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時,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聽聽醫生的建議!

2020-12-17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李先生今年35歲,前一段時間因排便不暢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他做個直腸指檢了解情況,但是李先生見診治醫生是女醫生,且想著要被人「爆菊」,心裡有點尷尬,面子放不下,便拒絕了醫生的建議。誰知排便異常越來越嚴重,還會便血,李先生再次來到醫院,經腸鏡檢查後,病理結果顯示:病理結果出來了:(直腸距肛緣10cm處

李先生今年35歲,前一段時間因排便不暢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他做個直腸指檢了解情況,但是李先生見診治醫生是女醫生,且想著要被人「爆菊」,心裡有點尷尬,面子放不下,便拒絕了醫生的建議。

誰知排便異常越來越嚴重,還會便血,李先生再次來到醫院,經腸鏡檢查後,病理結果顯示:病理結果出來了:(直腸距肛緣10cm處)小細胞惡性腫瘤,傾向於低分化癌,建議免疫組化進一步分類。

在醫院經常會遇到像李先生這樣子的案例,因為直腸指檢需要暴露隱私部位,大部分被檢查者都會尷尬,甚至在沒有做好病情和操作流程解釋下,有可能會造成誤會。但其實,直腸指檢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卻十分有用的常規檢查。

直腸指檢是一項高性價比的檢查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江湖人稱「一指禪功」,是胃腸科、泌尿科以及婦產科常用的檢查手段,簡單來說就是被檢查者脫下褲子,跪在檢查臺,然後把屁股抬高,醫生戴上一次性手套,在手指上塗一定量的石蠟油或是潤滑油,然後將手指伸入被檢查者的肛門,通過手指的觸感,不需要藉助任何的輔助設備,了解被檢查者的直腸裡面有沒有長東西。

直腸指檢的檢查過程非常短,但千萬不要小看直腸指檢的作用。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發現,此外,男性的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以及女性的子宮後傾、子宮頸腫瘤等都疾病,也可以通過做直腸指檢這個檢查項目發現,最重要的是,直腸指檢可以提早發現結直腸癌。

腸癌的發病位置深入盆腔,不僅解剖關係複雜,而且術後容易復發,其他的檢查項目也難以發現,與此同時,中國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並且病患逐漸年輕化,因此,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顯得尤為重要。

哪些人群需要做直腸指檢?

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人群在體檢時,都應該把直腸指檢列入常規檢查項目,而如果有以下症狀的人群,更應該重視直腸指檢,及時做直腸指檢。

排便習慣改變:腸癌最早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或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排便不盡感,隨著病情的惡化,還會有大便變細、大便變形以及腹脹等症狀。

大便性狀改變:80%-90%的腸癌患者會有便血的情況,出現大便變稀、大便帶血和粘液等大便性狀的改變。所以,一旦發現大便不正常,最好到醫院進行直腸指檢。

肛門處疼痛:常見的肛裂和肛周膿腫會引起肛門處疼痛,如果肛門口出現常發性疼痛,並且有膿血流出時,有可能是發生了肛瘻,直腸指檢能夠明確診斷。

患有痔瘡:在臨床表現上,痔瘡和腸癌有相同之處,非常容易混淆,直腸指檢可以初診辨別二者,減少了漏診、誤診的可能性。

同時,直腸指檢還可以運用在泌尿科和婦產科,以此判斷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癌等疾病,女性做直腸指檢可以了解子宮情況,也可以了解是否出現了盆腔佔位、盆腔炎症或是否有膿腫等婦科疾病。

直腸指檢對於腸道疾病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與此同時,腸鏡對腸道疾病也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腸鏡對腸道疾病診查的意義

2018年美國的癌症協會將腸癌篩查年齡從50歲提前到45歲,並且建議75歲以下的普通人群每隔10年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除了可以發現早期腸癌以外,還可以診斷腸炎、腸息肉、潰瘍性腸炎等多種腸道疾病,另外,腸鏡檢查在臨床上還可以做治療,比如在腸鏡下切除腸息肉、早期各類癌症,甚至在腸鏡下可以切除闌尾。

