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熱議福建經濟總量反超臺灣。
根據閩臺兩地統計年鑑等可靠資料,2019年福建省GDP同口徑折算為6145.5億美元,臺灣GDP折算為6112.6億美元——福建經濟總量已相當於臺灣的100.5%。
那麼,單看城市——
作為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2019年,泉州的經濟總量9946億元;而作為臺灣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臺北呢?統計顯示,2019年,臺北市的經濟總量折合成人民幣為5413億元。也就是說,去年,臺北的經濟總量,不到泉州市的60%。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
1979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了第五次《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但可惜的是即使這樣,也未能改變蔣經國的態度。1979年國民黨常委詳細擬定了「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不過在與大陸斷絕往來期間,臺灣的經濟建設如火如荼,桃園機場、核電站、臺中港、蘇澳港、中山高速等都是當時臺灣的重點建設工程,總稱為「十大建設」,它們為加速臺灣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為臺灣第一次經濟騰飛做出重要貢獻。
1987年7月臺灣「解禁」,大陸與寶島之間38年的鐵幕開始逐漸消散,據稱當時十萬份探親申請表,兩周內就被索取一空。
總體來看,如今,臺灣已經屬於國內較發達地區,近幾年經濟有喜有憂。
首先,臺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但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環境下,臺灣對外貿易出現負增長,其中機械出口衰退幅度比較大。但在過去多年中,出口對於臺灣的經濟增長功不可沒。
其次,2019年以來,臺灣民間投資和政府、公營企業投資均有明顯增加。再者,臺灣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培養了了許多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三大產業比重分別為1.82%、30.16%、63.15%。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半導體行業。
以全球最大的、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臺積電為例,臺積電在半導體行業有非常高的議價能力,淨利潤率約30%,遠超蘋果(約20%)和華為(約8%)。在大陸晶片企業只能量產14nm晶片的情況下,臺積電便早已實現了7nm晶片的量產。
但是,在當今全球經濟下滑和政治因素影響下,臺灣經濟或許會面臨更多迷茫。多年來臺灣經濟低增長,民眾工資增幅跟不上房價與房租的上漲,大大增加了民眾生活負擔。同時,中美摩擦等事件,也嚴重臺灣經濟的興衰。但經濟增長終究還需要自身的爆發力,外部因素終究不會讓臺灣經濟重現往日輝煌。
去過臺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城市建設很落後,最拿得出手的臺北也就和國內普通二線城市差不多。現在每年人均購車量都沒大陸高,滿大街摩託車。現在臺灣的GDP已經開始衰弱,即使這樣,他們的GDP還摻水不少,計算了海外產值。臺灣省內經濟不景氣,大量年輕人過著小確幸的生活,有志的年輕人都來大陸發展了。臺灣一共2000萬人,將近200萬人來了大陸。
當然,中國目前整體平均生活水平目前的確不如臺灣,但一二線城市和東部沿海都不比臺灣差,而且大陸未來,更有希望。
首先,從經濟方面來看。以臺北和高雄為例,平均工資3萬多臺幣,折合人民幣6500元遠低於北上廣深!相當於國內的二線城市,其餘的臺灣地區收入更低;但是,臺北的物價普遍高於北京,拉麵40-60人民幣每碗!日常的蔬菜、禽蛋類普遍也要高於大陸。更為糟糕的是,島內經濟普遍不振,缺乏新生的支柱產業,大陸興盛的手機支付和AI技術遠勝於島內,年輕人的就業環境比大陸更為嚴峻!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島內瀰漫著悲觀情緒!
其次,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看,臺灣雖然也有環島高鐵,但是速度僅相當於國內的動車水準,車內沒有自動飲水設備,臺灣高鐵運用的是日本技術,在科技人性化方面要落後於大陸。在城市建設上,除了臺北和高雄有一線城市的格局之外,諸如嘉義、新竹、臺南等地區在公共設施配套、科技易居方面相當於國內的三四線城市!
再讓我們橫向比較一下:
目前為止,2020年已經過去了5個月時間,祖國各地2019年的GDP也出爐了。從各省份的最新GDP數據來看,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江蘇和山東,GDP總量分別達到10.76萬億、9.96萬億、7.1萬億。其中,廣東省成為唯一一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省份,經濟體量基本上相當於整個俄羅斯(2018年GDP為11.5萬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省2019年的GDP總量達到4.21萬億元,經濟增速更是高達2.73%。這一經濟增速可謂相當可觀,畢竟同為「亞洲四小龍」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2019年的經濟增速都不足1%;即便是增長較快的韓國,這一數字也僅為2%——以上三者的經濟增速,很明顯都不及中國臺灣。
如果將臺灣省的經濟總量,與大陸各省份作比較,那麼臺灣能排在什麼位置呢?根據我國各省份2019年的GDP數據,臺灣的4.21萬億元仍處在全國前十之列。具體來看,臺灣省經濟總量排在湖北的4.58萬億和福建的4.23萬億之後,位列第9。按照我國總共34個省份計算,臺灣的經濟總量超過了其中的25個;再加上臺灣只有2000多萬人口,可以說總體表現依舊強勢。
不過即便臺灣目前仍是全國GDP前十的省份,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2018年時,臺灣省的GDP總量為3.9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八位;當時排在它後面的,正是2019年實現反超的福建省。當時福建省的GDP總量為3.58億元,與臺灣的差距屬實不小;即便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福建省2018年的GDP上調為3.86萬億,也仍舊排在臺灣省之後。短短一年時間,福建省的經濟總量就實現「彎道超車」,GDP增量更是高達6590億元,這一點確實是臺灣很難做到的。
不過臺灣的優勢也很明顯——人均GDP高。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臺灣省2019年的人均GDP達到17.88萬元,大約相當於2.59萬美元,完全是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拿大陸最發達的幾個城市來比較:上海的人均GDP約為2.28萬美元,北京市略高,達到2.38萬美元,二者均落後於臺灣。如果單單比較各省情況,我國大陸省份人均GDP最高的是江蘇,達到1.79萬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浙江,人均GDP為1.57萬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福建,人均GDP為1.55萬美元。此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還有廣東省、湖北省和山東省,人均GDP大約為臺灣省的一半左右。
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作為上世紀60年代之後崛起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省憑藉著當初吸引的大量技術和資金,如今依然保持著一定的經濟優勢。當然,更應該看出:臺灣省的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減小,這一方面是因為本省的半導體、高新技術等行業受到衝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陸省份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