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天燈一片明
——嶽陽市南湖新區天燈咀徵拆攻堅走筆
徐典波 易循宇
「天燈咀徵拆籤約任務全部『清零』!」
12月26日12時58分,嶽陽市南湖新區天燈咀棚戶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傳出「捷報」:半年時間,781戶居民房屋徵拆籤約任務全部完成,創造了棚戶區徵拆的又一個「嶽陽速度」。幾年後,這裡將崛起嶽陽首條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南湖景區天燈咀片區景點!
天燈咀片區景點承載了嶽陽市民怎樣的夢想?在天燈咀項目指揮部,一幅山水環繞的整體概念性規劃圖,描繪出其未來的勝狀——
從雕梁畫棟的嶽陽樓,途經郁郁青青的洞庭古岸,跨過環南湖交通三圈,一路南行抵達天燈咀半島。途中將走過積澱了輝煌過去的歷史遺蹟、承載未來夢想的現代商業中心、溼地公園……天燈咀,這裡將成為嶽陽乃至湘北地區文化旅遊的又一張新名片!
嶽陽樓下,人文薈萃,南湖之濱,鍾靈毓秀。南湖新區因有「東方日內瓦」之稱的南湖而得名,正是這樣一方水土,孕育了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天燈咀半島。嶽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忠雄多次到南湖新區調研指導,並寄予厚望:「城市發展要有戰略眼光,舊城改造要為百姓謀福。」
天燈咀半島屬典型的「城中村」,與秀美的南湖風光已不相稱。嶽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和生多次督戰項目建設。嶽陽市委、市政府要求,要以天燈咀片區開發建設為龍頭,畫好南湖乃至嶽陽中心城區的這張城市新名片。
抉擇已定,刻不容緩。3月6日,嶽陽市副市長黎作鳳主持召開會議,將天燈咀片區項目列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南湖新區管委會作為天燈咀片區項目責任主體。4月11日,天燈咀片區開發建設項目指揮部正式成立,黎作鳳任指揮部指揮長,嶽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萬嶽斌任常務副指揮長。7月,南湖新區啟動天燈咀項目二期建設,徵拆涉及面積750畝、房屋781戶。
「將天燈咀項目作為全區『一號工程』來抓,2017年12月31日前必須完成徵拆任務!」南湖新區吹響了「衝鋒號」。南湖新區工委書記李運帷,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雷欣等區領導班子成員下沉一線,分片掛帥指揮統籌,抽調精幹力量組成九組一辦和15個「五包幹」局室的隊伍,動員全區上下200多名黨員、幹部參與,集中時間、力量,打響了攻堅戰。
這裡,快速有序推進中掀起了一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幹事創業熱潮。
項目啟動後,南湖新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建立了區、街、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相關部門及街道、3個片區打起了擂臺賽,合力攻堅。
白加黑,五加二,是徵拆幹部的工作常態。隨著項目徵拆決戰打響,南湖街道辦事處一支由20人組成的攻堅隊應運而生。面對上門被拒,他們從不言棄,暢通渠道,與徵拆居民拉近距離;得知實際困難,他們搭手援助,排憂解難……12月12日,他們一天籤約了5棟9戶,創下了又一個新紀錄。
這裡,重尺度依法徵收下詮釋著一把陽光操作,公平公正的良心丈尺。
群眾利益重千鈞,只有正確處理群眾的合理訴求才能化難為易。天燈咀指揮部專門設有公示欄,將拆遷人口、面積,安置人口、補償安置資金等信息集中公示,讓每位拆遷居民心裡都有本「明白帳」,贏得了民心和時間。
這裡,真情關懷裡透露出一份心貼百姓、為民服務的暖心善舉。
把群眾當親人,用真心換真情,用行動暖民心,這就是徵拆工作的最大「法寶」。半年裡,此前上門動員居民籤約的一幕幕,拆遷幹部陳四平仍歷歷在目。一片區居民餘細林家的房子不大,家庭條件也不好。陳四平每次上門,餘細林一家都笑臉相迎,但始終沒有表態籤字。陳四平感慨:「我上他家不下50次,就連他家的狗也從追著我狂吠,變得現在見到我搖頭擺尾。」
心中有民天地寬。南湖新區徵拆工作人員的剛柔並舉,使得項目能夠順利地推進,而工作組人員與居民也在拆遷工作過程中結下深厚的友誼。當一幢幢老舊房屋在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中轟然倒地時,拆遷居民紛紛憧憬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曲「天燈美」,引來萬人和。天燈咀片區景點主要項目包括天燈映月、楚風遺韻、一品湘食。規劃尊重自然,梳理了現有自然肌理;依山就勢,順應了原有山勢水文走向;複合布局,豐富了多樣化的城市空間;融合共生,將生態保留區作為公園與城市共存,讓城市透氣,將打造生態宜人、環境宜居、發展宜業的生活半島。
雲問東嶺千重出,樹裡南湖一片明。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天燈咀半島將讓城市回歸山水,讓山水點亮情懷,締造城市新名片的夢想,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