別是初男對蕪湖隊的預賽讓我難以忘懷。」徐攀這樣說。前幾場小組賽中,整個隊伍都是以3∶0全勝戰績擊敗對手,沒想到和蕪湖隊的對抗賽中,第一局開始就連連失誤。隊員們越來越緊張的心態導致了第一局失利,看著大屏幕上0∶1的比分,對手的強大讓徐攀慌了,改變戰術是他們唯一反敗為勝的機會。中場休息的過程中,教練員在旁一邊調整戰術,一邊進行心理疏導,徐攀心中自信自強的鬥志被激發出來了。第二場開局,他和他的隊友們拿出「勝利者」的姿態,越戰越勇,一口氣連扳三場,最終以3∶1戰勝蕪湖隊,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提前出線。之後的半決賽、決賽,都是以3∶0的成績穩贏對方,最終順利捧回初中男子組冠軍。
一路上的改變讓徐攀嘗到了排球帶給他的酸甜苦辣,也收穫了眾多志同道合的隊友,大家一起攜手經歷了失敗、擁抱了成功。這一切不僅源於最初的改變,也是每一次辛苦訓練下的厚積薄發。不管怎樣,成長的路上總不可能一成不變,試著改變才會擁抱成功。
李紀行:勤能補拙是良訓
寒冷的冬天,早上6時10分,巢湖市第二中學訓練場,總是有一群正在進行體能訓練的人,其中有一個身影從進場開始到訓練結束去上早自習,一直不發一言,只顧著抓緊這短暫的訓練時間,只是為了更紮實的基本功。他就是八(1)班學生李紀行。
李紀行(1號)聆聽教練調整戰術
李紀行的年紀在排球隊中不算最小的,但卻是最努力的那幾個人。想起剛剛進排球隊的那段時間,李紀行直言:「因為自己剛開始技術不紮實,在隊友面前特別失落,總是認為自己會拉隊伍的後腿。」這種消極的心態嚴重影響他的日常訓練。排球隊的教練看到之後,積極鼓勵他,總結他的訓練特點,關心他的學習品質。科學安排訓練時間,周一至周五在不影響文化課的基礎上,將訓練時間化整為零,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集中訓練。上課期間保證每天訓練三小時,休息日保證每天訓練五個至六個小時,在保證時間的同時更會注重訓練質量,訓練、學習兩手抓,李紀行按照教練所說的方法齊頭並進。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人們往往把一個人的成績歸結於他的天賦,殊不知,他的天賦是從勤奮中得來的。「在他這個年齡段,不管練得多辛苦,都會全力以赴,不會因為累了、困了就偷懶,放棄訓練」是排球隊麻教練對李紀行的努力做出的評價。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將近40攝氏度高溫的訓練場裡,藿香正氣液是必不可少的解暑神器,每當李紀行感覺自己有中暑的徵兆時,總是會喝上一瓶,轉身繼續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不放棄每一次訓練機會,不錯過每一次比賽,正是這些日積月累的勤奮和努力,讓每一個教練員都看到了他身上的潛質。
今年7月,剛剛結束期末考試的李紀行立即和隊友們一起加入了一場為期40日的封閉訓練中。8月中旬,「出徵」明光市,半個月的時間,拿回四塊金牌。這其中自然有李紀行的一分耕耘和一分收穫。
本報記者 劉靜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