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非常時期 非凡學習》
系列活動(七)
同學們,學校的樹綠了,花兒開了,春天來了,我們回歸校園的日子不遠了。
同學們,學校想你們了,老師想你們了,願你們健康、平安。
見字如面,這是一堂特殊的作文課。
我們見不到你們,卻真切地感受到年輕、堅定,感受到你們對真理和良知的拷問。
今早起床感到風比往日更加蕭涼,拉開窗簾,映目雪白,世界也披上白色的戎裝。
我興奮地跑到媽媽床邊,用力地搖著她:「媽,外面下雪了,要不今天讓我們下去吧,都20天沒下樓了」 媽媽微微睜開惺忪的睡眼,嘟囔道:「死了這麼多人,能不下雪嗎?」我聽了這話,身子一怔----有人說雪是世界上最純潔、無瑕、美好的事物;也有人說,雪是這個世上最邪惡的。皆因為她以自己從天而降的白掩蓋了人世的黑。
是、非、黑、白,對於被排斥在消息通道外的我們真的看得清嗎?我們,在政治身份這一欄填寫群眾的我們,收到的消息都是篩選過的我們,身為中國公民的我們,在這一全國攻堅的特殊時刻,應該怎麼做呢?應該做些什麼呢?為什麼一定要在此刻做些什麼呢?
拿起手機,鎖屏第一條新聞「江蘇新增確診人數8人,全國新增確診32人」 。此時此刻,驕傲的人類的生命在以一種數字的、非自然的形式每日消逝著。「一切都是因為那隻華南海鮮市場的蝙蝠」這種說法貌似合乎情理地解釋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但它又掩蓋多少我們看不到的黑暗呢?
我現在不想細講,因為即使現在我發聲了,也叮不醒這頭裝睡的巨獸,此刻的我力量太過微不足道,改變不了什麼。紅十字會依舊將成千上萬份抗災資源堆藏在倉庫中直至腐爛;李文亮醫生們的先前預測仍會被當作謠言;韓紅們的捐贈仍被視作理所當然;香港依舊摧毀可以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機器······
1918年11月7日,即將過六十歲生日的前清民政部員外郎、學者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正在北京大學當哲學教師的兒子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作為公民的我們不是去回答,而是選擇去做一些能讓世界變好的事,而這恰恰就是最好的答案。行動往往比言語更有效果。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裡在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那篇熱情頌揚雅典精神、憲法和生活方式的不朽演講做出了對「公民」一詞的最完美的表達。「公民」稱謂首先意味著作為構成國民之一員的個人與國家之間存在一種憲法性關係。我們在履行公民的義務時其實是履行對國家的責任。400多年前的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責」就是公民的責任。中國——我們的母親,哪怕她過去不好、現在不夠好以及未來可能不夠好,我們都在這片土地上生長。這條大河的澄澈透明,需要我們每個公民,每個人去淘沙,去蕩滌。只有這樣,世界才有可能會更好。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相反,一幅美麗的雪景,每一片雪花都有他的貢獻。
克爾凱郭爾曾言:「大多數人的不幸並非他們過於軟弱,而是由於他們過於強大——過於強大,乃至不能注意到上帝。」
17年前,非典爆發,原因是部分人喜歡吃的野味之中名為果子狸的野生動物攜帶了冠狀病毒;而17年後的今天,新型冠狀病毒再次席捲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起因可能依舊是火爆的野味市場中的某種動物攜帶了這種病毒!作為中國公民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深反思麼?
