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耳朵發癢聽力下降,竟是因為耳朵「發黴」了

2020-12-17 法制雲播報

正值梅雨季,28歲的女白領小楊最近經常耳朵不舒服、發癢,還出現聽力下降的情況。最近,她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竟發現,原來是耳朵「發黴」了。

28歲的小楊家住漢口後湖,平時特別喜歡掏耳朵。夏季天熱,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洗澡洗頭,之後就習慣地用挖耳勺掏一下耳朵,有幾次還把耳朵掏出了血。從上周開始,小楊老感覺耳朵裡很癢,像有東西堵住一樣悶悶的,特別難受,用棉籤去掏又很疼。她平時工作跟客戶打電話溝通比較多,這兩天在打電話的時候,她總是聽不清對方講話,覺得聽力下降了,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耳鼻喉科醫生經耳內鏡檢查發現,她的右側耳道充血腫脹,耳道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白色絮狀物體,醫生診斷她患上了黴菌性外耳道炎。

醫生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到,小楊平時有掏耳朵的習慣,而她這次耳朵裡「長黴」與這個習慣有很大關係。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陳偉介紹,黴菌性外耳道炎一般多發於夏季,在夏季市民出汗、洗澡較多,在梅雨季節水分本就不易蒸發,加上外耳道內部比較狹窄,容易進水或積存分泌物,易滋生黴菌。如果市民再用不乾淨的手或者不乾淨的器具掏耳,或者在掏耳過程中損傷外耳道的皮膚,更容易引起感染,引起黴菌性外耳道炎。

陳偉表示,耵聹為外耳道分泌物,俗稱耳屎,對耳朵有保護作用,它與外耳道的耳毛一起,可以抵禦細菌的侵入。耳朵本身有自潔功能,頻繁掏耳朵不僅會破壞正常耳毛功能,還能損傷外耳道的正常皮膚黏膜組織,使外耳道內正常環境失衡,容易引發黴菌、細菌感染,嚴重的會造成耳膜穿孔,影響聽力。

他建議市民,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持耳道的乾燥,平時洗澡、遊泳的時候,如果耳朵進水了,可以側身讓水流出,再用棉籤輕輕擦拭或使用電吹風吹乾進入耳朵裡的水;遊泳的時候可以用耳塞保護耳道;平時不要頻繁地掏耳朵,更不能用尖銳或者不乾淨的挖耳工具等。

