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裡有哪些精妙又漂亮的寫作小詞(6)

2021-02-19 獨霸上海的妖怪

很多同學在準備考研英語、四六級、託福雅思等國內外英語考試時都陷入了一個誤區:盲目追求所謂的「高級詞彙」、「高分詞彙」,不顧單詞的使用範圍語境胡亂套用,寫出的文章要麼錯誤百出,要麼十分生硬,甚至是不知所云。

因此,多年來,在講解外刊精讀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在給大家不停地傳遞一個理念:不要執著於記憶「高級詞彙」,而是要學會玩轉小詞,把你已熟悉的詞彙的各種詞性各種用法都用上,用地道小詞勾勒句子

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地體會到小詞的精巧和實用,我們在公眾號上開一個寫作專欄:小詞妙用,精選一些外刊高頻使用的地道、實用、易學的小詞,帶大家體會《經濟學人》如何通過靈活運用這些小詞寫出漂亮的文章,教大家如何將消極詞彙轉換為積極詞彙。下面是小詞妙用專欄第6期的內容,講解兩個關於「繪畫」的地道表達。

draw 這個詞我們都很熟悉,表示「畫;描繪」,但實際上,draw在英語語境中的表意十分豐富,為減輕大家的記憶負擔,這裡著重介紹draw的幾個高頻詞義,它們的核心意義都與「拖拽;牽引」有關,大家只需要牢記這一點便可輕鬆理解其表意及內涵。

 

「拖拽;牽引」這層含義也不難理解,「拖拽;牽引」這一動作便是源於人手牽引畫筆在紙面或牆壁上行進,因此表示「畫;描繪」draw自然也可以表示「拖拽;牽引」。比如馬車一詞的英文對應表達便可以是a horse-drawn carriage.

1.表示「吸引;使...感興趣」

將某人拖拽至某事物面前,指的便是「吸引某人或「使...感興趣」,英文釋義是:to attract or interest sb.

 

比如我們在韓國N號房事件:匿名聊天室裡的性剝削與奴役|紐約時報中便遇到過draw的這一用法:

Another petition, which asked the government toidentify all customers of online chat rooms operated by Mr. Cho and others likehim, has drawn nearly 1.9 million supporters.

另一則請願吸引了近190萬人參與,要求政府公開所有進過趙周彬和其他類似聊天室的會員的信息

 

再比如2014年考研英語一text3中也兩度使用了draw的這個用法:

Some want to shock, others to draw people intoscience, or to better reward those who have made their careers in research.

有的想要引起轟動,有的想吸引民眾走進科學,或者想要更好地獎勵那些收穫研究成果的人。

 

These benefactors have succeeded in their chosen fields, they say, and they want to use their wealth to draw attention to those who have succeeded in science.

這些贊助人表示自己已經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成功,並希望用自己的財富去吸引人們關注那些取得了科研成果的人士。

以後,我們在寫作中若需要表達「吸引」之意,完全可以用draw來作為attract和interest的替換表達,增加文章在表達上的多樣性。

2.表示「產生;引起某種反應或回應

這一詞義也不難理解,指的是將某種反應或回應對某人體內拖拽出來,或牽引著某人作出某種反應。英文釋義是: to produce a reaction or response.

我們來看一些外刊例句:

 📰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在一篇介紹TikTok深陷困境的文章中提到:

TikTok has drawn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escalating ire, culminating on Thursday with an executive order banning TikTok from transacting with US entities in 45 days.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對TikTok的怒火越來越強烈,這種憤怒在上周四達到頂點:他籤署行政令,將在45天後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TikTok進行交易。

 

📰 NPR News

NPR News 在一則關於美國華裔女演員、嘻哈歌手奧卡菲娜的文章中寫道:

But on the other, Awkwafina/Lum has drawn a lot ofcriticism for her so-called "blaccent," used for broad comedy in her rap career and in the two film roles that helped catapult her to fame: Crazy Rich Asians and Oceans 8.

