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衝奶粉是新手爹媽的入門技能,最基礎,最簡單。
然而!曾有某機構做過一項調查,新手爸媽中對於奶粉衝泡這件事兒,只有兩成完全清楚,近三成糊裡糊塗,還有五成是完全依賴於月嫂和老人。
很多父母都覺得,泡奶粉嘛,不就是倒點水勾點粉,再搖一搖就好了嗎?
事實證明,小瞧衝泡奶粉的過程,過於隨心所欲,可能會導致寶寶遭罪。
前段時間,溫州一個出生半月的寶寶就因為當爸的泡奶粉不當,被確診為「腸壞死」。
原因就是——爸爸多舀了一勺奶粉!
「我每次給她衝奶粉時,都會特意多加幾勺,希望她吃得飽飽的。」
美其名曰多加一勺,初心是好的,卻忽略了寶寶的攝奶需求,等到寶寶出現腹脹、嘔吐、肚子硬等症狀時,送到醫院檢查,發現有35釐米的小腸已經發黑、壞死。
你以為的最簡單的衝奶粉工作,實際上也決定著孩子的健康!
更恐怖的是奶粉「多加一勺」並非個例,身邊好多媽媽就吐槽過,不給力的家人經常在娃兒奶粉上「動手腳」!
@LIURUI:孩子奶奶老是多放奶粉,怎麼跟她說都不聽,我按比例衝就老是說太稀了不壓餓,簡直要氣死,我老公也這樣,真是無語,養娃路上真累,是心累!
多加一勺不說,還有想在奶裡加點其他「料」的!
@挽風:有一個魔鬼奶奶,今天想加金銀花露,明天想加米漿,後天想加蜂蜜,她以為熬粥嗎?!
@安:呵呵噠,我老公有次準備把維生素D和鈣鐵鋅摻到奶粉裡,絕了!
以及粗心到用除垢劑衝泡奶粉的媽媽……
看到這裡,小袋鼠真的想提醒各位粑粑麻麻:
孩子的口糧不是小事!馬虎不得,任何的盲目以及對泡奶粉的隨心所欲必須杜絕!!!
但凡是多看一眼奶粉罐上的備註,也不至於換來痛的領悟。
每個奶罐上都有清晰的配方比例標識,多大月齡的寶寶對應不同勺數,也有專門的量勺用來把控比例。對于越小的孩子來說,奶粉多一勺少一勺都是大事!
新生兒的各項器官都很脆弱,他們的腸道對滲透壓的耐受性非常有限。
如果喝的奶粉太濃,會導致消化系統滲透壓失衡,最終出現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以及其他危害:
引發寶寶腎臟負擔
導致過度餵養
影響消化
影響寶寶血液健康
影響寶寶對水分的吸收
如果持續下去,可能還會引起發燒、便血等症狀,甚至有生命危險。
當然,奶粉泡的太稀也是不好的。
0到1歲,奶是寶寶主要的營養攝入來源,奶稀了,營養不夠,奶太稀了,水攝入太多,導致水無法經由腎臟排出,俗稱的「水中毒」!
所以,凡事照章辦事,奶罐上的說明別無視!
接下來繼續重點!
衝奶粉聽起來簡單,實際是個技術活,所以,你真的會衝奶嗎?
①衝奶粉的順序是先加水再倒奶粉
先放奶粉再放水,可能會讓水量不精確,水量偏少的話奶粉濃度就高了,對寶寶不好。
而且如果先放奶粉再倒水,奶粉會更容易生團,不易溶解。
△圖源·武漢市中心醫院
②記住,每一勺奶粉一定要刮平!
舀奶粉真正的比例,是平勺,而不是冒尖和少半哦。
沒有工具,用刀也是可以的,總之一定要平!
③奶粉進水後,應水平搓動旋轉奶瓶。
有些粑粑麻麻為了讓奶粉溶解得更充分一點,選擇使勁上下搖晃奶瓶。
這種做法雖然會溶解的徹底,但也會增加奶液中的氣泡,寶寶喝了後容易出現打嗝、溢奶、腸脹氣等問題。
△圖源·武漢市中心醫院
正確的,應該是將奶瓶捧在手心,左右搓動旋轉,像冬天手冷搓手一樣。
△圖源·武漢市中心醫院
泡奶粉是白開水好還是礦泉水?
當然是白開水!
現實中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追求乾淨、營養和礦物質需求,堅信「礦泉水、純淨水泡奶比普通水好」。
比如女明星戚薇曾在上節目時,透露女兒襁褓期間,自己花費每瓶400元價格採買法國礦泉水專門泡奶粉,而引發熱議。
說實話,最適合寶寶泡奶粉的水只有白開水,有醫學研究表明,2歲以下寶寶並不建議使用礦泉水泡奶。
美國兒科學會也曾指出,礦泉水中雖然具備各種礦物質元素,但奶粉是將各種營養元素按比例嚴格配比,足夠寶寶的日常所需,礦泉水的加入反而會破壞奶粉裡的礦物質比列,以及增加寶寶的代謝負擔。
如果麻麻們真的對井水或自來水有顧慮,那麼最好是把水煮沸約一分鐘,然後稍稍冷卻後再來衝泡奶粉。
除此外,奶粉裡也別添加什麼米粉、果汁了,純粹一點好伐?
泡奶粉的水確實不能燙,而且絕對不能使用開水,經常有婆媳因為這個問題產生爭議,小袋鼠閨蜜之前就深受其惱:
@小茉莉媽媽:二倍奶粉滾開水,我媽全做了,講也講不聽,多講幾句就說那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帶,然後委屈又生氣,我都好無奈,只能儘量搶著衝不用經她手。
雖然開水是個好東西,但也會將奶粉中的營養素如維B、維C、DHA等破壞掉。目前國內泡奶粉公認的最適宜溫度是40℃,很多奶粉包裝上寫的也是40℃、或50℃。
注意!這裡關於兌奶粉水溫有一個爭議:世衛組織WHO的建議是泡奶粉水溫要保證不低於70℃。
首先從營養角度講,70℃水溫雖然會對奶粉中對熱敏感的營養物質有一定破壞,但影響程度很小。此外,堅持70℃也是為了避免阪崎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汙染的風險。
* 這些細菌可能來自於開封後的汙染,也可能來自於奶瓶不潔或衝奶人的手沒洗乾淨,主要是新生兒、早產兒風險最高,嚴重可致命!
日本各大品牌嬰幼兒奶粉罐上的衝調說明都建議用70℃的水溫來衝調,還有澳洲的部分奶粉也建議用70℃的水溫。
這時候就有人疑惑了,那到底是40℃還是70℃?
醫學建議,最穩妥的方式是一歲以內,特別是6個月內的寶寶,建議用不低於70℃的水溫衝調奶粉,大一點的寶寶則可以過渡到40℃。
總之不管溫度,寶寶喝之前粑粑麻麻先試一試。
注意:
一般來說,市面上的奶粉都經過相關質檢部門的檢驗,不會含有阪崎腸桿菌。所以用低一點的水溫衝泡也是安全的,且營養能最大程度的保留。
當然,與其關注多少溫度,家長更應該注意奶嘴、奶瓶等用品的清洗和消毒。
育兒是父母的責任,更是一個提前學習並長期學習的過程,不能懈怠和圖省事,只希望,我們都能做那兩成中的一員,也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健康康的長大!
編排/夢之
校對/懶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