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雙層車、環城電車……上海公交的這些獨特記憶你了解嗎?

2021-01-17 上海發布

上海的公交事業歷經一百多年,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並留下了許許多多有意思的車輛、線路的歷史。雙層車、環城電車等等這些上海公交的獨特記憶,你了解嗎?

上海雙層公交溯源

1930年代中期,雙層公共汽車行駛在街頭

如今一談起上海的雙層公交線路,很多人立即會想到911路。你可能不知道,雙層公交車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駛上上海街頭了。上海是東亞地區第一個出現雙層公共汽車的城市。1933年,英商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定製了40輛雙層公共汽車,並在1934年4月1日,將13輛雙層車先行投入1路(由兆豐公園至虹口公園)汽車線上運營,這比香港開始有雙層巴士運營要早15年。這種雙層公共汽車車身全為精鋼製成,造價高昂。上層設38坐席,下層設32坐席、12立位,每輛可載客82人。上海的雙層公共汽車在當時堪稱世界先進。

上海引進的雙層車

911路開通於1993年,最初叫雙層1路,自老西門至上海動物園。當時上海公交企業投入2條雙層專線,即雙層1路、雙層2路,後分別改為911路和912路。911路途經上海知名繁華商街淮海中路。

上海首條公交線路是什麼?

上海英商有軌電車線路最早開始行駛

上海的公交肇始於1908年3月5日開通的有軌電車線路,該線來往於靜安寺與黃浦灘(設站在上海總會,即廣東路外灘)之間。最初並無線路名稱,後定名為1路。因此,上海的公交創始線路是1路。我們拿今天的20路無軌電車線路來與早期1路有軌電車對照,發現二者總體走向相仿,但又不盡相同。因為當年哈同花園的南京西路一側圍牆外是沒有「噹噹車」(上海人對有軌電車的暱稱)開行的,而今天的20路電車走的幾乎是南京西路全程。

60年代初無軌電車「稱霸」南京東路

20路無軌電車線開通於1928年9月27日,從最初的靜安寺至兆豐公園(中山公園)的「短駁線」發展成為威海衛路(威海路)、福州路一線主力公交。1963年8月15日,因南京路全線停駛有軌電車,20路無軌電車以鼻祖公交1路有軌電車替代品的角色實現了華麗轉身。就在2019年國慶期間,20路車廂還被打造為「移動公交博物館」。

中國無軌電車第一線

早期的14路無軌電車

1914年11月15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簡稱英電)開闢了上海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而且,更不得了的是:全球持續運營時間最久的無軌電車線路。該線自鄭家木橋(今福建中路延安東路口)沿福建路至老閘橋(今福建中路北京東路口),線長1.127公裡,後定名14路。

90年代後期東新橋終點站處的「飛翼」空調電車

14路終點站臨近洋涇浜,市面熱鬧。一旁的東新橋舊橋址北部的北海路、湖北路、海口路、浙江中路交會處,又曾是皮革業、紙紮業聚集成市的地方。由於這裡的地形有利於電車轉彎、調頭、停靠,交通日趨繁忙,形成著名的交通樞紐。從50年代至到90年代,14路經歷了多次延伸調整。1997年春節期間,14路所在的公交二電公司還自行研製了全國首輛冷暖空調電車,並投入到14路線路上運營,給這條中國無軌電車第一線又增添了一個新的光環。

持續運營時間最久的無軌電車線路就是上海14路電車線路(張淵源 攝)

滿眼「城門」的環城圓路

1950年公交指南中可見1路環城圓路汽車滿眼「城門」的線路示意圖

環形公交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1960年代以前上海人還稱環線為「圓路」。如1928年11月11日調整開闢的華商有軌電車3路圓路,其起終點都在小東門,沿中華路、今人民路繞城一周;1945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用局公共汽車管理處開闢公共汽車1路圓路,起終點設在老西門,同樣也環城一周。