但另一方面,奧卡菲娜(林家珍)因其所謂的「美國黑人口音」而招致了很多批評。奧卡菲娜在其嘻哈生涯中利用這一口音來造成一種廣泛的戲劇效果,並且在《摘金奇緣》和《瞞天過海:美人計》這兩部讓她走紅的電影中,她用的也是這種口音。

3. 表示「得出;推斷出」

從某事物或事件中拖拽出某種特點的想法或思考,便是「得出;推斷出」,英文釋義是:to have a particular idea after you have studied sth or thought about it.

下面我們看一些英文原版書和外刊裡原汁原味的例句:

📰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在一則關於林鄭月娥的文章中寫道:

Chief Secretary Matthew Cheung Kin-chung said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had been looking into overseas examples of the anti-mask law, and would only draw a conclusion after a full review.

政務司司長張建忠表示,司法部已經在研究海外關於反蒙面法的例子,並且只有在完成全面審查後才會得出結論

✏️draw sth from sth 

表示「從...中得到/推測出...」


📔Conversation with Friends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draw a sustainable sense of self-respect from this relationship you’re in.

從這段戀情中,你將無法長久地獲得一種自尊。

📰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在一則關於富士康的文章中寫道:

That was up 34% from a year earlier and better than a consensus estimate of T$17.95 billion drawn from 13 analysts polled by Refinitiv.

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而且好於路孚特所調查的13位分析師的預期——179.5億新臺幣。

4. 表示向某個方向「移動;行進

被「牽引」著走向某一方向,即向某個方向「移動;行進,英文釋義是:to move in the direction mentioned.

我們一起來看看英文原本和外刊中的例句:

 

📔 River Town

《紐約客》記者、著名作家何偉在其著作《江城》中提到:

Parts of Fuling slowly began to draw into focus. 

涪陵一步步地開始慢慢進入視野。

✏️draw to a close / end

字面意思是「向末尾移動」,即臨近尾聲」

📰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在一篇關於醫學與人工智慧的文章中提到:

This outdated era is slowly drawing to a close as, belatedly,the industry catches up with th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 revolution.

而今這個行業總算開始追趕人工智慧(AI)革命的熱潮,一個落伍的時代正慢慢走向尾聲。

📰 《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在一篇介紹美國媒體界的文章中寫道:

As we draw to a close of President Trump’s first (and last, we hope) term, the mainstream media’s performance in TV interviews hasbeen largely disappointing.

當川普總統的首個(但願是最後一個)任期臨近尾聲之時,主流媒體在電視採訪中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令人失望的。

上文講到,draw作動詞時,其核心詞義與「拖拽;牽引」密不可分,而有「拖拽;牽引」能力的人或事物必然是有吸引力的。因此draw作為名詞時,其高頻詞義之一便是「有吸引力的人或事物」,相當於attraction,英文釋義是:a person, a thing or an event that attracts a lot of people.。

Less well appreciated is that the main attractions of being online are the same for the second half as they were for the first. Socialising and play, not work and self-improvement, are the draw.

不那麼讓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吸引地球上其餘一半人上網的主要原因和前一半人一樣,不是為了工作或自我提高,而是為了社交和娛樂。

The first-tier metropolis are drawing graduate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 hit TV series drew a lot of praise from the audience.
Setbacks can benefit us in the days to come as long as we are abl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m.
任何挫折都可以成為我們日後的助力,只要我們從中總結教訓。
My dreams seem to be drawing closer every time when I stand here.
Nowadays, the biggest draws are those who are good at self-promo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如今,最受人矚目的都是那些善於利用社交網絡來自我推銷的人。
attract sth / sb 👉 draw sth / sb
produce a reaction or response 👉 draw sthinfer sth from sth 👉 draw sth from sthcome to an end 👉 draw to a close / enddraw的用法十分靈活,搭配也十分豐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詞典細來細體會一下。

map 這個詞我們同樣十分熟悉,指「地圖」,關於這一詞義,英語中有個特別好用的搭配表達:

✏️put sb / sth on the map

字面意義是「將某人/某事物放在地圖上」,任何人或事物能在地圖上有一席之地,那麼他們必然是具有重要地位,為人所知的,因此該詞組實際上表示的是「使…有名/變得重要」,英文釋義是:to make sb/sth famous or important.

