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08班蔣佳穎:2020,重啟嗎?

2020-12-17 錢江晚報

掃一掃,直入專題

杭州市建蘭中學808班蔣佳穎讀後感

2020,重啟嗎?

常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年過年,大街小巷都熱鬧非凡,到處洋溢著新年的喜氣。可是,今年,2020年,沒有走親訪友,沒有約飯店,沒有過年的氣息。

這幾日,我與父母都蝸居在家中,幾乎不出門。雖然不與外界接觸,但我們通過網際網路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消息。我的身邊有許多離開家庭,奔往武漢一線的親人朋友,那些時時刻刻奔赴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的故事,常常使我落淚。

有一位抗疫英雄,她叫李微微。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溫柔體貼的丈夫,在武漢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一個可愛的孩子,剛滿八個月大。接到疫情消息,她與丈夫毅然決然將孩子交給父母撫養,自己轉身趕往抗疫第一線。在送孩子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她甚至顧不得向父母問聲好,與丈夫把奶粉、尿不溼等嬰兒用品留下,逐一交代了母親一些帶娃的注意事項,就踏上了返回武漢的徵程。離別前的最後一次相見只有20分鐘,臨別時,女兒在姥姥懷裡啼哭不止。李微微心如刀絞,卻仍然在依依不捨中轉身離去。因為她深知,那裡更需要她。

不僅是醫護人員,還有許許多多職業的人員堅守在崗。指揮中心民警莊亞林,治安大隊民警李哲,都是堅守工作一線的「拼命人」。莊亞林精通信息技術業務,主動請纓負責篩查和總結數據。他邊幹邊總結,一批數據剛推送到派出所,下一批數據又來了。疫情當前,她沒有半句怨言,繼續埋頭苦幹。為第一時間篩查出準確數據,他整整三天沒回家,臉色蒼白,甚至出現了嘔吐的症狀。她卻樂觀地說:「臉色白了省了化妝品,吐了還可以減肥。」

李哲在疫情防控專班綜合協調組工作。她不分晝夜的整理統計各項數據,大大提高了電話隨訪的工作效率。為了防止時間拖延,面對巨大的工作量,李哲整整39個小時未休息,一度暈倒在會議室,可在稍作休息後便立刻投入工作。她那兩個年幼的孩子託付給了父母照顧,有一次視頻通話,孩子用委屈的聲音對媽媽說:「媽媽,你好久沒抱我了,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李哲聽到這句話,心顫抖了一下,掩面哭泣。孩子卻安慰她說:「媽媽,我很愛你哦,我要等媽媽回來,媽媽加油!」

