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不久前發布了一條微博。
在「最看重伴侶的哪個條件」一項中,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外表、經濟,躍居第一。
「三觀」這個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一句「三觀不合」就可以避免掉很多的麻煩了。
「三觀到底是什麼?」這看起來是一個稍顯弱智的問題,可要是真的糾結起來卻也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
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告訴我們這有限的幾十年我們應該怎樣度過,價值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到底什麼是可貴的,世界觀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樣的,這三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的。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那麼久,其實我們已經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三觀有了大致的輪廓,在形成三觀的過程中需要時間的積累,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一生。
三觀是沒有絕對的正確的,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經歷造就來了我們的三觀。
《圍城》裡面趙辛楣的曾說:
「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過程固然是很費時費力,但是與一輩子相比我覺得並不麻煩。
你們就一個問題產生不相同的答案,用求同存異的概率來預測你們婚後的關係。
你喜歡在假期裡抽空去各地旅遊,他喜歡宅在家裡一呆就是半個月。你希望他陪你去看看更多更美的風景,他卻說旅行浪費精力和金錢,你喜歡在各種路邊的小攤位尋找美食,他卻只喜歡在整潔明亮的大廳裡享受食物帶來的歡愉,你想和他去共同經歷和分享的在他看來都是一些並不在意的東西,永遠不能get到你的點,不願意客觀的看待你的想法,因為在他的認知中這些想法都是極其不可思議和幼稚的,甚至會將他的觀點強制性加在你的身上,讓你在這段關係中漸漸迷失自我。
畢竟大部分的感情都是在分享中產生歡愉,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死亡殆盡。
你們走在熱鬧的大街上,一個談天一個談地,風馬牛不相及,這就是三觀不合,你們的志趣,觀點不相投那麼久而久之也會分道揚鑣,即使還生活在一起那不過也是貌合神離。
在車馬顛簸中談論婚後的種種,心中默默的重新打量對方,在旅行結束後決定繼續走下去還是就此分開。
三觀不合的本身沒有對錯,但是在一對將要共度餘生的戀人身上發生的話那麼結局大部分時候不會很美滿。
愛固然是可以超越一切的,但是對事物的看法,對自身的要求才是在愛的激情褪去之後繼續保持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