📰《經濟學人》

The 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helped put the climate-change issue on the map.

小島嶼國家聯盟使得人們重視氣候變化。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在一篇書評中介紹書籍作者時寫道:

She was also put on the map by an author’s photothat showed her in a bright yellow dress, holding a green parasol with flowers painted on it.

她能出名還得益於一張作者照片,照片中的她身著一襲明黃色長裙,手拿一把綠色遮陽傘,傘上還印著花兒。

 

以後,當我們想要表達make sb / sth famous這一詞義時,不妨試試用put sb / sth on the map,既生動又有趣味性。

 

map不僅可以作名詞,還可作動詞,基本義是「繪製…的地圖」,比如:It is quite challenging to map an unexplored region. 為一個未經勘察的地位繪製地圖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

 

繪製地圖的前提是對地圖所含區域了如指掌,充分掌握該地區的所有信息,因此map作動詞時還可以表示「發現或提供信息」,英文釋義是:to discover or give information about sth, especially the way it is arranged or organized.

 我們來看看外刊中的地道例句: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在一則介紹人工智慧不足之處的文章中提到:

This aims to represent a language statistically, mapping the probability with which words follow other words—for instance, howoften 「red」 is followed by 「rose」.

這旨在用統計學的方式來代表一種語言,表現出某個單詞跟在其他單詞後面的可能性,比如,「紅色」後跟著「玫瑰」的頻率。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在一則關於中國強化網絡安全的文章中提到:

Brussels wants to step up efforts to map Chinese electron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bloc, after pressure from Washington andgrowing unease in capitals from Berlin to Tokyo.

繼華盛頓方面不斷施加壓力、從柏林到東京等各國首都的不安情緒日益加劇之後,布魯塞爾方面也希望加大力度摸清中國企業在歐盟的電子基礎設施布局情況。

 

map作動詞時,還可構成一個高頻表達

✏️map out sth

亦作map sth out,out可以表示「到底;完全的」,因此map sth out的字面意思是「將…完全繪製出來」,也就是精心細緻的「規劃;安排」,英文釋義是:to plan or arrange sth in a careful or detailed way.

 

📰 Bloomberg

Bloomberg 在一篇關於香港投資形勢的文章:

They』ve mapped out exit routes, opened offshore bankaccounts and secured overseas passports.

他們已經想好了退路,開好了離岸銀行帳戶,並且拿到了海外護照。

 

📰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在一篇預測未來世界局勢的文章中寫道:

We consider how climate scientists map out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he trajectory of global warming.

我們考慮到氣候科學家會如何詳細闡明全球變暖的軌跡。

 

讀完以上講解,我們來仿寫幾個句子:

All companies want to put themselves on the map andthen boost their sells by live streaming.

各家商家都希望能先出名,之後再來利用直播提高銷量。

 

Authorities should map and the close loopholes inthe judici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is case.

相關部門應該從此次案件出發,找出司法漏洞並加以改正。

 

You cannot write a piece of news report by sittingdown and mapping it out.

新聞報導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寫出來的。

✏️總結

make sth / sb famour 👉 put sth / sb on the mapdiscover or give information about sth 👉 map sth
carefully plan or arrange sth  👉 map out sth

