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我們一直處在結構性牛市中,事實上,每個年景都會有一些機會。」
第三十場「建行中證報金牛基金巡講」直播圓滿收官,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多屆金牛獎得主謝治宇在直播間表示,市場進入到上漲相對平緩階段,需要花時間尋找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投資中每個人都會犯錯
十三年摸爬滾打,從研究員到投資總監,謝治宇這位「80後」新生代中的佼佼者、業界投資名將,形成了一套自己穩定的投資體系。
和大多數基金經理一樣,謝治宇堅持自上而下選擇股票,認為這是正確的行進軌道,通過長期持股來賺公司價值成長的錢,並盡力在構建組合方面做到相對均衡。
「每個人都會犯錯,都無法在每個階段都做得特別好。如果激進地把投資組合押在某一個類型股票上,順利的時候可能會表現比較好,但不順利時調整過程非常長,持有人體驗很差,可能會形成持有人贖回、基金經理不得已賣出股票、股價上漲錯失收益的逆向循環。」
他坦言,自己對於一些特定行業的判斷,也很難做到準確和完美。「如果承認自己在某個領域認知有偏差,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也能為持有人帶來更好的體驗。」
和大多數基金經理不一樣,謝治宇對外在因素具有「鈍感」。他把影響投資行為的因素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內生變量,是通過調研和研究可以理解的因素;另外一類是外生變量,即使花很大精力研究也無法弄清楚,如匯率、海外主要市場走勢、大宗商品表現等,這些因素不會被納入他的投資框架。
在具體行業研究上,謝治宇認為,消費、科技、周期行業分析方法各有不同。對於周期行業,要關注行業需求和供給、價格的變化,由於行業有較強的同質性,布局時需反向操作,行業好的時候,遠離它,行業低谷時則關注它;對於消費行業,要關注公司的壁壘,更多地關注消費者、消費行為和渠道相關的因素;科技行業有很多不確定性,要關注行業的核心驅動因素是什麼,對於優勢公司給予更多關注。
明年要適當降低市場收益預期
滬指區間震蕩的行情已持續一段時間,謝治宇認為,短期很難做判斷,要用長期的眼光看待問題,作為專業投資者,更關心的是企業長期經營狀況和長期經濟運行狀況。
「我不太認同牛短熊長的說法,我們一直處在結構性牛市中,事實上,每個年景都會有一些機會。」 謝治宇表示,不過,經過兩年左右上漲,有一大批公司目前估值水平較高,後續進入相對平緩階段,需要花時間尋找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從核心公司的估值水平來判斷,謝治宇認為,目前龍頭公司整體估值處在相對高位,未來一年,對這類公司能否給大家帶來較高收益存疑。「不過,這一輪結構牛行情中,市場選出的公司確實是治理非常優秀的公司,基本面非常穩定,如果當下估值偏高,接下來的演進路線可能是需要花時間去消化估值。」
談到A股後市整體走勢,謝治宇認為,明年要適當降低收益率預期。龍頭股和基金連續兩年漲幅驚人,明年適當降低收益率預期是合理的選擇。「收益適當降低也許是好事,如果持續火熱,我反而會擔心存在泡沫。」
興證全球基金首席培訓師包衛軍也表示,今年以來市場的上漲行情主要是由經濟基本面復甦和流動性寬鬆推動的,今年本應是庫存回補階段,但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被動去產能,表現出較為強勢的行情,這種行情大概率可持續到明年一季度。從中長期看,只要不發生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後市整體走勢大概率呈現出前高后低的狀態。
長期看好科技股競爭力
近一段時間,科技龍頭股大幅調整,市場普遍認為科技股估已經處於高位。在謝治宇看來,經過兩年時間的發掘,市場對龍頭科技公司非常追捧,科技股估值也不便宜,但這種類型公司從現在看,競爭力仍然很強,值得研究和跟蹤,投資時要以合理價格買入。具體來說,謝治宇長期看好太陽能和新能源領域。
他認為,這兩個行業的共同特點,一是市場容量非常大;二是行業具有明確的競爭格局,可以找到非常明確的投資標的。隨著行業的逐漸發展,其核心競爭力、產業鏈全部轉移到中國。汽車在國民經濟體量中份額巨大,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企業存在彎道超車可能。目前,部分中國企業在關鍵零部件、上遊資源上處於相對領先位置。不過,在這個領域還需要找到合適的買點,如果標的暫時沒有好的價格,需要用更長期的眼光保持對行業的關注。
「大家對於科技股的關注主要聚焦在未來的成長空間上,但是對於科技股投資來講還是要更細緻一些。」包衛軍稱,「首先,我們傾向於選擇處於成長初期或加速期的成長行業和個股;其次,科技行業往往競爭格局不太好,有一些行業滲透率還很低,但對於階段性競爭格局穩定的細分行業,可以進行優中選優;第三,中國的很多製造業公司都是to B的或to G的,如消費電子或半導體行業,這些行業的投資往往帶有一些趨勢性投資的成分,需要去尋找行業處在加速成長期且競爭格局比較理想的細分行業。」
除科技外,醫藥板塊也面臨著高估值的爭議。在謝治宇眼中,目前醫藥行業面臨兩股力量,一方面是老齡化進程加快,消費者對創新藥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集採政策控制藥價導致行業競爭加劇,這成為醫藥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長期來看,兩股力量會長期同時存在,但醫藥行業裡會有一些好公司,可以處理好這兩股力量,有很好的增長。
包衛軍更是直言,「醫藥股投資需回歸『醫藥』本質」。不能把醫藥當作消費股來投資,需要更多回歸醫和藥的本質,關注公司的研發能力、產品壁壘等,需要更多去做自下而上的研究和思考。
60萬人共同參與這個大事件
本次直播是今年「建行中證報金牛基金巡講」系列最後一期,今年的金牛巡講系列直播中,群英薈萃,大咖雲集。
近四個月來,興證全球基金謝治宇、銀華基金董事總經理李曉星、匯添富基金經理胡昕煒、南方基金經理駱帥、交銀施洛德基金經理何帥、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等59位重磅嘉賓做客直播間,為投資者帶來滿滿乾貨。
嘉賓與粉絲一起,探討最前沿的行業熱點,交流最關心的市場問題。直播間氣氛火熱,粉絲熱情滿滿,分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嘉賓互動,活動共吸引60萬人在線參與,最高有超10萬人同步觀看。
「建行中證報金牛基金巡講」活動由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證券報聯合主辦,依託中證報直播平臺,開展為期4個月共30場巡講活動。本活動致力於服務廣大投資者,針對投資者關心的投資相關問題,邀請經濟學家和基金經理做客直播間,採用線上直播方式,在線與投資者進行交流互動,進一步提升建行的客戶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