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迎來兩個好消息
不得不說,時間過得很快,說到華為,如今距離美國在去年5月發布的實體清單,已經有著近一年半的時間。
有人說這標誌著美國正式開始了對華為的打壓制裁,其實這麼說並不嚴謹,只能說是,這是美國開始挑明對華為的打壓制裁。
在實體清單之前,美國就已經開始對華為發難,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孟晚舟事件,但除此之外,美國其實一直以來,都在遊說他國禁止華為。
也就是說,美國對華為在5G上的打壓,其實早有預謀,甚至還能向前推進到2017年,當年美國還扣押了華為的5G設備。
儘管美國採取了很多措施來阻礙華為發展5G,但是不得不說,就連美國自己也低了頭。
例如前段時間,美國就重新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可以合作,但是僅限於制定下一代5G標準的範圍內。
根據媒體報導,由於美國企業缺少與華為的溝通,致使在制定5G標準上,美國企業的參與度很低,正在逐漸被邊緣化。
這就是華為的實力,但是近日,又傳來華為的兩個好消息,而且都是關於華為的電信運營商業務。
首先是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巴西副總統莫朗表示:巴西不會對參與投標的企業採取歧視性政策、限制特定國家的企業不得參加。我們只會根據參與投標企業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以及報價是否有競爭力等因素進行考慮。
同時莫朗還特別強調:華為在巴西市場經營多年,是一家重要的通信設備供應商。沒有華為,巴西 5G 網絡建設將會被延緩。
很顯然,華為在巴西將會大有可為。
而另一個好消息,則來自市場研究公司 Dell'Oro Group的一份研究報告,熟悉該公司的朋友都知道,Dell'Oro Group在電信設備市場的數據統計上非常權威。
這份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整體電信設備市場報告顯示,華為再次蟬聯市場份額第一,擁有全球31%的市場份額。
如果單純地看這一數字,我們並不能看出有什麼端倪,然而如果經過與其他企業的對比以及過往數據的對比,就能看出很多不同。
例如在報告中,作為華為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兩者都只獲得了14%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華為的市場份額,比諾基亞和愛立信之和還要多。
而如果與2019年的數據相比的話,華為的市場份額增加了3%,諾基亞則降低了2%,愛立信維持不變。
2019年時,諾基亞和愛立信的市場份額之和為30%,華為則是28%,也就是說,華為從比兩者份額之和落後2%,發展到現在比兩者份額之和反而還多了3%。
美國這「兩招」失敗了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美國很早就開始預謀打壓制裁華為在5G方面的發展,在實體清單之前,就已經開始在銷售端進行打壓,實體清單則是對華為在供應鏈環節的打壓。
然而在圍繞打壓華為5G方面,美國其實使出了「兩招」,第一招,就是希望通過扶植華為的競爭對手,來打壓華為的市場空間。
很顯然,美國選擇的就是諾基亞和愛立信。
然而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巴西,美國方面曾經表示,可以自主巴西來購買諾基亞和愛立信的設備建設5G網絡。
而早在2019年,就有媒體報導稱,美國也在考慮直接向諾基亞和愛立信提供資金支持,以確保這兩家公司可以向客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條款。
這一切都說明,美國的這一招,就是直接用錢補貼,在補貼客戶上,目前根據媒體的報導,只有巴西這一個案例,但很顯然,巴西並沒有因此放棄華為,也就是說,美國的這招失敗了。
而在補貼諾基亞和愛立信上,目的當然是希望讓兩者獲得更多的市場空間,然而通過上面的報告來看,很明顯,也失敗了。
所以通過這兩個方面來看,美國用錢扶持諾基亞和愛立信的計劃很失敗。
那麼美國的第二招是什麼呢?