以上就是這期的「小詞妙用」專欄的全部內容,這四個詞都與「繪畫」有關,希望大家能仔細體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詞,化為己用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裡有哪些精妙又漂亮的寫作小詞(9)
    再比如BBC改編的《愛瑪》裡有這樣一句話:do not realize sth可以用be blind to sth替換,那麼大家還記得哪個小詞可以替換realize sth嗎?忘記的同學請戳👉《經濟學人》裡有哪些精妙又漂亮的寫作小詞(7)✏️ turn a blind eye (to sth/sb)turn a blind eye to sth 和中文裡常說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相近,表示「對...假裝看不見」
  • 《經濟學人》裡有哪些精妙又漂亮的寫作小詞(4)
    因此,多年來,在講解外刊精讀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在給大家不停地傳遞一個理念:不要執著於記憶「高級詞彙」,而是要學會玩轉小詞,把你已熟悉的詞彙的各種詞性,各種用法都用上,用地道小詞勾勒句子。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地體會到小詞的精巧和實用,我們在公眾號上開一個寫作專欄:小詞妙用,精選一些外刊高頻使用的地道、實用、易學的小詞,帶大家體會《經濟學人》如何通過靈活運用這些小詞寫出漂亮的文章,教大家如何將消極詞彙轉換為積極詞彙。
  • 招募令 | 經濟學人翻譯組
    有的閱讀為了消遣;有的閱讀為了獲取知識;有的閱讀為了養氣。那麼,有沒有一種「三合一」的閱讀體驗呢?有,那就是《經濟學人》!作為一本歷史悠久,一直以高逼格姿態延續至今的雜誌,《經濟學人》當仁不讓。作為時代新青年的優秀代表們,我們怎麼能不研究學習一下呢?Q1:《經濟學人》是什麼?
  • GRE GMAT寫作要巧用小詞
    在GRE和GMAT寫作的滿分(6分)評分標準中,無論是ISSUE還是ARGUMENT,都會對寫作的用詞提出要求。如在ISSUE 中提到:Uses language fluently, with varied sentence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vocabulary。即語言流利,使用多變的句型和有效、令人印象深刻的詞彙。
  • 《經濟學人》裡有哪些有趣的語言梗?(1)
    《經濟學人》的語言價值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用詞有的地道老練,有的形象可愛,有的又飽含深情;句子有時舒緩悠長,有時又短小精悍、緊促有力;節奏有時迴環曲折
  • 讓閱讀《經濟學人》成為一種享受
    《經濟學人》雜誌自創刊以來,由於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嚴肅又不失詼諧,成為社會精英必不可少的讀物。很多老師更是推薦英語愛好者閱讀《經濟學人》來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英文。不過,很少有學生能夠靜下心來精讀《經濟學人》裡的文章,就算試著閱讀,也會被難詞、複雜的句式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搞得信心全無。
  • 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有哪些?
    雅思寫作中有一些高分技巧需要考生去學習,那麼今天環球青藤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有哪些?希望能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1.individuals,characters, folks替換people ,persons2: positive, favorable, rosy (美好的),promising (有希望的),perfect, pleasurable , excellent, outstanding, superior替換good3:dreadful
  • 《經濟學人》裡出現過哪些經典雙關?
    群裡有位優秀的小夥伴發現了claws and effect這個詞組裡隱藏的雙關。claws and effect取的是詞組cause and effect的諧音。這篇文章的主角是lobster rolls,龍蝦的大鉗子是claws,因此用它替換了cause。暗示鉗肉的品質(因,cause)與消費者評價(果,effect)之間的關係。
  • 【經濟學人】每日一詞 015: ardour/ardor
    今天是陪你學詞的第 15 天,也是七夕節!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幸福!做個快樂小神仙!!![noun] Enthusiasm or passionArdour一詞源自於拉丁語ardere(燒),它指一種往往為間歇性或不甚持久的「激情、熱情」,或可指「熾熱的愛情」。一般搭配for,表示「對.的熱情」。