面對這些,我想說,2020,你不用重啟。那麼多人奮鬥不已,兢兢業業,不就是為了2020的明天陽光燦爛嗎?我相信,有這群美麗的天使們守護,2020必將輝煌。最後,祝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711班戴洪瑜:讓醫生成為最幸福...
    杭州市建蘭中學711班戴洪瑜讀後感讓醫生成為最幸福的職業 難忘的2020之初,疫情陰霾籠罩,生活變得小心翼翼,國家也是憂心忡忡。警報迭起之時,我們擔憂自身的安危,無數的醫者積極請戰;我們在家覺得枯燥無味,許多戰『疫』勇士」渴望一夜安眠。他們廢寢忘食、忘我奮戰、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有的已經被感染,甚至已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無數雙手「撐起了黃鶴樓」,而我們只能暗暗鼓勁為他們加油打氣。2月14日,在眾多的新聞中,去年底殘忍殺害民航總醫院醫生的孫文斌二審維持死刑的消息,讓我心裡五味雜陳。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讀後感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論語》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人類為了滿足一己之私,大量屠殺野生動物,現在不正是受到了自然界的報復嗎?人類最終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近來,我正翻閱著美國生態學家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鑑》。想像著作者帶著家人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來到了這個廢棄的農場,用鐵鍬和斧子重建正在失去的一切。作者如是說:「只有當人們在一個土壤、水、植物和動物都同為一員的共同體中承擔起一個公民角色的時候,保護主義才會成為可能。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11班王於清:關山千萬重,壯士...
    掃一掃 直達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811班王於清讀後感關山千萬重,壯士披荊行「如果需要,我報名」「若有戰口罩之下是一張張陌生卻熟悉的面孔,在生死間穿梭。不知名。當她出徵,暴雨如注。母未執傘,從車而奔。母親一心想保護的人要去保護別人了。家中有最牽掛的人,他們義無反顧,逆行在這別樣的春節。我隔著屏幕看他們蜷在冰冷的靠椅、地面上,淺淺睡。白大褂起了皺褶,卻不染纖塵;他們的面孔埋在手肘、蔽於口罩之下。 時間流,目露疲憊,拂過了蒼白,帶不走迎難而上無畏未知的堅定。
  • 「『疫』線面孔」讀後感徵文更新|建蘭中學楊浩冉:希波克拉底誓言
    「『疫』線面孔」新聞讀後感徵文來了!致敬口罩後的面孔,致敬民族脊梁。抗擊新冠肺炎的這段日子裡,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不斷記錄著我們身邊的平凡者——更是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們。這些「『疫』線面孔」烙在了我們的心底——每一張面孔都值得成為這場「戰疫」中,迎風飄揚的最鮮亮旗幟,鼓舞和引領著我們每個人,戰勝那隱秘又張牙舞爪的無情病毒,讓每一個人走向最自由和暖心的希望。他們的故事,是否也讓你熱淚盈眶?抑或讓你思考,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和精神,讓我們可以如此萬眾一心?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12班任唯嘉:我們都是大地的孩子
    杭州市建蘭中學812班任唯嘉讀後感我們都是大地的孩子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年前,病毒尚未在浙江肆虐,家裡人仍是和往年一樣帶著我和弟弟,回老家過年。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902班孔嘉虞:一個將被歷史銘記...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902班孔嘉虞讀後感一個將被歷史銘記的春節2020年,一個不一樣的開局,一個或許被永遠銘記的新春。心如花木,向陽而生,逆光前行,口罩後的面孔雖然對家人有無比的思念,可他們永遠呆著微笑,用赤誠的心面對病人,微笑向陽,無謂悲傷,有一位醫生說:「我這一生,總要做些什麼。」他們付出了熱血,付出了自己的新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理想的火把。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楊逸舟:「疫」戰,我們在一起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楊逸舟「疫」戰,我們在一起 病毒,悄無聲息地襲來。春節,被無聲的恐慌籠罩。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505班劉子木:那個最小的...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505班劉子木讀後感那個最小的娃,那個最美的天使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一個有著櫻花爛漫的城市當人們在家中談「疫」色變的時候,卻有一支支隊伍逆風向前,紛紛馳援武漢,負重而行。 在浙江二院馳援隊伍中,有這樣一個嬌小的身影,她是這支隊伍中最小的隊員——一名二十三歲的護士。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看不清她口罩後的面孔,但我知道她是「97後」,我知道她只比我大10來歲,當疫情來臨時,她主動請纓。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609班趙運傑:感受春暖花開...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609班趙運傑讀後感感受春暖花開的美好昨天我在小時新聞看到了一篇新聞,使我記憶猶新。我們並看不清他們的被口罩遮住的那一張張面孔,但我們都知道,他們才是這個國家最引以為自豪的民族脊梁。 他們,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我們身邊的平凡者。但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時刻,他們同英雄般挺身而出,未曾有過半絲猶豫與退卻。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文溪中學704班沈鑫琳:給朱海秀護士的...
    掃一掃,進入專題杭州市文溪中學704班沈鑫琳讀後感給朱海秀護士的一封信親愛的朱姐姐:關注你的小妹妹:704沈鑫琳2020年2月24日
  • 疫線面孔讀後感雲頒獎典禮〡杭州11所中小學校長點讚點評:生活即...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羅才軍小作者們不僅記錄面孔,也在描繪面孔背後的形象;不僅描繪形象,也在觸摸形象內在的心緒;不僅觸摸心緒,也在升華心緒彰顯的精神質地。●杭州市建蘭中學校長 饒美紅千年前,周敦頤留下了「文所以載道也」的思辨;千年後,中華少年不遑多讓。我在文字裡讀到了少年的柔情。這份於時代的博愛必將繼續融匯中華大地的血脈,源遠流長。我在文字裡讀到了少年的思辨。
