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各位在現場和線上的2020級新同學: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20年開學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院師生員工,對新加入五道口大家庭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比起往年,今年開學典禮的舉辦時間略早了一些。時至白露,夏暑散去,秋正未央,萬物溫良,道口小院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來了。而今年跟隨秋色一同入畫的各位新同學,也註定與眾不同,因為我們剛剛共同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
面對疫情考驗和衝擊,學院「疫情防控不懈怠、教學科研不停步、改革發展不放鬆」,依靠成熟的運行體系和管理架構、良好的工作氛圍和一大批默默奉獻的教職工,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學院及研究院堅守科研戰線,密切關注疫情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組織精幹力量開展科研攻關,收穫了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學院師生校友雖分散各地,卻用各種方式投身在全民戰「疫」中:或奮鬥在疫區一線,迎危逆行;或堅守於志願崗位,默默守護;或活躍在網絡課堂,雲端宣講;或慷慨捐資捐物,共度難關……;「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與「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道口傳統,同時體現在新時代清華五道口人的身上,熠熠生光。
如今,疫情陰霾漸行漸遠,一度封閉的校門重新開啟,復學上課的鈴聲正在敲響。我們重返小院,如約相聚,以一種隆重、溫馨、富有儀式感的方式鄭重宣告——從今天起,清華五道口迎來了2020級的新同學、新主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只有十幾間房屋的紅磚小樓,拓荒草野,辦學興業,發展成為今天蜚聲海內外的金融教育高等學府,清華五道口的成長,依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道口人,建設著、愛護著,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教育背景、年齡閱歷各不相同,進入這方校園後,希望大家不要再依據這些「身份信息」來標籤自己。知識和思想,應是我們唯一的標識和歸屬。不論是受過學術訓練、懷抱科研理想的碩博生,還是在「千軍萬馬」報考者中脫穎而出的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同學,抑或是工作若干年後重歸校園、期待收穫前沿新知的EMBA及各類培訓項目同學,今後在道口小院的幾年,都將是你們人生中難得的、可以潛心學習、安心讀書的時光。我希望大家在入學之初,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學術價值觀,讓學習和科研成為我們獨特的生活方式。
清華學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字意雖簡樸,內涵卻深刻。從古至今,學習和研究都是辛苦的過程,絕非順水行船、「輕舟已過萬重山」似的暢途,而是一步一個泥濘腳印的艱難跋涉、負重前行。立志於此,就要甘於寂寞,從此每個平凡而充實的日子,都是煙花絢麗綻放前的蟄伏。立志於此,就要多一些純粹的熱愛,少一些名利的追求,用理想主義鋪就自己精神世界的底色。立志於此,就要有披堅執銳的勇氣,超越已知、探索人類知識的未知邊界;超越自我、突破個人認知的局限,不斷提升為學、為人的境界。以過來人的經驗看,金融理論的學習,「始於模仿,成於創新」,對先行者研究的模仿和復現,會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而「無人跡處,最有奇觀」,知識的寶藏往往總是深埋於未知和相對較新的領域;對於學術研究而言,則「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時間的付出固然十分重要,方法論的轉變其實更為重要。
當然,我並不希望看到同學們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書呆子」。小院有圍牆,卻也無藩籬。五道口從誕生之初就與時代並肩前行,與國家和民族同頻共振。在風雷激蕩的金融體制改革和現代思想變革進程之中,這方安靜的校園,也曾薈萃轟轟烈烈的思想,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號,擔綱重要的制度革新與社會關懷。當前,我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內外形勢面臨深刻複雜的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疫情下企業和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可能會從減少各國各地區經濟社會脆弱性的角度去重構原本高度分工的全球產業鏈,從而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格局。疫情中各國出臺的財政貨幣刺激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發達經濟體無限量化寬鬆政策的溢出效應已使新興經濟體深陷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之中。近期美聯儲又宣布將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改革,意圖將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水平作為今後貨幣政策的長期目標,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美聯儲將對通脹採取更加容忍的立場,甚至可以說美聯儲的使命正在發生重大轉變。這些超預期、非常規的變化對中央銀行長期堅守的行為準則和政策底線、對信貸資源的合理配置、對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對財富和收入分配,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又會帶來怎樣的挑戰,值得我們每一個金融研究者去深思。與此同時,國際政治層面的動蕩加劇,美國對我國全方位打壓阻遏升級,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國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在上升,未來中國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當前,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疊加難以預判的疫情變化趨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增多。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中國金融如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很顯然,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完成「六保」任務,加快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金融領域一方面要持續歷練抗風險的能力,防範境外金融風險向境內傳遞;另一方面則需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助力經濟復甦上繼續發力。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的金融教育及科研工作,要主動回應時代的發問,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康德曾將啟蒙運動的精神簡要概括為,「有勇氣在一切公共事務上運用理性。」清華五道口的同學們應放眼社會現實議題,不僅要關心怎麼發表論文,更應關心如何將研究成果化為實踐中的生產力,主動建立起立足於國情的研究導向,直面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問題和重大關鍵問題,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更須腳踏實地。「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面對大時代的波詭雲譎,清華五道口人必須以理論為實踐領航,用行動答覆時代的叩問。我希望,在道口小院度過的時光不僅能給大家提供知識和技能,更能堅定你們的信念和方向。
FMBA的孫小青同學說,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我深以為然。走進這方校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成長故事,編織著與清華五道口密密麻麻的情思。2004年,我國科技和財經戰線的傑出領導人、曾經擔任過國務委員的張勁夫同志出版過一本文集,書名叫作《嚶鳴-友聲》。它來自詩經-小雅的伐木詩中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嚶鳴部分匯集了張老自己的22篇文章,而友聲部分則收入其多位友人的17篇文章,包括在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方面頗有造詣的杜潤生和吳江同志的論文。為什麼要和同學們說這些?其實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在五道口收穫真摯的師生情、同窗情,找到志同道合、相互扶助的同路人,沿續前輩之路,承領師長教誨,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自身奮鬥匯入時代進步大潮,如此這般才能以堅定的步伐走出人類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把追求真理的拳拳之心堅持到底。邱勇校長在全校研究生開學典禮上強調,成就人生理想,既需要有兼濟天下的志向,更需要有躬行不輟的作為。的確,古人尚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追求,何況我輩乎?我堅信,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道口學子不會做過客,更不會當看客,而是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敢於做時代的先鋒,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思想在為國家和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44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人離開了我們,他曾說過一句最惜時的金句,我想以此與同學們共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