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傳奇的人物,雖然他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被譽為"千古詞帝",他的詞每一首都是經典,也迎來眾多詞人的爭相模仿。
李煜在宋朝建立不久之後便投降,被囚禁在了深宮當中,在這一段無比簡單的日子裡,作出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自己滿腹愁苦之情。其中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了擬人和名詞連用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孤寂,這種表現手法為後來很多詩人借鑑。
比如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就在名詞的使用和堆砌上和李煜詩中的經典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將詞人心中孤寂冷清之感描寫的淋漓盡致。
然而,李煜"千古詞帝"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有一首詞《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寫,先來看看這首詞妙在何處。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李煜的這首詞,運用了"重疊意象"的手法,開篇第一句就用了"重山"作為起筆,而且還通過"一"和"二"的遞進關係,來表達自己當時的真情實感。
正是因為這樣的寫作手法,在之後的600年中,沒有一人敢仿,因為如此高超的寫作能力,想要模仿,真的是非常的難。
直到清朝,另一位傳奇的詞人出現了,那便是"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當這首詞傳到他這裡的時候,納蘭性德便試了試,仿寫了另一首非常經典的《長相思》,開篇3字就驚豔了世人。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開篇3個字"山一程",代替了李後主的"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世人。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隨著康熙皇帝出巡,翻山越嶺、登船涉水,一程又一程,一步步的遠離自己的家鄉,白天忙著趕路,這是他為官者的責任,而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便難以入眠,於是心中對家和親人的思念便湧上了心頭。整首詞語言樸素,卻將深切的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李煜和納蘭性德這兩位詞界的大神,一個為亡國之君,一個為烏衣承平之少,身份經歷固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縱觀二人之心路歷程、詞作的情感特徵與美感,卻有著諸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均是以其純真、率性的情懷,噴薄出對事物敏銳的感觸,對感情的細膩表達可謂是字字珠璣,聲聲血淚。
這兩位令人嘆服的詞人所作的詞,均被記載在《李煜詞傳》和《納蘭容若詞傳》這兩本書中。
即使已經過去了千年,但是依舊能夠在他們的詞裡面,看到曾經李煜和納蘭容若眼中的此情此景,與他們遙遠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們所經歷的,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李煜詞傳》以李後主流傳於世的詩詞作為切入點,書中將李煜的從王到囚,愁思百結,以詞為命,以淚書情的一生娓娓道來,通過三十餘首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世的詩詞,用散文體小說的創作方式,演繹其至情至性、充滿悲歡離合的傳奇人生。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李煜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共有6本,其中還包含有《倉央嘉措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讀倉央嘉措的詞,可以寬心;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讀辛棄疾的詞,讓人奮發;讀李清照的詞,可以感懷,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
到了浪漫的六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