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晚上好~
產後出現婚姻問題就大談特談性別對立?
那可能只能做一場辯論會了。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憑啥就問怎麼當的媽?」
同樣一個問題,有人講的連魯迅聽了都直呼內行,有的人談到了中華千年的傳統。
生理帶來的差異在短時間內,仍然無法用科技的手段改變。
傳統上來說,我們大家在生育這一階段,仍然是女性負責生育,男性負責賺錢養家。
生孩子、懷胎十月、分娩就像打斷12根肋骨、產前產後至少3個月無法回到崗位。
產後半夜餵奶、帶娃更是摧殘身心,偶爾還有公婆來「指點江山」。
奶粉錢、月嫂、孩子的早教班、興趣班、學區房、家庭的開支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很多自媒體喜歡將男女關係對立,好像這樣就能得出結論了,「喪偶育兒」、「孩子他爸無用」、「全職媽媽警告」等等。
讓很多人看完就恨不得回家就把婚離了,做獨立女性,或者馬上回家和另一半battle。
但實際上除了提供憤怒的情緒發洩外,依然沒有解決問題,日子不會因為一篇文章終止。
事實上,產後爸爸媽媽都在這個新角色中試著成長。
因而,在這一階段出現問題很正常。
袁詠儀也在節目中吐槽過自己生娃後情緒不穩定,和好好先生張智霖吵架,覺得老公不願意幫忙。
節目中張嘉倪包文婧也紛紛表示深有同感
總是感覺自己很委屈,即使家人幫忙也依然會吵架。
為何成為新手爸媽的這一年婚姻狀態會出現問題?
1)經常爭吵?警惕抑鬱症
在抑鬱症這件事上,不僅媽媽容易得,爸爸也有較大概率患病。
與媽媽患病原因不同的是,新手爸爸會因為工作經濟上的壓力、夫妻雙方的親密關係改變、雙方健康情況等患病。
很多時候,看他/她不順眼,大概率就是因為這個了。
因此,作為新手媽媽新手爸爸,一定要注意對方的情緒,如有情緒問題,一定要積極採取措施。
2)一人生娃,兩人長胖
新手媽媽很辛苦,每天餵奶帶娃但是體重遲遲沒有下降。
而陪伴了孕期和月子的「垃圾桶」爸爸的體重也逐漸增加。
數據表明,孕期體重的增長對自我認同感有嚴重影響,體重增加容易帶來自卑煩躁的情緒,這時候對方無意識的一句話,可能都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3)輿論的壓力
我國社會中一直以來對母親的道德及行為要求都比較高,但對父親的要求則大多在經濟、社會地位上。
在實際生活中,爸爸受到額外增加的經濟壓力和媽媽受到的職業發展、角色轉變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又加上很多人習慣把因為壓力產生的矛盾歸類為男女性別的矛盾,從而更是大大引起了「恐婚」「仇女」「仇男」等情緒。
4)自我犧牲感太強
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認為對方做的不如自己,抓住對方的細節深挖。
很多爸爸覺得自己承受了工作的壓力,每天回家寶寶一直哭也影響了自己的睡眠,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犧牲了職業發展前景,從懷孕開始就很辛苦,每天都沒有完整的睡眠時間,還要面對身材走樣,覺得自己付出的太多了。
雖然的確無論是新手爸爸還是新手媽媽有這樣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擁有這樣的心態,會不斷增加自己內心的不公平感,不快感。
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由於對方的一個小舉動,開始敏感,開始懷疑對方對自己的感情;是否因為對方做的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開始覺得不幸福。
5)熱衷於比較
從小我們都知道「隔壁家孩子」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但是在婚姻中尤其是在產後,我們總是忘了這一點。
你看看隔壁床的媽媽奶水那麼多,隔壁老王家媳婦聰明能幹自己帶孩子還做微商養家,隔壁老李溫柔體貼每天幫老婆洗衣服,同學老公今年升職又加薪。
雖然我們都想讓孩子用上最好的、吃上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校、學最高級的興趣班,但是過分的期許很大的可能會讓一個家庭對內產生矛盾。
這也是很多婚姻以及家庭出現問題不幸福的原因。
除了一些我們常見的「勸分不勸合」、「建議離婚」外,我們應該如何來幫助大家處理新手爸媽的家庭關係及夫妻感情?
