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隕石,先要學習科學的隕石知識!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 星石空間站 ,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為您簡單介紹一次特殊的鐵隕石——印度 Kavarpura隕石!
2006年8月29日13時37分,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東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Kavarpura,兩位牧羊人目睹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伴隨著刺耳的尖嘯聲、拖著淡灰色的煙跡從天而降的奇觀。泥土構成的煙塵伴隨著撞擊導致的巨響騰空而起,隨後兩位羊倌在事發地點找到了一塊重量超過6.8千克的不明金屬。金屬的外表呈青黑色,當磁鐵靠近它時有明顯的吸引力,據此判斷其內部的物質組成應以鐵為主。
不久該金屬被送至加爾各答的印度地質調查局,其隕石身份得以確認。
印度的科學家們從隕石的邊緣切割了20克樣本用於研究,結果表明隕石內部由鐵紋石、鎳紋石,以及少量的隕硫鐵等礦物組成。部分樣本的鎳含量高達9.5%,隕石的結構分類屬於細粒八面體。再結合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的數據分析結果,以及隕石中含有的少量矽酸鹽包裹體,科學家們將隕石的化學群分類初步判定為IIE群鐵隕石。
然而隕石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的比值與典型的IIE群並不相符,因此印度地質調查局的專家以IIE-反常型的分類結果向國際隕石學會-命名委員會申報了隕石國際命名,降落地Kavarpura村的地名從此成為了這塊隕石的代名詞。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驚喜地發現這塊隕石的內部居然含有太陽風攜帶的稀有氣體,通常來說質地相對鬆散的以矽酸鹽類礦物為主的石質隕石更具備困住稀有氣體的物質條件。
這一發現隨即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由此印度地質調查局的幾位頂級隕石研究學者也參與到了針對Kavarpura隕石的科研工作中。
在鐵隕石研究過程中,樣本的潔淨程度和試驗儀器的校準精確度至關重要,稍有大意便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科學家們對隕石樣本的宇宙射線暴露年齡、微量元素組成、金相學等方面再次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面此前隕石分類過程中所的出的數據並非完美,而且隕石的冷卻速率與IVA群鐵隕石的標準更為吻合。
從結構分類來說,細粒八面體也正是IVA群隕石的典型特徵,同時IVA群隕石內部也會存在矽酸鹽組成的包裹體。
依據最新的試驗結果印度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們將隕石的分類重新修訂為IVA群,並於2015年將研究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了核心期刊GCA(地球化學與天體化學學報)上。
本次故事和您分享到這裡,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和觀點。更多隕石內容小編將持續為您更新,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