1953年老西門中華路上行駛的21路無軌電車

1953年7月1日,上海電車公司開闢21路無軌電車環城線路取代了1路圓路汽車線,並創下了一個記錄: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條使用國產電車車型和架空設備的線路。實現了架空線網自行設計、架空配件自行製造的目標。同時,開啟了上海市中心以無軌電車取代公共汽車的發展方針,利用有限的汽車資源和能源開闢更多的公交線路,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公交線網,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90年代中期的11路經典款SK561G型無軌電車

11路環線的老乘客可能還會記得,除了沿線經過的眾多座「城門」(老西門、小北門、老北門、新北門……)外,在11路的站牌和行車報站都會將該線終點表述為「環城圓路」。事實上,這個環城圓路並不是一條道路的名稱,也不是中華路和人民路的合稱,而就是指的11路公交環線。因為這條「圓路」是循著原來上海古城的城牆外繞行一周的,所以稱之為「環城圓路」。用今天的話來解讀,就是「繞城環線」。1962年9月1日開闢的11路環城電車線在2006年8月28日又取得了新的記錄:上海首條使用超級電容車的公交線路、首條實現快速充電技術商業化的公交線路。

2006年投入使用的超級電容車

中運量公交的前世今生

中運量71路是上海首條中運量公交線。但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調整為中運量線路之前,71路本身就是一條很有歷史的公交線。

穿行在延安西路江蘇路口的中運量71路電車(張淵源 攝)

1946年3月,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籌備處開闢自北京東路外灘至中正西路(延安西路)江蘇路的3路公共汽車線路,1947年3月29日又新闢中正東路(延安東路)外灘至平涼路臨青路的11路公共汽車線路。此二線於1956年初合併為31路汽車線,由平涼路軍工路至天山新村,堪稱當時全市最長公交線。

1956年11月,31路更名為71路。1957年2月,71路分拆為75路(延安東路外灘至軍工路)和新的71路(高陽路周家嘴路至天山新村,後又縮線為北京東路外灘至天山新村),1958年起延伸至天山支路,後又將東端終點站調整至延安東路外灘。1992年,71路延伸至茅臺路水城路,深入仙霞新村新居叢中。延安高架路建成後,於1999年利用高架道路資源開闢了71路B線。2005年71路繼續向西延伸至雙流路,2006年71路B線停運。最令人矚目的就在2017年,自延安東路外灘至申昆路樞紐的中運量71路開通,同時將原71路調整為中運量配套短駁線,並更名1250路繼續運營。