  • ...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文溪中學703班沈洪薇:給鍾南山院士的一封信
    掃一掃,進入專題杭州市文溪中學703班沈洪薇讀後感給鍾南山院士的一封信敬愛的鐘爺爺:您的淚溼疼了我的心,鍾爺爺,您理應在家裡安享晚年,您卻還奮戰在第一線,沒日沒夜地工作著,您還好嗎?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現在的我幫不上什麼忙,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會努力的,直到有朝一日,成為像您一樣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能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夏衍小學五5班朱繆軒:你們是無所畏懼的...
    杭州市夏衍小學五5班朱繆軒讀後感你們是無所畏懼的勇士透過窗戶看到對面小區門口崗亭內一抹熟悉的背影,「啊!那是媽媽!後面緊跟上來的爸爸說:「媽媽是一名抗『疫』在一線的『戰士』,她每天要接觸上百甚至上千的人,而唯一保護她的只有那一個薄薄的口罩,你媽媽正用自己的能力守護著我們最美的家園,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跑出來,呆在家裡就是不給你媽媽添亂,不給整個社會添亂……」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感覺她好偉大,她在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著所有的人,她就是一位無所畏懼的勇士,我很想你,但是請您放心,我一定可以照顧好自己的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304班範周洋:你們的逆行...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304班範周洋讀後感你們的逆行,令我們心動2020年似乎不平凡,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全中國人民正經歷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身處戰「疫」一線的「戰士」張琪,是常山縣人民醫院的護士,她每天上班前都要穿著厚重的三級防護隔離服「全副武裝」,開展採樣、輸液等工作。因為衣服穿脫不方便,大家都不喝水,一天工作下來,出汗、乏力,都是常態。那天趁著交班的時間,她竟然累得斜靠在門框邊睡著了。即使被滿是霧氣遮蓋的防護鏡遮擋,依然能看清疲憊又讓人心疼的臉。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506張悠然:爸爸,你還欠我...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506張悠然讀後感爸爸,你還欠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在這次「疫線」面孔中,還記得那個「不顧自己安危,奮不顧身救下三歲男童,後又幫忙找回孩子媽媽」的法醫嗎?對,他就是我們的「法醫秦明」——陸松堯。 陸松堯在生活中見義勇為、熱心助人,處處樂觀向上,是被公認的「法醫秦明」,但他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只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默默無聞的民警而已。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五(1)班羅臻:回家的路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五(1)班羅臻讀後感回家的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我們困在了泰國,每天只能通過手機了解疫情。在隔離的日子裡,我同樣每天關注著新聞,有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中年男人,可能由於常年勞累,髮際線到了很後面,頭髮非常稀疏,他的口罩拉到了脖子下面,手裡還握著筆,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盹。這個人名字叫做錢華明,他從大年初五起就一直在工作,連續兩天一夜沒有睡覺了。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惠興中學803班魏和悅:無畏無謂,無怨無悔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惠興中學803班魏和悅讀後感無畏無謂,無怨無悔他們也只是普通人,是醫生,是護士,是民警,是母親……為什麼能打動你?因為,衝上了「疫線」,他們更是中國人!護士張琪,連日戰「疫」,竟是能站著睡著,靠著牆沉睡著,微撇著眉,說不定啊,在夢裡也在救治病人,無畏病毒。臨時「媽媽」高穎,送走了自己的兒子,來照顧剛治癒出院的男童,之前的不開夥到現在的親自下廚做飯,無關親情。有一群人,即使拿著微薄的工資,即使自己拮据度日,也時時想著為社會盡一份力。
  • 杭州市建蘭中學2018年中考成績單
    浙江24小時記者 梁建偉今年建蘭中學參加中考人數380人(參加中考人數比2017屆少52人),保送生71人,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外知名高中錄取20人,被外地高中創新班錄取5人,被上海等外地的國際學校錄取12人;被美院附中、浙音附、上海藝校等錄取5人,直升職業學校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六(4)班劉淇奧:英雄詩篇...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六(4)班劉淇奧讀後感英雄詩篇,由他們寫就這個春節,因為一個名叫「新冠肺炎」的不速之客,變得如此與眾不同每天早上,打開電視,就能看到無數在這場戰「疫」中衝鋒的英雄們——我們感動於以84歲和73歲高齡,還奮戰在一線的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 我們感動於從全國各地奔赴武漢的醫療救援隊和救災物資; 我們敬佩身處最危險環境,卻奮不顧身救治病人的所有醫護人員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502班陳晨:疫情中的溫暖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502班陳晨讀後感疫情中的溫暖一縷陽光透進房間,我望著窗外,街道馬路蕭條落寞,空無一人,原本張燈結彩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杭州卻冷冷清清原來高穎每天在外工作,為了讓兒子更安全,就把自己的兒子交給家人看管,自己依然留在丁蘭街道工作,為國家抗疫出一份力。這讓我想到了疫情期間媽媽的付出。媽媽的單位由於是生產食品的,她早早就復工了。在單位,媽媽聽說在食品一線的員工很多都在老家,食品生產緊缺,自己和同事們積極報名去車間流水線工作,這個工作可不輕鬆,每天站著工作6小時,不停搬運貨物,每天回到家都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