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裡水鄉社區這裡的幸福有密碼
為貫徹落實寧夏黨委關於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大調研有關要求,2020年,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韻聲帶領社區治理專題調研組深入銀川市部分社區,實地調研社區治理組織建設、運行機制、制度建設、工作措施、隊伍建設、綜合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點讚社區社會治理工作。
近日,記者來到部分社區,對社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及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進行了採訪。本期「法報小廚」,就帶您了解社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是怎麼幹的。
「五裡水鄉社區是超大型社區,特點是『一大兩多』。社區面積大,轄12個居民小區,其中超過2000戶的就有5個,繞行社區一圈超過10公裡。還有就是人口多、黨員多。」
銀川市金鳳區五裡水鄉社區黨總支書記納小靜告訴記者,五裡水鄉社區常住戶1.5萬餘戶、3萬多人口,商業網點400餘個,直管黨員502名,下設10個居民小區黨支部,5個非公和社會組織黨支部,社區工作人員10名,平均每個網格員服務1600餘戶,困難不小,如果用通常的辦法管理和服務社區,難度可想而知。
「社區治理專題調研組在五裡水鄉社區調研時問,10個人能管好這樣一個超大社區嗎?答案是能。我們管理社區的『幸福密碼』就是優化體系、延伸組織、多元共治、居民自治,讓社區服務越來越便捷、環境越來越優美、居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納小靜告訴記者,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五裡水鄉社區通過「一核三聯五治五化」治理模式,延伸組織觸角,將黨支部建在小區、深入到樓棟,很好地實現了大社區精細化管理和服務。
據了解,目前,五裡水鄉社區已完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體系建設,將黨支部建在小區裡,黨員回到樓棟裡,實現居民小區黨組織全覆蓋。以社區管理服務的楓林灣小區為例,2020年3月,該小區黨支部成立,黨員58名,黨支部書記由該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擔任,社區網格員、退休教師、退役軍人等熱心社區服務的黨員群眾擔任委員,支部黨員擔任樓棟長,形成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小區以黨支部引領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形成治理主體,社會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伍、小區樓棟長、駐區單位等多方力量協同參與,形成橫向到邊的治理體系,帶動居民群眾廣泛參與小區治理。
「都說居民的事無小事,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卻成為居民的煩心事,協調解決有難度,需要多方聯動解決。我們社區堅持發揮小區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將各方力量和智慧調動並整合在一起,在小區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專門破解小區居民各種問題。」納書記給記者講述了發生在2020年6月的一件事:五裡水鄉社區一居民自行在公共綠地種花引發鄰裡糾紛,網格員多次上門調解未果,以致鄰裡口角糾紛不斷。後來,該居民所在小區啟動黨建聯席會議,由小區黨支部牽頭,物業公司、轄區派出所、社區黨委、街道綜治中心等多方參與,最終妥善解決此事,鄰裡雙方重歸於好。
隨著社會治理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居民群眾自願參與到小區各種事務中。基於這種情況,五裡水鄉社區為各小區建立「微網格」自治體系,讓小區樓棟單元成為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小區自創『睦鄰客廳』,還建立『小區議事協商委員會』。小事大家在每棟樓的『睦鄰客廳』說說,大事就提到『小區議事協商委員會』共同商議,居民的事情自己商量著就能辦,讓我們有說話和表達的地方。」
居住在五裡水鄉社區的居民王建軍說,之前,針對小區車輛管理問題,物業公司邀請轄區交警隊、開發商共同參與「小區協商議事會」,面對不同意見建議出謀劃策,妥善解決了居民的煩心事。隨著社區精細化治理模式深入開展,五裡水鄉社區形成了「小事樓棟議,大事小區議」的民主協商議事制度。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為進一步優化基層治理能力,金鳳區將按照3000-5000戶的標準將五裡水鄉社區一分為三,同時優化配強網格員隊伍,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首席記者馬哲文記者段濤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