資料顯示,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消費市場在亞洲,在中國菜的名錄上,你盡可以找到猴腦、熊掌、穿山甲、大蜥蜴.正像順口溜說的,「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吃,水裡遊除的輪船不吃,四條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在外人眼裡,這簡直是飲食恐怖主義。
難怪有人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深不可測的胃。
若你還沾沾自喜,為自己強大的胃驕傲,那麼,這兩次疫情已給了你響亮的耳光。
那簡直不叫胃,是最大的動物墳墓,而人們更沒想到這竟是在自掘墳墓。
所以,在疫情發生後,作為公民,我們的責任應是反思不良的飲食習慣,在國家的引導下齊心協力採取應對措施。
關於飲食,西方提倡的是節約式的飲食方式,像自助餐式,絕不剩餘和浪費;而國人重視的是規格派場,內容上更講究山珍海味——仿佛吃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吃什麼、如何吃。不得不承認中國是美食的故鄉,但這種吃不僅滿足了生理需求,更反映出主人的炫耀心理,兼具「臉面」的功能。大多數人們吃那些所謂昂貴的野味又何嘗不是因為這個特殊功能?而他們的下一代也很可能會錯誤地將「奢侈」「攀比」作為生活理念。這樣的社會還怎樣進步?
因而,作為公民,我們的責任是改變不適宜的飲食觀念和過度消費的生活理念。若只為臉面活著,為別人的看法活著,那消費掉的將是自己的生命。國人熱愛吃野味體現出的還有商家的利慾薰心與食客的盲目無知。就以每年被走私20噸的穿山甲為例,商家極力宣傳穿山甲鱗片具有通乳活血功效。事實上呢?穿山甲鱗片的成分與人體指甲的成分相同。當你得知你竟被騙吃了這麼多年的指甲蓋,是否會為你自己的無知感到可笑?黑心商家們,你們又是否為自己的虛偽而感到罪惡?
因此,作為公民,我們的責任是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掌握最基本的常識,誠信做人。
另外,這種東西方飲食的差異絕非由菜品的豐富與單調決定的,它還與價值觀、生命信仰有關。我國的欲望結構和消費形態太過「物理化」,這與我國的現代理性和「宗教精神」的匱乏有關(王開嶺言)。
「一個族群,一旦少了宗教意緒和理性規範,少了對生靈的普遍尊重和對自然的審美習慣,物質嗜性便失去了牽制,欲望失去了底限。」
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步入工業時代時創造出了「人類中心論」,可在目睹了一系列生態災難後對這種勝天論表現出質疑,於是又創作出「大地倫理」,這是生存倫理學,是富有「宗教感」的生命關懷信仰。《大地倫理》中說:「任何事物,只要趨向於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完整、穩定與美麗,它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它的核心即是宗教倫理。
法律固然重要,但宗教倫理與法律的強制性不同,它作用在心靈與精神上。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信仰宗教,而是我國需要一種「生命關懷」的宗教精神。
我國遲遲才步入現代工業化,這時,我們作為中國的公民,責任是遵守國家法律,同時吸取他國寶貴經驗,找到自己的生命關懷信仰,而不是重蹈覆轍。
當我們都擁有這種生命關懷信仰,野生動物市場就無法經營下去,那我們感染這些病毒的機率將會大大減少。這不僅是關懷動物的生命,也是在關懷人類的生命。
從本次疫情來看,暴露出太多人性的自私與黑暗,如武漢紅十字會僅給與自己關係好的醫院派發大量的口罩,而急需的定點醫院卻收到極少社會捐的醫療物品,於是這些醫院不得不跳過紅十字會,直接向社會求助。這是自私地在拿他人的性命開玩笑啊!這樣的「利己主義」最後傷害的又怎不是自己?當疫情傳播無法控制時,自己又怎會倖免於難?