茅臺路水城路71路終點站

資料:上海市測繪院·圖溯上海

編輯:周寶平

相關焦點

  • 上海品味|「環城圓路」:老城廂的幾多城門-上海,小東門,北門,電車...
    上海老城廂以幾個城門名命名的、叫作「環城圓路」的11路公交環線,堪稱全世界獨一無二。那輛商業化超級電容車,沿著環城轉啊轉啊,永不停息。跟著電車,一路走來,環城圓路上的有些具有歷史痕跡的老建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大樓與綠地,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建築依然矗立,成為歷史文化符號。當城市煥然一新,一條「環城圓路」、一條公交線路,卻帶你尋找著城市人文源頭,歷史文化印跡,更讓人展望未來。
  • 112歲上海公交成長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交成長記」展示區內一個特殊的公交車老物件展示區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據了解,該展示區展示的物品均來自兩位曾經的公交車司機朱師傅和李師傅的珍藏。他們見證了上海公交的發展與變革。出於對行業的熱愛,他們將這些烙有時代印記的老物件一一收藏。
  • 【記憶】坐上23路電車,體驗一次文化之旅
    上海的不少公交線路已經陪伴在市民身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其本身就是一張文化名片。今天的主角——23路電車,就是這樣一條線路,TA已歷經66個春秋。從滬南到滬西,從大世界到美琪……坐在車廂裡發現精彩上海,帶上此篇就能實現。
  • 「記憶」你還記得當年被BB機冠名的3條公交線路嗎?
    1994年,我國首批以企業名稱命名的公交線路在上海誕生,這是一場「跨界合作」,「國脈三線」奔馳在申城大街小巷,時光荏苒,線路幾經調整。今天就一起回顧一下曾經的國脈126路、127路和128路的變遷史和部分著名地標,是否喚起了你的回憶?
  • 「Anki」可以成為你的記憶宮殿
    DIY 程度更高,複習機制更好的記憶軟體,那麼你不妨嘗試一下「Anki」—— 一個讓你盡情探索記憶宮殿的軟體。Anki 一詞也來自於日語「暗記」「あんき」「annki」。一張初始的記憶卡片分為「正面」與「反面」,這個可以簡單類比為單詞卡,正面寫單詞,反面寫單詞釋義。記憶卡片除了會被保存在使用者設定的記憶庫中,還可以被加上一個「標籤」,從一個或多個維度進行知識管理。
  • 深圳向柴油雙層巴士說再見 這些公交線路更名
    深圳新聞網訊 深圳最後的柴油雙層公交車換新啦!記者從市公共運輸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4月3日起,觀光1線、2線、3線、4線公交車更名為M191、M192、M193、M194線,由原來的柴油雙層巴士全部更換為電動雙層巴士運行。其中,M191、M193由深圳巴士集團運營,M192、M194由東部公交運營,總共配置運力135臺。
  • ...記憶成外地人「打卡」地有「辮子」的電車3路 恢復原線路運營
    得知這一喜訊,70歲市民童曼雲、50歲市民秦麗萍、47歲「電車迷」鄭亮等,專程趕到電車3路恢復原線後的終點站——礄口路中山大道公交車站打探並乘坐。數據顯示,電車3路8日的客流量,相較此前增加了約20%。開通於1961年12月28日的武漢電車3路,近58年來運營線路基本沒有太大改變,一直通行在解放大道上,承載了無數「老漢口」的出行記憶。
  • 能幫你記住一切的「記憶神器」:Anki 使用指南
    最後,已經在日本留學的他,給這款軟體賦予了一個日語名字——Anki(即日語的「記憶」。)儘管套著「Flashcard 類」軟體的殼,但 Anki 獨特地卡片和牌組,是在將陌生的知識轉化為一個便於你自己理解的形式。而通過它學習和複習知識,不僅是在完成短期的背誦任務,更是長期性地培養了我們大腦記憶力。
  • 上海醞釀開行雙層巴士觀光線 包含外灘等景點
    如果有親友第一次來上海,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帶他們遊覽滬上景點?不少人也許會帶上地圖,帶著親友們乘公交或地鐵往返於各個景點。而在一些歐美國家,環城觀光巴士則是最方便的選擇。  記者昨天了解到,滬上已有企業醞釀在淮海路沿線開行一條雙層巴士觀光線,並計劃引進雙層敞篷巴士來運營該條線路。
  •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50年徵集你的「電車記憶」
    她們中許多人曾是151路電車的女司機,而她們昨天走的那一段路,正是50年前杭州第一條電車線路1路(現151路)的最初行駛線路。  昨天,杭州電車公司舉行「重走電車路」活動。女司機們沿著當年的路線,一路步行,一邊撿拾垃圾,一邊向沿途市民宣傳公交綠色出行。  對79歲的汪靜花老人來說,眼前這段路勾起了她太多回憶。
  • 4歲女童曝「前世記憶」這樣選媽媽
    嬰兒與母親 不論是「胎前記憶」或「胎內記憶」,指的就是寶寶降臨到媽媽肚子裡之前的記憶,或是還在媽媽肚子時的記憶。日前一名網友在「靈異公社」分享4歲大女兒自曝還在當小天使時的胎前記憶。原PO提及,女兒在晚上突然對她說:「以前我跟妹妹當小天使的時候,一直追著媽媽跑來跑去、跑來跑去這樣!那時候妳還沒有結婚。」