但要注意的是,腸鏡檢查有分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普通腸鏡比無痛腸鏡便宜,但檢查過程比較難於承受,如果是年紀比較大或是有其他疾病的被檢查者,建議選擇無痛腸鏡,在腸鏡檢查前需要注意飲食,儘量在前一天吃流食,在檢查前喝電解質水,直到排無渣無色或是淡黃色的液體為止。

預防腸癌,善用兩件「法寶」

腸癌死亡率的下降得益於腸癌的篩查,目前臨床用於篩查腸癌最有效的兩種檢查項目,就是腸鏡檢查和直腸指檢。

臨床證明,有90%的距離肛門7釐米以內的腫瘤,可以通過直腸指檢發現,尤其是直結腸癌,而直腸癌有70%以上是低位直腸癌,只做直腸指檢即可發現。

腸鏡檢查作為腸癌篩查和檢測的金標準,可以及時發現息肉等癌前病變,阻止息肉惡化成為腸癌,因此,大便潛血陽性的人一定要及時做腸鏡檢查。

所以,不論是腸鏡檢查還是直腸指檢,對於降低腸癌死亡率都有不可代替的位置,一旦發現癌變,及時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提升,無需再「談癌色變」,早發現早治療是一切癌症的關鍵,腸癌也不例外。

參考資料:

[1]《你知道,普通人一次結腸鏡篩查可保幾年無緣直腸癌嗎?》.醫學論壇網.2020-06-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應該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檢查?很多人都選擇錯了
    腸鏡是用來檢查一個人腸道健康的方式之一,在人們做腸鏡時,往往會藉助一條能夠用來彎曲並且較為纖細的管子,通過肛門進入腸道內,此時醫生就可以觀察腸道內部的健康了。
  • 腸鏡檢查前應注意什麼?做好6個準備,非無痛腸鏡也無須害怕
    說起腸鏡,很多人會感覺害怕,因為它是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肛門到達直腸,在進入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害怕,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推出無痛腸鏡,讓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檢查。而有人擔心無痛腸鏡檢查不準確,也猶豫到底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一起來了解一下。
  • 要做腸鏡,是選擇普通還是無痛?文章分析了兩者,看完你心中有數
    目前在臨床上腸鏡檢查主要分為普通、無痛兩種,無論是你選擇了哪一種腸鏡,檢查過程都是一樣的!在做腸鏡之前,需將腸道內的容物完全排空,所以做腸鏡前的一晚需禁食,並服用瀉藥清理腸道,直到拉出大便呈水樣、不含有渣子,才算是清理乾淨!
  • 做無痛腸鏡到底好不好?一篇為你無痛腸鏡的利和弊
    當察覺到身體不適到胃腸外科就診時,又或是純粹想做下體檢,很多人都會被建議進行腸鏡的檢查。目前腸鏡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普通腸鏡,第二種則是無痛腸鏡,又稱為麻醉腸鏡。對擔心腸鏡檢查可能會帶來不適的人群來說,無痛腸鏡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又有人會擔心檢查時進行麻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或是風險。為了解決大家對無痛腸鏡的疑問,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無痛腸鏡的利與弊。無痛腸鏡有什麼好處?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做好這件事非常重要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有高危風險的人群,比如50歲以上的人就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臨床上有將近75%的大腸癌都是在這一年來段病發的。現在腸鏡檢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除了普通腸鏡外,還有無痛腸鏡,患者該選擇哪一種呢?
  • 很害怕做腸鏡?選無痛腸鏡也不錯,但這件事得做到位了
    如果懷疑自己出現了某些嚴重的腸道疾病,無法確診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依靠腸鏡進行診斷。腸鏡檢查能夠判斷腸道是否出現了癌變或者息肉,對很多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就應該通過這項檢查來明確身體健康情況。
  • 哪些情況不能做腸鏡檢查?原來腸鏡的檢查過程是這樣的
    原標題:哪些情況不能做腸鏡檢查?原來腸鏡的檢查過程是這樣的   腸鏡檢查雖然有很多的用處,但是也會有不宜做腸鏡檢查的情況發生,所以要在檢查前告知醫生你的自身情況,來判斷是否適合做腸鏡檢查。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腸鏡檢查的禁忌和基本過程吧。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醫生供圖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最近,一位肛腸科的醫生選擇了「自己給自己做腸鏡」的方法體驗患者的實際感受,瀉藥難吃、乙狀結腸部位不適等體驗讓他收穫頗豐,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體諒、幫助患者。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1)專科醫生已評估你需要和能夠進行腸鏡檢查,醫生將為你開據腸鏡申請單,通常腸鏡檢查是安全的,但術前醫生將告知你可能出現的風險並籤署知情同意書。(2)檢查前兩天不吃紅色或多籽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獼猴桃等,以免影響腸鏡觀察。檢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的食物和奶製品。可備少量小點心和巧克力在腸鏡檢查結束時食用。
  • 腸鏡應該怎麼做?專家告訴你做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腸鏡是確診常見腸道疾病以及篩查結直腸癌的重要檢查手段,不少患者到胃腸外科就診或是體檢時,醫生都會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但要想腸鏡檢查收穫到比較準確的結果,患者在做腸鏡之前有不少事項需要注意,腸鏡也並非隨時隨地都能做的。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做腸鏡檢查?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痛苦嗎?需注意什麼? 在做腸鏡前,醫生會開具瀉藥用於清腸,目的是把大便排乾淨,防止有糞便或糞水殘留在腸道內,影響腸鏡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安全性。因此,一次成功的腸鏡檢查開始良好的腸道準備。
  • 做胃鏡時,選擇無痛胃鏡好還是普通胃鏡好?聽聽醫生的建議!
    「早知道就選擇無痛胃鏡了。」馮先生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冷汗,覺得自己這次純粹就是找罪受了。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的區別在哪?普通胃鏡比較方便,不用家屬陪同,一般只要沒吃早飯就可以做,而且事前不用做太多的準備。
  • 真的不可怕,腸鏡檢查全過程,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覺得,婦科檢查很尷尬,比婦科檢查更尷尬的,可以說是腸鏡檢查了,很多人因為難為情或者單純覺得檢查過程複雜而拒絕檢查,因此延誤了檢查和發現治療的時機。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總的來說,腸鏡檢查並不是很痛苦,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忍受的。如果無法忍受,可以選擇無痛腸鏡,睡一覺就做完了腸鏡檢查,完全無痛。如何避免尷尬?因為要脫褲子,顯露自己的屁股和肛門,確實會有一些尷尬。其實,在醫生和護士眼裡面,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情況,每天要做幾十個胃腸鏡檢查,並不會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情況。尷尬和害羞,主要是對患者來說的,特別是沒有結婚的小姑娘和小夥子,有時候會覺得不好意思,尤其是碰見異性的醫生給你做腸鏡檢查。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擔心了,首先要擺正心態,我們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沒有穿衣服褲子,在醫生的眼裡面,沒有男女之別,只有病人而已。
  • 醫生: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六類人一定要定期做
    腸鏡是怎麼做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便知道腸鏡對預防腸癌的意義,甚至出現問題有醫生明確建議接受腸鏡檢查,但依然有接近8成的人選擇拒絕,而它們拒絕腸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腸鏡檢查帶來的疼痛(60.2%)。 那做一次腸鏡究竟是怎麼樣的體驗呢?
  • 便血、腹瀉,我到底該不該去做腸鏡檢查?
    04 有腸癌家族史或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 有大腸癌或腺瘤家族史的人,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癌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什麼是腸鏡檢查?需了解這些基本步驟
    什麼是腸鏡檢查   無痛腸鏡是通過使用藥物引起中樞抑制,從而使患者安靜、不焦慮、注意力降低、遺忘、行動遲緩;它可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降低應激反應,從而消除恐懼感和不適感,使內鏡檢查與治療操作得以順利進行,整個檢查過程病人呈清醒狀態,能進行語言交流和配合檢查。具有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優點。
  • 做腸鏡疼不疼?應該注意什麼?
    檢查前一天,患者應低渣/低纖維飲食,可選擇稀飯、麵條、餛飩等,避免蔬果等多渣(如芹菜)、多籽(如草莓、火龍果)、有顏色(如西紅柿、獼猴桃、西瓜)食物。此外,還要按照醫生要求服用清腸藥物。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腸道是否乾淨,直接影響著腸鏡檢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