  • 「earn」在經濟學人中的小詞大用
    今天高齋外刊雙語精讀編輯帶大家一起來看看「earn」這個小詞在實際運用中是如何大顯身手的:本文由高齋翻譯學堂實習生西外MTI研二學生編輯,高齋翻譯學堂雒老師(Joy)潤色定稿。轉載請註明出自高齋外刊雙語精讀。《經濟學人》中在一片介紹馬雲的一篇文章中,在提到馬雲「神一般的地位」時,用到了這樣一個詞「earn」。現在讓我們來進行一下熱身,看一看原文中是如何表達的。
  • 經濟學人寫作:拜登就職後,「美國優先」還能走多遠?
    ,主要學習常見詞彙在法律英語中的用法以及一些好用短語,大家可以舊詞新學,吃透一些詞彙短語的用法。但是文中是該詞的一個生僻意思,意為即將離任的,可以與administration、president、chancellor等搭配。我們來看一下VOA中的例句:
  • 經濟學人精讀-從雀巢咖啡看未來經濟
    They crop up with metronomic regularity.他們的出現是有規律的。crop up:突然出現。寫作要點:寫作的時候用到regularity 時前面可以加上metronomic , 同樣表示規律,加上後顯得寫作更高級;crop up可以替代appear suddenly。3.opaque:不透明的。
  • 英專學姐教你用《經濟學人》暴虐英語閱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本影響力巨大的英國本土雜誌,內容以國際政治和商業財經為主,其文章用詞準確、簡練,且注重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可以說「豔冠新聞外刊」。但它在中國英語學習界,雖推崇者眾多,但真正能讀下來的不過鳳毛麟角。因為真的讀不懂啊!
  • 【經濟學人】每日一詞 008: oblivious
    今天是陪你學詞的第 8 天啦![adjective] Not aware of or not concerned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oneOblivious一詞源自於拉丁語oblivisci(忘記)。Oblivious指一個人不在意、未能覺察、沒有意識到某事,常見搭配為~ of/to sth。注意,oblivious直接對應的名詞是obliviousness。
  • 小詞詳解 | nuance
    ——《經濟學人》Menus are often narrowed to dauntingly spicy dishes, like boiled duck-blood curd and tripe in chile broth, ignoring the great variety and nuance of the cuisine.
  • 最新TE導讀 | 這期《經濟學人》有哪些最值得學的英文?
    日期的《經濟學人》中挑了幾篇文章,兼顧內容和語言,希望你讀得開心,學得充實。導讀的主要內容包括:本期有哪些文章值得重點閱讀?有哪些看點?我推薦語言、內容、話題都有意思的文章。本期有哪些值得學、值得背的英文?我會挑幾處寫得精彩、值得背下來的英文。也會總結一些《經濟學人》中高頻出現的用法,學最值得學的英文。本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好玩的地方?我會從熟詞生義、標題彩蛋的角度找幾處你自己讀時可能會忽略的一些細節。
  • 從5.5分英語菜鳥到雅思4個8,我只讀了經濟學人!
    並且入籍英語水平需雅思6分!         雅思、託福、GRE、GMAT都曾出現過經濟學人的文章,雖然你還是不一定能選對答案,但僅那種熟悉感,就能讓你在緊張的考試環境中放鬆和雀躍!         其次,它就是一個不斷更新的寫作素材庫和詞彙庫。很多文章的主題和論點對於英文寫作,特別是雅思寫作都很有借鑑意義。
  • 經濟學人寫作:百萬產業遠程醫療的崛起
    本周,由Manny為大家分析經濟學人的寫作,主要學習常見詞彙在法律英語中的用法以及一些好用短語
  • 如何像《經濟學人》的編輯一樣寫英語?
    今日福利:點擊文章右下角的 「寫留言 」,回復關鍵詞 寫作 ,領取秘籍:經濟學人寫作秘籍  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 。嘗試翻譯一下:《經濟學人》首刊發於1843年9月,致力於一場嚴酷的鬥爭,一方是勇於向前的理智,另一方是阻擋我們前進的無知,此等無知毫無價值且怯懦。很多同學都是通過閱讀《經濟學人》來開拓視野,提升閱讀能力。然而大家對於能寫出《經濟學人》編輯水平的英語肯定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揭秘一下《經濟學人》的編輯他們是按照一個什麼標準來寫作的。
  • 澳大利亞山火肆虐 | 外媒新聞中有哪些關於火災的精妙英文表達?
    Zoe在這篇筆記中圍繞「火」分析總結了各種相關的小詞和句式,所列例句均選自CNN、NBC等外媒新聞和經濟學人。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在描寫此次澳洲山火的新聞中的好用表達,可用於翻譯、英文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