  • 隋棠大仔驚喜分享「胎內記憶」:出生前在天上跟老爺爺在一起
    臺灣女星隋棠育有三個孩子,她近日在社交網站分享了四歲大仔Max的母胎記憶,引來許多網友的分享,最神奇的是,孩子們的記憶竟然大同小異!隋棠從Max兩歲開始,就曾嘗試旁敲側擊,探問仔仔的「胎內記憶」:「Max兩歲的時候,有天晚上趁他迷迷糊糊想睡覺,我故作輕鬆問了第一次:『寶貝~你還記得以前是住在媽媽肚子裡面嗎~~~~~?』
  • 「記憶」上海越江大橋公交線大回顧
    越江大橋是連接黃浦江兩岸的重要紐帶,隨著南浦大橋的開通,第一條越江大橋公交線也隨之而來,而後越來越多的公交線也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今天跟著小布一起回顧這些在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的公交線吧!之前小布還盤點過上海越江隧道公交線(詳戳←),小夥伴不妨一起回顧一下~大橋單機車SK6113N1990年11月,市區首座跨江大橋南浦大橋通車在即,經研究決定由上海客車廠開發試製用於行駛南浦大橋公交線路的新型公共汽車。
  • 「食住玩」我們記憶裡的「財神到」還記得嗎?
    「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八仙進寶、仙女送財。「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手繪財神派送紅包「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手繪財神派送紅包「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手繪財神派送紅包「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財神Cosplay合影「食住玩」記憶裡「財神到」是啥樣的:財神爺獻寶,散財童子。
  • 中國首條無軌電車線路在上海:14路電車微歷史
    1953年地圖:14路沈家灣終點站1954年14路電車南端延伸至老西門,線長6.39公裡。1955年21路環城電車(1953年開闢)撤銷,14路電車自沈家灣起循原線至人民路,沿人民路、中華路環城內圈行駛後,再循原線回沈家灣,終點站設小南門。
  • 【記憶】這些70和80年代瞬間,是否勾起了你的記憶?
    如今的上海已是高樓聳立、人流不息的潮流時尚之都,然而對於上海和上海人來說,過去的那些艱苦但美好的記憶從來不曾從生活中真正離開過,曾經留下的精彩瞬間不僅是一段珍貴的記憶,同時也讓人感慨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
  • 你的記憶被篡改了嗎?曼德拉效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的記憶靠譜嗎?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很清晰地記得曾經發生過的某一件事,但當你和別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對方的記憶卻和你的不同,這種記憶錯亂在科學上被稱作「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2013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
  • 風雨兼程六十載,廣州電車伴你行
    ,6月30日,廣州公交集團電車公司攜手廣州博物館在鎮海樓舉辦「風雨兼程六十載,廣州電車伴你行」——「百年電車 廣州記憶」展覽開幕暨「大通道」電車養護後重新亮相活動。一部立體電車發展史一秒讓你穿越舊時光為慶祝廣州電車通車60周年,廣州博物館推出「百年電車 廣州記憶」展覽在當天開幕。展覽主要通過「大通道」、「電鯊」等4臺服務於不同時期的電車模型以及圖版展示,講述不同車型的特點和服務時間,讓觀眾多維度、深層次地認識廣州電車的發展歷程,感悟廣州電車文化的濃厚韻味。
  • 大阪自由行:搭乘「阪堺電車」探訪煮飯仙人、到老街散步喝下午茶
    在大阪市和堺市交界處,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路面電車「阪堺電車」,是大阪現存唯一的百年路面電車!這條電車線上有許多歷史景點、人氣小店,買張一日券就能輕鬆漫遊!今天就讓小編大家深入了解這條電車沿線上有哪些推薦景點!▋立刻認識!
  • 日語學習技巧,再不知道你就虧大了:記憶日語單詞你需要了解這些
    日語擬聲擬態詞的記憶規律 「カ」行假名開頭的擬態詞,一般描述「乾燥、堅硬」的狀態,比如「カラカラ」。  「サ」行假名開頭的擬態詞,一般描述「爽快、潮溼」的狀態,比如「サラサラ」。  「ナ」行假名開頭的擬態詞,一般描述「光滑、發粘」的狀態,比如「ヌルヌ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