這個第二招,就是由美國政府主導推出的OPEN RAN聯盟。
該聯盟旨在分解華為佔有優勢的RAN市場,在傳統的電信設備提供商中,諾基亞的表現最為積極,同時還有美國的通信大廠思科。
然而通過上面分享的報告也都看到,諾基亞的份額不升反降,而且市場份額直接下滑了2%,那麼美國思科呢?同樣下滑,從7%下滑到6%。
很顯然,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OPEN RAN聯盟的諾基亞和思科,並沒有因此就在市場份額上產生奇蹟,反而是沒有參與該聯盟的愛立信和華為,在市場上表現更加搶眼。
這說明,美國利用OPEN RAN來打擊華為5G的這招也失敗了。
其實之前德國電信方面就表示,OPEN RAN是一個長期技術,換言之,OPEN RAN未來怎麼樣不知道,但現在肯定沒什麼建樹。
美國的失敗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我們會說,美國的這兩招會失敗,是在意料之中呢?主要就在於,5G技術太重要了。
關於5G技術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已經有所耳聞,美國司法部長在今年就表示,5G在科技和工業上佔有重要地位,5G技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其實簡單來說,未來國家的GDP增長,5G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角色,這是5G與4G網絡最大的不同。
很顯然,5G網絡絕不是說簡單的提升了一些網速,就像最初電被發現,後來絕不是簡單的用於電燈照明一樣。
5G將可以實現萬物全部聯網,並實現智能化,其結果就是生產效率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然而在5G技術上,華為是被公認的全球領導者,這方面已經有很多的第三方可以作為證明。
例如之前沃達豐就表示,英國拒絕華為,將使得英國在5G時代無法獲得領先。
英國電信表示,華為是唯一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
很顯然,在經濟全球化之下,既然5G的作用關鍵在於促進經濟的發展,那麼拒絕最先進的5G技術,無疑是一種愚蠢的選擇。
當然,華為設備的優勢,還有其超高的性價比,然而儘管這兩個方面已經足以讓華為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但這依然不是華為的全部實力。
上面我們提到,5G的關鍵在於促進經濟發展,那麼該怎麼促進經濟的發展呢?事實上,這方面就是5G的應用,用華為的話說,叫做釋放5G紅利。
既然叫做紅利,這就說明,這是一個機會窗,誰能更快的進入這個領域,那麼就能獲得更豐厚的市場回報,這就是紅利。
其實近日華為董事長郭平,已經給華為現在的定位做了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就是數字經濟關鍵技術最重要的提供者。
數字經濟的關鍵技術,就是連接和計算,其中包含5G、全光通信、物聯網、雲計算和AI。
作為華為的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在連接的三個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市場表現並不及華為,例如物聯網,華為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物聯網晶片企業,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物聯網企業。
在世界前十中,則沒有諾基亞和愛立信的影子。
而在計算方面,例如雲計算,諾基亞還需要與微軟聯手,愛立信也處境相似,但華為卻成為現在成長最快的雲計算企業。
而且華為有自己的雲計算生態,其實就是鯤鵬生態,為此華為在中國建立了至少16個鯤鵬生態基地,還為此研發了相應的伺服器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
在AI方面,華為的Atlas900全球算力第一,事實上,華為的鯤鵬生態中就包含其昇騰910 AI晶片。
很顯然,5G對經濟的促進以及5G的應用,其實就是數字經濟,就是連接和計算的結合。
而在這方面,華為顯然比諾基亞和愛立信更有優勢。
其實簡單來說,電信運營商,其主要是通過運營一個建設好的網絡來獲取收益,但是如何建立一個優質的網絡,這並不是電信運營商所擅長的。
而到了5G,無線網絡不僅不再局限於移動通信,還進入了千家萬戶,進入了各行各業,這樣的網絡該怎麼建設,行業應用還怎麼發展,電信運營商需要這樣的幫助。
因此綜合到一起,這就是無法拒絕華為的理由,也是美國的兩招為何會失敗的理由。
寫在最後
其實現在來看,在電信運營商市場上,市場的格局基本已經確定,儘管華為暫時遇到了一些難題,但是華為有著充足的儲備,換句話說,華為用來應對全球的5G網絡建設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