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中出現明永樂青花熱水瓶雷翻網友 |
想必是古董製造商受到《步步驚心》《宮》的啟發吧,於是鄭和下西洋裝開水用的熱水瓶也在《尋寶》欄目中現身。據藏家聲稱,明永樂青花熱水瓶還沒有膽,裝開水進去要用棉被包起來(用以保溫)。藏品價值百萬。該青花熱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內閣司禮太監御寶、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
《尋寶》中出現明永樂青花熱水瓶雷翻網友 |
網民戲稱,這太監竟然知道現任皇帝的廟號,很有來頭啊?雖然節目現場該熱水瓶遭駁,但仍惹好事網民吐槽。
如此創造力不是第一次有。2011年初,被拍出2.2億天價的一套漢代玉凳成為當年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專家咬牙論證漢代有凳子。這套被拍賣公司描述為「讓今人看後嘆為觀止,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的文物珍品,是周南泉出的鑑定證書。這位76歲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是業內最著名的玉器鑑定專家之一,擁有中國收藏家協會鑑定委員會常委、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東方收藏家協會珠寶玉器鑑定組組長、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欄目玉器類首席專家等眾多頭銜,更有甚者稱其為「玉界泰鬥」。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在網民非議聲中力挺周老,稱漢代玉凳是「撼世國寶」。
當記者幾經周折採訪到涉嫌造假的邳州趙姓老闆時,他才承認所謂的「漢代玉凳」是他組織人用明代材料組裝而成。這套成本價僅為50萬元的玉器,最初本是準備當作高仿真工藝品出售的,因為一些心術不正職業「跑老件」的人、鑑定專家以及拍賣公司的推手們擠著坐到了玉凳上,這個工藝品才穿越到了漢代,搖身一變成了價值連城的「漢代玉凳」。
還有一個假寶貝騙貸的案例。富商謝根榮用零散玉片穿出一件「金縷玉衣」,包括原故宮副院長楊伯達在內五位國內文物界「泰鬥級」專家集體鑑定其為罕世珍品,並給出24億元的估價。謝根榮給了專家幾十萬的評估費。並以此向銀行騙貸7億元,最終銀行的5.4億元打了水漂。
「漢代玉凳」被拍賣出2.2億天價 |
(專訪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
搜狐文化:《尋寶》尋到明朝的熱水瓶,會不會意味著鑑寶類節目不夠嚴肅?你認為節目本身,應該是嚴肅多一些,還是娛樂多一些比較好?
董國強:嚴肅的節目沒有收視率,我覺得就目前來說,寓教於樂是最好的。尤其是當下文化未完全復興的時代,如果沒有插科打諢,少有人會去關心文物。在國民文化認識還不夠自覺的情況下,這是最有效的引人關注的方式。
搜狐文化:說到明朝的熱水瓶,也想到漢代玉凳,一個違背歷史史實的「藏品」,為何能以2.2億天價拍賣出去?
董國強:搞那麼大動靜的拍賣公司,是個什麼樣的拍賣公司呢?即使媒體不報,業內也知道,因為就沒有人把它們當拍賣公司看。這嚇唬不了行業內的人,拍了幾個億,不是真的成交。業內人都知道,收藏和拍賣,要去哪些拍賣公司看圖錄。中國有800多家拍賣公司。舉個例子,20年前,說有個包子鋪賣人肉包子,但是能說其它包子鋪都賣人肉包子嗎?這是個小概率事件。
藝術類專業媒體的拍賣成交價表上,是不會收入漢代玉凳的。這就是專業媒體與大眾媒體的區別。
搜狐文化:還有金縷玉衣詐騙案。雖然金縷玉衣不是拍賣出去的,但被專家鑑定價值24億,最後成了一起金融詐騙事件。
董國強:有的專家不了解目的,可能被人叫過去好吃好喝一番,然後對著藏品就說好好好,但是沒有想到對方是利用這去貸款的,當然如果出具證書,那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網友吐槽:我是太空人,我看到青花瓷… |
(專訪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瓷器專家 《尋寶》專家 王春城)
搜狐文化:《尋寶》欄目中,您覺得為什麼會出現「鄭和下西洋裝開水用的熱水瓶」?這樣的藏品明顯不符合客觀歷史事實。
王春城:《尋寶》欄目的初衷是好的,收藏是好事,但是大眾的收藏程度參差不齊。有些東西,是仿的一點道理都沒有。不是收了藏了就叫收藏。你只要具備一般的常識,就不會犯低級的錯誤。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作為收藏者,你要了解歷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還是有一些。搞收藏要有一定的水準和基礎。但是因為有「利」的問題存在,不收又怕後悔,收了又希望一夜暴富。
收藏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目前來說,收藏作為投資渠道是一個事實,但是對大眾來說,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最重要。收藏就如真正炒股,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別把複雜的事情想的太簡單,需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自然規律。
搜狐文化:說到仿冒品,您覺得仿品到底對後世而言有沒有價值?比如說有歷史積澱的專家,去參與製作仿品,而且還仿的很真,它的原料本身也具備很高的價值。我們都知道,明朝的仿元朝的仿品,也很有價值。
王春城:從歷史上看,和同時期的真品比較,會發現,仿品的價值依然只是仿品。後朝仿前朝,很多,但是多落上自己的年款,來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譬如,這種釉色我不僅能燒製成功,而且燒的更好。它有文化傳承的價值。而我們現在的仿品,卻在不了解古人的基礎上仿的。民國仿的,到現在就已經百年了,但是價位並不高。為什麼呢,為利去仿,和為工藝傳統去仿造,不是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