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人都非常的熱愛在家中養寵物,讓小動物陪伴我們生活。那在古代的時候,古人會不會養寵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哪一種生物生來就是被人們圈養的。我們現在所養的寵物都是由古代人組建的把野生動物馴化成了家養寵物。那麼在古代,人們又通常會養些什麼動物呢?原來古代的寵物也是五花八門。
01狗
從寵物史的角度而言,最先陪伴人類的是對人類忠心耿耿的狗。狗的祖先是狼,是被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其馴化歷史至今也有上萬年了。根據考古研究表明,最早馴化狗的地方是在我國的南方。也可以這麼說,我國是名副其實的狗的最早的故鄉。
當然,古人最早馴化狗並不是為了把狗當寵物養,而是為了方便打獵和吃肉。在我們熟知的「鴻門宴」中,挺身而出救劉邦逃出來的樊噲,其出身就是屠狗之人,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漢朝初年,人們還是有吃狗肉的習慣。而到了唐宋時代,狗逐漸的成為了人們的寵物,狗也逐漸從實用性變成了觀賞性的動物。
而在歷史朝代中,最為出名的愛狗人士,一定要屬慈禧了。她在宮中特意設立了養狗處,養了很多的京巴狗,還為這些狗狗配了四個專門的太監來伺候。慈禧的這些狗待遇十分的好,吃的是牛肉、鹿肉,喝的是雞鴨魚湯,比京城的平民老百姓吃的都不知好上多少倍了。
02貓
除了狗之外,與人們最為親近的寵物就要屬貓了。但是在漢以前,我們國家是沒有貓的存在的。而貓最早被馴化也是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埃及,當時的埃及也並沒有把貓當寵物來養,而是把它當神來看待的。
到了後來,隨著文化的流通,國外的貓被引進到了我們這裡。來到我們這裡時,貓的地位也是十分高的,甚至還成為了祭祀時的主角之一。在《禮記》中天子祭天儀式中,都有一個迎貓的環節,之所以這麼做,或許是與人們認為貓可以通鬼神有直接的關係。另外貓還可以抓老鼠,所以「迎貓」儀式也有著祈求滅鼠倉庫充裕的意思。而到了宋朝後,文人也非常的喜歡養貓,這或許是因為貓喜靜,比狗要安靜有關。
03鶴、烏龜
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人們往往會把鶴與長壽、仙人等意境聯繫起來使用。所以擁有這些文化色彩的鶴,也成為了富貴人家圈養的寵物。
除了鶴還要一種代表長壽的動物,也非常的受人們的歡迎,這種動物就是烏龜。說道養烏龜,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在《論語》中就曾說道,魯國的貴族看到烏龜非常的長壽,便將烏龜視為靈物,為烏龜建造奢華的房子給它們住。
古人養烏龜還有另外的一個實際作用,那就是用來檢測水質。古人在打井後,多會在井中放一隻烏龜。隔幾天後,如果烏龜活著,那就說明水質是安全的,如果烏龜死了,那就說明這井裡的水質有問題。
所以,從這多麼多的動物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動物在被人們馴化的初期,大多是因為其具有可以幫助人類更好的生存下去的實用意義,才使得人們把這些動物馴養起來,但是到了後期,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後,這些動物的實用性也便逐漸的減弱了,於是人們便開始把它們當作寵物來養。
而寵物的雛形就是在古所馴養的動物實用性降低後的那個時刻產生了。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頓時漲了很多知識呢?
(資料來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感恩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