來源:楚天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耳朵「發黴」聽力突降?專家:梅雨季不要頻繁掏耳朵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劉姍姍)正值梅雨季,家裡一些東西特別容易受潮發黴,但28歲的小楊萬萬沒想到,最近因為耳朵不舒服發癢、聽力下降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耳朵竟然「發黴」了。28歲小楊家住後湖,夏季天氣炎熱,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洗澡洗頭,之後就習慣地用挖耳勺掏一下耳朵。從上周開始,小楊老是感覺耳朵裡很癢,用棉籤去掏又很疼,這兩天在打電話的時候竟然開始聽不清楚對方講話,明顯覺得聽力下降了,這才著急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
  • 耳朵癢別忽視,或是耳朵「發黴」了,緩解方法看這裡
    很多人平時總會莫名的感覺到耳朵發癢,如果經常有耳朵發癢這種現象應該尋找具體的原因,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改善,耳朵發癢表現才會好轉。否則持續的耳朵發癢,除了影響正常生活之外,還會感覺到局部難受,而且耳朵發癢也不排除是疾病引起。
  • 耳朵一直癢,還有分泌物,醫生檢查發現「發黴」了
    陰雨潮溼地方的東西很容易發黴,這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耳朵長黴,就讓人很奇怪!最近深圳的「西施」小姐姐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耳朵一直癢,晚上還會有分泌物,很擔心患了什麼病,就來到深圳大學總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告知:是因為發黴了!
  •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耳朵聽力下降恢復方法首先要找出聽力下降的病因,其次針對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如果是內耳疾病引起的,包括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迷路炎等等這些疾病,那麼聽力有部分病人可能恢復不好。 如果是因為鼓膜的穿孔、聽骨鏈的破壞,或者是聽骨鏈的固定等結構的破壞導致的,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結構的重建來恢復聽力。
  • 如何保護耳朵?|耳朵|中耳炎|聽力下降_網易新聞
    身體周刊:哪些因素會導致聽力損害,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耳朵?殷善開:影響聽力下降的後天因素有很多:1.中耳炎可造成鼓膜穿孔,損壞聽骨鏈引起傳導性聾。我們要重視耳朵和聽力的保健,預防中耳炎。
  • 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時間:2016-12-13 10:39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生活中我們對耳朵的運用十分頻繁,很多朋友或許大概了解一些聽力方面的知識,但還是會疏忽對耳朵的保護。
  • 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時間:2017-03-19 15:16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生活中我們對耳朵的運用十分頻繁,很多朋友或許大概了解一些聽力方面的知識,但還是會疏忽對耳朵的保護。
  • 為什麼耳朵發癢沒完沒了,卻掏不出耳屎?是你的方法錯了,快改
    「之前很愛挖耳朵,有幾次都不小心掏出了血。」「沒想到因為愛掏耳朵,耳朵裡『發黴』,聽力也下降了,跟客戶打電話總聽不清對方說話。」28歲的白領小楊很喜歡挖耳朵,但是沒想到挖著挖著聽力下降,才趕緊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
  • 為衝業績,女白領熬夜加班累得耳朵嗡嗡響 年底突發性耳聾患者扎堆
    通訊員供圖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劉姍姍 記者祁燕)父親突發重病住院,兒子心急如焚,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耳朵聽不見了;年底衝業績,32歲女白領熬夜加班幾天後,左耳嗡嗡響,聽力明顯下降。這幾天,醫院接診的突發性耳聾患者明顯增多,其中不少是因為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所致。
  • 耳朵裡經常發癢,不是耳屎多,可能是這4種「情況」引起的!
    因為耳朵裡面分布著成千上萬條神經,平時如果不注意保護耳朵的話,可能會損害這些神經,如果經常用手或者是娃兒少去掏耳朵的話,就容易使耳朵中的神經受到損傷,引起聽力下降或者耳鳴的情況。在平時有一些人可能會出現耳朵發癢的感覺。給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有些人以為耳朵發癢只是因為而是太多導致的,所以經常去掏耳朵。其實耳朵發癢還可能是身體疾病的一個信號。
  • 耳朵奇癢無比,裡面竟發黴?這個習慣很多人都有
    通俗點說,就是耳朵裡竟然「發黴了」!經過醫生詢問,發現小思前幾天去當地一家採耳店享受了一次採耳服務。「當時覺得很舒服,但幾天之後就後悔了,」小思說,他老感覺耳朵裡很癢,而且像有一層紙堵住一樣悶悶的。「這兩天在聊天時,也總是聽不清對方講話,覺得聽力都下降了。」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真菌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以麴黴菌、念珠菌、青黴菌及毛黴菌。
  • 陽江一男孩耳朵裡竟發黴長毛,一檢查才發現……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總說聽不清楚,耳朵很癢,不知道怎麼回事?」近日,一位媽媽帶著12歲的兒子到市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診室就診。醫生檢查發現,男孩雙外耳道腫脹、充血明顯,上皮與菌絲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診斷為真菌性外耳道炎。
  • 耳朵發癢,別不當回事,可能是這3種病的表現,不妨了解一下!
    耳朵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部位之一。耳朵主要是負責聽覺的。正是因為耳朵的存在比較起別的器官來說可能沒有那麼強,但是耳朵也是非常脆弱的,在我們的耳朵裡分布著很多的神經,容易受到損傷,所以在平時對耳朵的養護也不要忽視。人們經常會感覺到自己的耳朵發癢,但是往往卻沒有太在意。
  • 耳朵發癢≠耳屎多,可能是這些因素在「作怪」!
    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中提出,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問題,接著出現了顱內感染,差點危及生命。很多人都會有掏耳朵的習慣,但是掏完之後覺得耳朵越掏越癢,有時還忍不住用手指甲去摳。
  • 耳朵經常發癢,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很多人都忽視了!
    同時耳朵也是比較脆弱和敏感的,雖然它具備強大的功能,但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由於耳朵裡面有成千上萬的神經,所以對於平時經常的用手挖耳朵這類看似簡單的行為,如果不小心卻很容易導致耳朵中的神經受到損傷。導致聽力下降,導致耳朵引起炎症,還會出現耳鳴的危險。
  • 總是感覺到耳朵發癢,但掏不出耳屎,是哪裡出了問題?要重視
    說到耳朵癢,很多人都有過這方面的經歷,感覺到耳朵發癢,忍不住拿起掏耳勺去掏耳朵,但是,就算再掏耳朵,也掏不出耳屎。過不了多久,耳朵發癢的感覺又再次襲來,有時,甚至會伸出手指頭進去掏耳朵,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 一隻耳朵有聽力下降,需要佩戴助聽器嗎
    現如今助聽器已經逐漸被大眾知曉,但是還是存在很大一批人對耳聾的不重視,他們覺得耳聾只是小事,小毛病,沒必要去管他,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問題,一隻耳朵有聽力下降,需要佩戴助聽器嗎?
  • 耳朵總是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可能是4種情況,別忽視了
    耳朵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聽覺器官,關於耳朵發癢,很多人都深有體會,一旦出現耳朵發癢,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挖一挖自己的耳洞,這樣就會挖出很多的汙垢。一般來說挖完之後,發癢的情況就會隨之而緩解。但是有很多的人卻有一種奇怪的情況,那就是發現自己的耳朵總是發癢,在掏的時候卻什麼也掏不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耳朵總是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
  • 耳朵發癢,儘量別忽視,或許與這3個原因有關,提前了解一下
    耳朵是我們身體聽覺的一個重要來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因為到耳朵受傷的時候,我們就聽不到任何的聲音,生活就會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耳朵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發現,耳朵不自覺的就會出現發癢的情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吧。
  • 耳痛、流膿、聽力下降,中耳炎預警,耳朵也會生病
    耳痛、流膿、聽力下降,中耳炎預警,耳朵也會生病 2020-12-20 0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