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積極爭取三條鐵路過靜設站規劃建設
2017年
2017年靜海區緊緊圍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進京津冀健康產業基地建設,科創小鎮等項目籤約落地,北師大附屬學校等項目開工建設,康寧津園二期等項目投入運營,京冀企業來靜協議投資累計達343億元。廊坊銀行開業,各類商業銀行累計達18家。打通與河北省之間的4條「斷頭路」,靜海通用機場項目積極推進,津滄城際、濱石高速確定途經本區並設站。醫療、健康、環保、司法、文化體育、公共服務等領域協同發展成效顯著,為本區帶來的全方位、歷史性變化正在日益顯現。
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堅持規劃先行,啟動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新增市際公交和區內公交線路7條,67部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完成城鄉輸變電新改擴建工程,提標改造6座汙水處理廠。建成地下綜合管廊2.2公裡。完成11個低洼片區、120條街道裡巷、900戶農村危房改造提升。維修改造鄉村公路102公裡,完成團大路東延等4項路橋工程。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實現全覆蓋。開展「迎全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實施重點道路綠化、街景立面整修等工程,東城垃圾填埋場加快治理。清理違法用地1300多畝,為歷年最多。大力清除國省幹道「馬路餐車」,創建2個美麗社區、26個美麗村莊。子牙示範鎮8376戶落實搬遷,西邊莊、靳莊子等城中村、平房片區改造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8年
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8年,靜海區將著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抓好服務機制對接。充分發揮商會、協會等民間組織作用,舉辦「品味靜海·京津冀年貨節」、京津冀民營企業家論壇、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論壇等,推動民間交往和對口交流常態化。
抓好公共服務對接。以天津健康產業園為依託,加快引入京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構建面向京津冀的大健康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海關、檢驗檢疫等功能作用,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人才等方面一體化,促進各類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
抓好綜合交通對接。紮實推動「1123」工程:積極爭取靜海通用機場獲批建設,發展航空配套產業,打造京津冀地區通用航空公共服務重要節點;積極推進白洋澱—大清河—獨流減河—渤海灣河道水系貫通,豐富自然旅遊資源,形成文化旅遊新通道;積極推動濱石高速開工建設、津雄高速途經本區並設站;積極爭取津雄城際、津滄城際和南港鐵路二線三條鐵路規劃建設、過靜設站,打造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地。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不斷壯大科技企業陣容。放大政府引導母基金作用,引進一批高新科技企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以上。推進新一輪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行動計劃,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引導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1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到2020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2%以上。積極培育生產力促進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不斷壯大創新人才陣容。出臺《智慧財產權強區實施方案》,優化創新生態體系,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本地應用轉化。深入推進新型企業家培養工程和「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讓各類人才有地位、得實惠。大力實施「梧桐工程——人才引進計劃」,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以真心實意、用真金白銀吸引各類人才,讓他們在靜海留得住、幹得好、過得順。
完善園區管理體制
全面提升重點園區發展水平。天津健康產業園加快發展健康裝備、醫學養生、休閒養老、體育健身等產業,積極推進血液病醫院、糖尿病醫院等建設,啟動天津醫科大學一期和天津體育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三期建設,打造健康產業高新區。靜海國際商貿物流園加快海吉星農產品配送區和尚藥堂等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入20億元。大邱莊鎮實施「騰籠換鳥」,引進高端製造、研發中心、總部經濟、現代服務等高新企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唐官屯鎮打造裝配式建築產業示範基地,新改擴建210個裝配式建築村級活動場所。陳官屯鎮規劃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園,加快區內食品加工企業搬遷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規模化、綠色化發展。(記者 耿雅新 通訊員 宋琨)
(責編:韓昱君、魏炳鋒)
天津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李鴻忠在講話中代表市委對大會圓滿成功表示祝賀,向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體代表致以感謝和敬意。他說,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是一次高舉旗幟、統一思想、凝心聚力、提神鼓勁、風清氣正的大會,充分體現了我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果。【詳細】
天津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閉幕會議號召,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天津市委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放思想、創新競進,實現中共十九大描繪的新時代宏偉藍圖而不懈奮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