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兩會進行時
今天,小魚繼續帶領大家
了解來自蘇州的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提出了哪些建議、提案
讓央媒、省媒等主流媒體
紛紛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平:
整裝再出發,向高質量發展標杆轉變
5月25日
在交匯點匯客廳欄目中
全國人大代表
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
寫下「凝」和「聚」兩個字
滑動可查看
李亞平:「凝」神「聚」力再出發 奮力奪取雙勝利
「蘇州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凝結著全市人民的努力和付出。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蘇州作為經濟大市,必須聚集全球產業創新要素,用開放為蘇州一切工作賦能。」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認為,蘇州要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重點就在「凝」和「聚」,「這是兩個字,也是一個詞。我們必須凝神聚力,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危與機的辯證法,看到『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來凝聚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凝聚共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通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這是制度的優勢、團結的力量、人民的勝利,也為蘇州更加奮發有為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
凝聚力量。蘇州迅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果斷出擊,確保了各項舉措全面及時到位。截至目前,蘇州已連續近100天無新增確診病例,87個病例已於3月10日全部出院;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例,已全部治癒出院,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同時,先後派出5支醫療隊共349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一線。組織協調相關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防疫物資,堅決服從中央統一調配,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彰顯蘇州擔當。
凝聚智慧。面對挑戰,既要有頂住壓力的勇氣,也要有改革發展的智慧。蘇州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加大對當前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蘇惠十條」「惠外十二條」「惠農十條」「惠服十條」等,推動復工復產,對衝疫情影響,堅決託牢經濟底盤,保住產業鏈條。值得一提的是,相關創新做法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肯定。
凝聚人心。得益於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蘇州幹出了企穩向好的發展態勢,也拼出了逆勢上揚的諸多亮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以市場主體的強勁增長為例,截至4月底,蘇州市場主體達到201.7萬戶,同比增長22.7%。蘇州市場主體總量從2009年8月的50萬戶,到2016年2月的100萬戶,用時6年零6個月;而從100萬戶到200萬戶,僅用時4年零2個月。
李亞平說,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而蘇州與「兩個一百年」目標緊密相關。蘇州是用實踐印證鄧小平同志小康構想的地方。1983年2月,鄧小平同志到蘇州等地調研,實地考察「小康」目標的可行性。他從蘇州看到了實現「小康」目標的光明前景,並以蘇州發展為例證,系統闡述了「小康」目標的內涵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構想。蘇州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勾畫現代化目標」殷殷囑託的地方。早在2009年習近平同志就提出:「像崑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再次強調了這一要求,對蘇州探索現代化寄予殷切期望。
「站在『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蘇州以什麼樣的姿態來決勝全面小康,以什麼樣的姿態來開啟現代化新徵程?蘇州的答案是開放再出發!」李亞平說,召開營商環境創新大會,推出「蘇州營商環境3.0版」;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將生物醫藥作為蘇州的「一號產業」來打造;蘇州市旅遊促進大會重磅推出「姑蘇八點半」文旅夜經濟品牌;蘇州產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活動突出強鏈、補鏈、固鏈,全力打造世界頭部工廠;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打造「就在蘇州」品牌……今年以來,蘇州瞄準雙勝利,全力保進度,奠定全年勝。
李亞平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為的就是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具體到蘇州,我們將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毅力,打造生物醫藥等地標產業,努力為軟體集成電路、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新型顯示等產業插上搏擊藍天的「翅膀」;我們將以「春泥護花紅」的工作態度,全力架起資本與技術的「連心橋」,打造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優化土地、人才要素配置效率,為優質項目提供廣闊空間;我們將以「會當凌絕頂」的全局視野,前瞻強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三鏈」整合,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
也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起步之年
5月24日,交匯點專題視頻訪談中
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