因此,我們缺乏的正是生命信仰。那麼,我們作為中國公民,責任是繼承我國傳統文化中尊重自然的思想,弘揚仁慈的生命信仰,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風氣,形成正確價值觀。正如西方的「上帝」現已逐漸演變成一種生命信仰的精神角色,一種重視生命的能量,這裡的生命包括天地中的萬物——人類、動物與植物。因此這些國家形成良好風氣,富人更願意過著簡約樸素的生活,將資產用來為社會做慈善,去關懷所有的生命,而不是盡情揮霍。
若人性的自私與黑暗是與生俱來的,那麼,我們作為中國公民,責任便是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堅守傳統文化中的「仁」字,擁有正確的生命信仰,謙卑而節制地生活,將人性在黑暗中點亮。我們更須遵守法律規範,拒絕野味,尊重自然,防止類似疫情的再次出現。
在疫情期間,我們作為中國公民,責任是響應國家號召,做好每個人的本職任務,不可讓視野惟碗口大小,眼光只有筷子的長度,而是要有長遠的眼光,擁有大庇天下蒼生的「仁者情懷」。
作為公民中的學生,我們還須完成好學習任務,建造理性的精神花園,不可隨波逐流,要做到心懷善意、心懷慈悲,尊重生命,擁有足夠的能力肩負起祖國的未來。
也許你說你知道作為公民的責任,那麼,你應深深反思一下——你是否付出了踏實的行動去履行應有的責任,去救贖自己的靈魂,去關懷所有的生命?
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
當我們守護好公民的責任,救贖了自己,才能普度他人。
你有沒有看到過野生動物市場的樣子?——你是匆匆走過,還是覺得好奇?17年前,一場非典,一場由一個果子狸引出的災難,在17年後的今天,重演了。當年,廣東痛定思痛,關停了野生動物市場,並下令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沒想到在另一邊的湖北,卻瘋狂的上演著。人性的惡被赤裸裸的暴露出來。疫情瘋狂後,人們大肆追殺吃蝙蝠的人,我們可以說這是無聊鬧的,這些看似正義感十足的義憤填膺的背後,除了荒唐,還有什麼?伏爾泰曾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我們看到別人吃野生動物,明知對方在做違反法律的事,我們總會告訴自己,關我什麼事,法律會來制裁他的。於是疫情爆發了。這僅僅告訴我們要愛護動物嗎?事實上,這場疫情告訴我們最深的教訓是,沒有人是與我們毫無關聯的,那些陌生人的事,無形中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一個人吃了蝙蝠,賠罪的卻是整個人類社會。當我們此時才站出來,把那些人遊街示眾時,真的是荒唐至極。什麼是公民的責任,很多人不是醫生,不是記者,我們沒有必要衝在第一線。該「守護」的,是那些本該存在,我們可能丟掉了的東西,我們不把它當回事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這些東西需要守護。我想說的是——站出來!雅斯貝爾斯相信,世上的一切罪惡,都應不惜生命的去阻止,否則,只要自己活著,都具有著責任。正如他所說:「在所發生的一切罪惡中,每一個人都是同謀共犯。」我們是否缺乏了站出來了勇氣和能力?我們是否忘了,這也是我們的責任。病毒的肆虐,我們每個人都是禍首。海明威說:「所有的人是一個整體……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病毒終會過去,寒心的,是人們的遺忘。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一個社會的溫度和責任感。關於責任,有人會說戴口罩,有人會說發展科技報效祖國,有人說愛護自然,這些都是責任。但是你是否站出來,卻是沒有法律可以約束的。一個國家所賦予公民的權利,是一個公民能做好自己最基礎的一步。這才是解決一切的根本,深深扎植於內心。困難永遠都在,如果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息息相關,就不會明白那些站出來的人,是他們的小小舉動,長正了一個社會的風氣。如果沒有人去扶,再正的樹也會長歪。當社會裡人人自危,誰都沒有想到當初只是你的一句話,一場災難可能就會避免。還有野生動物在出售。還有人在買賣,疫情過後,還有多少人能記得站出來,還有多少人能知道,你的行動,就是在拯救你自己,拯救這個國家,甚至世界。冬天終將過去,春天也會到來,這個世界溫暖的愛,是一個個白衣戰士的生命鋪就的。是他們在替我們償還。守護住我們最初的責任和權利,守護住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生命,守護別人,就是守護自己。
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相關。」一個人沒有擔當,就沒有骨頭,一個人不懂得承擔責任,就永遠不會長大。我們的孩子只有懂得責任與擔當,大家與小家,才有了希望。
這個世界不缺有錢人,不缺有文化的人,缺的是那些真心、正義、勇敢和善良的人。
願我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