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於種種原因,有時一個人內心想的說出的話往往不一致,這就是「謊話」。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動作很難配合語言,協調一致「撒謊」。即便是訓練有素的特工,也往往因為一個小動作,被人識破謊言。所以通過了解「身體語言」,可以更好洞悉隱秘的內心世界,明白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人類的語言交流,遠比動物之間的語言交流要複雜。且不說地區文化差異導致著全世界有二百多種語系,僅僅說語言本身,由於所處的環境、氣氛以及交談者的不同層次、地位,就出說出不同的話。其中可能是違心的,當然也可能羞澀、尷尬、或者其他。
人們越來越難用語言表達真實想法,違心說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尤其在人際關係複雜、競爭異常激烈尖銳的當下,通過嘴巴傳達出來的語言,越來越雲山霧罩,讓人無法理解真實用意。但社會學家發現,越是與真實想法相左,說話者的身體越會表現出一些不受控制的「小動作」。
比如大多人都知道的「小動作」:吊起眉毛表示驚奇、緊緊握手表示信賴、輕叩雙腳表示緊張等等;但這些常見行為以為眾所周知,所以很多人往往製造假象,矇騙對方。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動作,卻很少被人理解。
例如當一個人把他(她)的手擱在你的肩,這是表示親近還是具有侵犯意味?當你的愛人用脊背對著你的時候,她是希望聽你訴說還是對你表示冷淡或拒絕?
這些你都明白嗎?
估計你好奇,但又不明白。所以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出賣真正想法的小動作。
有一位老年婦女,原在一家國企大單位工作,退休後不久,她的丈夫便去世了。孤獨居住在寬大的公寓中,退休金足以能讓她往年富裕幸福。而她本也是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被人津津樂道。但退休後兩三年後,她的脾氣卻變得越來越壞,對什麼都看不慣,人越來越消瘦和蒼老。兒女們非常擔憂,卻又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個到家中來拜訪的客人注意到了她的身態語言。他問她有沒有什麼不稱心的事,她笑著回答說,一切都很好。但她一邊這麼回答著,一邊卻不住地撫摸著躺在她膝上的白貓。貓兒跑掉以後,她又撫摸沙發的扶手,撫摸茶杯,撫弄著她伸手可及的每樣東西。
這個客人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心理學家,他看懂了她的小動作。心理學家告訴老婦人的子女,老婦人這一動作很明顯表達了「寂寞」的真實想法,嚮往著退休前充實的工作。很快,兒女們按照大師的建議,替老婦人在社區找了一份兼職義工。再度回到工作崗位老婦人,很快又變成一個充滿活力和笑聲的人。
人為什麼會這樣,不用語言,而是用動作表達真實需求呢?
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都會在本能上,都會建立「勢力圈」,保護以自己的生殖、活動為中心的生活,再溫順的家庭寵物在孕育中,即便是主人靠近,也往往會表現出敵視,不顧一切地保護領地不被侵犯。這屬於一種潛意識的自我保護,而語言則是大腦思考後的結果,受到心情、環境多種影響,自然會出現「言不由衷」的情況。
我們可以回想,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有意或者無意侵入他人的「勢力圈」的情況。
兩個朋友隔著一張桌子聊天的時候,談著談著,一方故意將身子靠近桌子傾向對方,同時,有意地將桌子上的菸灰缸、茶葉罐等推到靠近朋友的那半邊桌子。往往這樣的舉動就會出現之後的大多數反應。
對方先是把身子往後仰,脊背緊緊地貼到了椅背上,竭力和桌子拉開距離。一方如果故意裝作沒有理會,再一次把菸灰缸、茶葉罐向他推近。隨著一方的不斷侵入,對方表現出心緒不安的神情,身子開始小幅度地搖擺起來,最後,他終於把椅子往後挪動了一下。又過了一會兒,他終於忍不住了,借著敬煙的機會,把菸灰缸又推回到了桌子的那一邊。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身子往後仰,是無聲地表示「你正在侵入我的勢力範圍」的警戒信號,之後,繼續做出搖晃身子、挪動椅子的動作,其實潛意識在發出「你再越雷池一步,我就忍無可忍了。」的心理抗拒。因此,人類對自己的勢力範圍的感覺,表現在互相之間的空間距離上。
所以,很多時候,你即便不說話,別人也能從你的舉動看出你的真正想法。是不是很可怕,很有趣呢?如果覺得有趣,想知道很多有關的知識,請關注我,我將逐步揭曉連你也沒注意的小動作,如何出賣的你!
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知識。不管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還是最新最潮的人文思想,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