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
滑動可查看
李亞平代表:整裝再出發,向高質量發展標杆轉變
「強富美高」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領的「航」、定的「向」。如今整裝再出發,我們將勇擔省委賦予的「兩個標杆」重大歷史任務,錨定更高坐標系,加快從高速度發展「標兵」向高質量發展「標杆」轉變。
一是創新發展要走在前列,推動高端要素再集聚、新興產業再升級、體制機制再創新。
二是對外開放要走在前列,用開放為一切工作賦能,拓寬「一帶一路」等發展新空間,全力穩定蘇州的國際市場份額,同時以更高水準開展先行先試,做強蘇州自貿片區、中新和兩岸合作等優勢平臺,建設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塑造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開放門戶城市。
三是動能轉換要走在前列,一方面優產能,創新運用「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服務投資者,聚力做好產業鏈補鏈、強鏈、固鏈大文章,打造10個千億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同時強化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為產業升級留好空間。另一方面擴內需,加強「兩新一高」建設,狠抓項目有效投入,培育壯大新興消費亮點。
四是民生共享要走在前列,把重點放在科教、文化、健康、生態等領域,推動優質資源普惠共享,努力把蘇州打造為「現代國際大都市、幸福美麗新天堂」。
全國人大代表吳惠芳:
讓保護長江成自覺行動
5月26日《人民日報》中
發言席欄目《讓保護長江成自覺行動》
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
江蘇蘇州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
作為生長在長江邊、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全國人大代表,我非常關注長江生態保護。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永聯村對此毫不含糊。
因此我建議,在抓發展、幹工作時,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綜合帳、長遠帳,正確認識綠水青山的價值,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行動。
2020全國兩會開幕前夕,新華網採訪了吳惠芳。作為奮戰在新農村建設一線的基層人大代表,吳惠芳帶領著永聯村在發展路上越走越寬,成為探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先行者,守護著鄉親們的「城市夢」。
全國政協委員吳德沛:
持續推動補短板
5月25日,《人民日報》
兩會特刊報導了
《破解社會難題 為國為民履職(履職故事)》
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
蘇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短板,醫療救治體系不完善、醫護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傳染病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亟待解決。」吳德沛說。
為此,今年全國兩會,吳德沛提交了《關於加強重大疫情醫療救治傳染病體系建設》的提案。他建議,在加強公共衛生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深化運行體制改革的同時,要加強學科建設,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傳染病相關專業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盛小云:
民間藝術彰顯時代風貌
5月25日 《光明日報》中
《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
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盛小雲
蘇州評彈是採用吳語徒口講說的傳統曲藝形式。它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至今不衰。這上百部的彈詞裡寫了不少歷史故事,是對當時時代風貌的一種反映。
所以,文藝工作者,尤其是擁有著廣泛觀眾基礎的文藝工作者們,應該把創作的核心注意力放在反映時代、服務人民上。用自己的作品記錄時代,為人民的歡笑、性情陶冶而努力創作。
全國人大代表王芳:
發展夜經濟,傳統戲曲大有可為
「姑蘇八點半」倡導運用蘇州2500年古城本身的閃光點來推廣蘇州的文化,這正是文旅融合最好的體現,發展夜經濟,傳統戲曲大有作為。
劇場、實景、線上等不同表演空間的特性,必然會對戲曲藝術表演、傳播、欣賞帶來深遠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戴雅萍:
建議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我建議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加強市政規劃建設中公共衛生及醫療設施及配套的同步規劃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公共衛生防控和服務能力。」戴雅萍說,同時也要加強公共建築「平疫結合」功能提升。
比如在新建大型公共場館時,平疫結合設計應納入設計規範,加入大型公共場館設施轉換為應急醫療救治設施要素,提升應急醫療救治設施能力儲備。
全國人大代表段俊:
靈活使用醫保卡個人帳戶資金
根據目前相關政策,員工離職後,醫保沒有及時續保的話,醫保卡將無法正常使用,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段俊建議,應該在個人最需要的時候,允許靈活使用醫保卡個人帳戶裡的錢。同時,要將健康體檢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做到防未病治未病。
全國政協委員宋青:
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工作
……
除了代表委員大家談
《中國青年報》還開展了兩會青年說
蘇州90後被點讚啦!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團工委集結25名青年,組建了一支「青葑突擊隊」,大伙兒從年初二便返崗至今幾乎沒有休息過。他們白天是基層社區一線的守門人,晚上是口罩生產車間的臨時工,最忙碌時,一天要工作15個小時。
婁葑街道星灣社區團支部書記陳旭說:「雖然會面臨很多風險,也會有很多疲憊的時刻,但是還是會選擇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面,用青春和熱血去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
原標題:《蘇州市長寫下了這兩個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