1)增加家庭整體認同感
明確雙方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好。
面對現實,一致對外,而不是窩裡橫。
可以就未來定一個個小目標,並共同為了目標而努力奮鬥。
2)分工合作
社會中很多男女對立的問題,來源於社會傳統分工習慣。
在社會層面上,有人擅長種植,有人擅長科研。
婚姻就像開公司,夫妻雙方都是為了公司服務,但是單獨強調自己的貢獻,公司很有可能開不下去了。
而且在家庭中,我們繞不開的一件事:在生孩子這件事上,男性就是不如女性。
因此在傳統分工中免不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習慣。
但是我也想提醒廣大男性,抽點時間在另一半的身上。
現在很多醫院護士都會主動教如何護理寶寶,只要花點時間了解生育和學習帶娃,就能大大降低另一半的痛苦,也更能體諒對方的辛苦。
很多女性覺得婚姻不幸福的歸根究底都是分工的問題,覺得自己為家庭貢獻了太多,而自己的合伙人更像一個摘桃子的人,就播了一顆種,桃子一熟就來和你分成果。
3)學會提需求
除了一味的奉獻外,更要讓對方為你、為這個家庭做點什麼。
很多媽媽都吐槽過,老公一回家就開始打遊戲,一點眼力勁都沒有也不幫忙帶孩子。
學會提需求,給下班後的老公安排「業餘活動」,覺得累就讓他陪娃睡一會,衝個奶粉,曬個衣服,換個尿布等,讓他好好和寶寶培養感情。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他做的不好就挖苦他,反而要鼓勵他:「你第一次就做這麼好啦,下次就交給你了」等等。
千萬不要讓他「猜」,相信我,他絕對猜不到你想要他幹嘛。
4)共同進步
生育後,爸爸和媽媽的共同交流的時間就變少了。
可以一起學習育兒知識,既有助於雙方在育兒問題上達成共識,又能讓雙方增進感情。
也可以每天下班後帶娃散散步逛逛街,來達到減肥減重的的目的,同時還能增進感情。
5)愛自己
為什麼會抱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償失,原因在於我們總是低估了家庭成員的愛和價值。
把為別人付出的心態,轉變為愛自己後將自己的愛與他人分享的心態。
例如:我喜歡做飯,是因為我自己每天需要按時吃飯,而多做的部分,另一半吃完之後對我的誇讚,讓我很快樂。
我喜歡餵奶,雖然很辛苦也很痛,但是看到寶寶的滿足的臉就覺得很幸福。
每天工作很累,但是下班後可以看到老婆和孩子就覺得很幸福。
等等,諸如此類,一旦以自己為中心後,遵從本心做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你就會成為一個充滿愛的能量的人,這樣家人才能感受到你的愛。
6)精神勝利法
養孩子真的很累,寶寶動不動就哭。
作為媽媽/爸爸當然應該給寶寶記錄下來,以後在寶寶每次慶祝時循環播放啦!
看看現在哭哭啼啼的小寶貝,我已經能想像到以後結婚時婚慶上看視頻的溫馨(尷尬)了。
趁寶寶還小,趕快幫他記錄美麗的「第一次」吧!
最近,GAI對剛出生的寶寶說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他能看到老婆的付出,也希望自己以後給老婆更多的愛。
我覺得這是新手爸媽應對新角色變化的標準答案:給對方更多的愛,重視對方的付出,自己也為這個家庭付出。
這才是一個和諧的、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家庭氛圍及成長環境。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家庭的和諧美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兩個人一致對外才能越來越幸福。
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就不相信愛,你看中國最帥男人的婚姻還好好的。
撰文:冬至媽媽、Jiya
編輯:JoJo
視覺:達慄玩、 bodan醬
圖片:《新生日記》、網絡
參考資料:
[1]爸爸也會患產前或產後抑鬱[J].健與美,2017:99-99.
[2]唐海波,胡青竹.親密關係中的二元壓力與應對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5:41-47.
[3]劉婷.犧牲動機對親密關係質量影響的文獻綜述[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