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滴定法 練習題
一 、選擇題
1.Fe3+/Fe2+電對的電極電位升高和( C)因素無關。
(A)溶液離子強度的改變使Fe3+活度係數增加 (B)溫度升高
(C)催化劑的種類和濃度 (D)Fe2+的濃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鈉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劑,它屬於(B )
(A)自身指示劑 (B)氧化還原指示劑
(C)特殊指示劑 (D)其他指示劑
3.間接碘量法中加入澱粉指示劑的適宜時間是(C )。
(A)滴定開始前 (B)滴定開始後
(C)滴定至近終點時 (D)滴定至紅棕色褪盡至無色時
4.在間接碘量法中,若滴定開始前加入澱粉指示劑,測定結果將(B )
(A)偏低 (B)偏高 (C)無影響 (D)無法確定
5.( C)是標定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較為常用的基準物。
(A)升華碘 (B)KIO3 (C)K2Cr2O7 (D)KBrO3
6.用草酸鈉作基準物標定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時,開始反應速度慢,稍後,反應速度明顯加快,這是(C )起催化作用。
(A)氫離子 (B)MnO4- (C)Mn2+ (D)CO2
7. KMnO4滴定 所需的介質是( A)
(A)硫酸 (B)鹽酸 (C)磷酸 (D)硝酸
8.在間接碘法測定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B )
(A)邊滴定邊快速搖動
(B)加入過量KI,並在室溫和避免陽光直射的條件下滴定
(C)在70-80℃恆溫條件下滴定
(D)滴定一開始就加入澱粉指示劑 .
9.間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質中進行測定,若酸度大高,將會(D )
(A)反應不定量 (B)I2 易揮發
(C)終點不明顯 (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0.下列測定中,需要加熱的有(B )
(A)KMnO4溶液滴定H2O2 (B)KMnO4溶液滴定H2C2O4
(C)銀量法測定水中氯 (D)碘量法測定CuSO4
11.對高錳酸鉀滴定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可在鹽酸介質中進行滴定 (B)直接法可測定還原性物質
(C)標準滴定溶液用標定法製備 (D)在硫酸介質中進行滴定
12. 在含有 Fe3+和 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種溶液,Fe3+/ Fe2+電對的電位將升高(不考慮離子強度的影響)(D)
A. 稀 H2SO4 B. HCl
C. NH4F D. 鄰二氮菲
13. 對於n1 = 1,n2 = 2,的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完全達到99.9% 時的必要條件為(C)
A. 0.15V B. 0.18V
C. 0.27V D. 0.36V
14. 為使反應2A+ + 3B4+ = 2A4+ + 3B2+ 完全度達到99.9%,兩電對的條件電位至少大於(B)
A. 0.18V B. 0.15V C. 0.12V D. 0.1V
15.下列反應中滴定曲線在化學計量點前後對稱的是 (A)
A. 2Fe3++ Sn2+ = Sn4++ 2Fe2+
B. 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C. Cr2O72- + 5Fe2+ + 14H+- = 2Cr3+ + 5Fe3+ + 7H2O
D. Ce4+ + Fe2+ = Ce3+ + Fe3+
16. 用 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 0.1 mol∙L-1 Fe2+ 溶液和用 0.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 0.01 mol∙L-1 Fe2+ 溶液時這兩種情況下其滴定突躍是(C)
A. 前者> 後者 B. 前者< 後者
C. 一樣大 D. 缺電位值,無法判斷
17. 用鈰量法測定鐵時, 滴定至 50% 時的電位是 (A)
已知: = 1.44 V, = 0.68 V]
A. 0.68 V B. 0.86 V
C. 1.06 V D. 1.44 V
18. 用Ce4+滴定Fe2+,當體系電位為1.44 V時,滴定分數為(C)
已知: =1.44 V, =0.68 V
A. 0 B. 50%
C. 100% D. 200%
19. 溴酸鹽法測定苯酚的反應如下:
BrO3- + 5Br- + 6H+ → 3Br2+ 3H2O
Br2 + 2I- → 2Br- + I2
I2 + 2S2O32- → 2I- + S4O62-
在此測定中,苯酚與Na2S2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D)
A. 1:2 B. 1:3 C. 1:4 D. 1:6
20. 配製Fe2+ 標準溶液時,為防止Fe2+ 被氧化,應加入(B)
A. H3PO4 B. HCl C. HF D. 金屬鐵
21. 已知在1 mol·L-1 HCl中 =1.00V, = 0.68 V。以K2Cr2O7滴定Fe2+ 時,下列指示劑中最合適的是(B)
A. 二甲基鄰二氮菲 - Fe2+( = 0.97V) B. 二苯胺( = 0.76V)
C. 次甲基藍( = 0.53V) D. 中性紅( = 0.24V)
22.高錳酸鉀標準溶液 C直接配製。
(A)可以 (B)必須 (C)不能 (D)高溫時可以
23.高錳酸鉀法測定H2O2水的滴定反應開始時,滴定速度應A。
(A)較慢 (B)較快 (C)先快後慢 (D)很快
24.重鉻酸鉀標準溶液D 直接配製。
(A) 不易於提純,所以不能 (B)低溫時可以
(C)不能 (D)乾燥後可以
25.K2Cr2O7與KI反應時,溶液的酸度一般以C mol·L-1為宜。
(A)0.01 (B)0.02-0.04 (C)0.2-0.4 (D)0.8-1.0
26.高錳酸鉀法一般在A 性介質中進行。
(A)酸性 (B)鹼性 (C)中性 (D)不限制酸鹼
27.高錳酸鉀標準溶液在配製後A 。
(A)需放置2-3天才能標定 (B)需放置1小時才能標定
(C)不需放置可直接標定 (D)需加熱至沸1小時再標定
28.用來標定KMnO4溶液的基準物質是 D。
(A)K2Cr2O7 (B)KBrO3 (C)Cu (D)Na2C2O4
29.用KMnO4法測定H2O2水時,一般用 B來控制溶液的酸度。
(A)HCl (B)H2SO4 (C)HNO3 (D)HF
30.在氧化還原滴定反應中,兩個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差越大,則滴定突躍範圍越C 。
(A)小 (B)不適合滴定 (C)大 (D)難以確定選擇催化劑
31.用KMnO4法測定H2O2水含量時,為了提高滴定反應的速度,應加熱至D 。
(A)35-45℃ (B)45-55℃ (C)55-65℃ (D)75-85℃
32.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是D 。
(A)測定條件下的標準電極電位。
(B)電對的氧化態離子和還原態離子的平衡濃度都等於1mol·L-1時的電極電位;
(C)電對的氧化態和還原態的濃度都相等時的電極電位;
(D)在一定介質條件下,電對的氧化態和還原態的總濃度都為1 mol·L-1時校正了各種外界因素影響後的實際電極電位。
3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
(A)Na2S2O3不是基準物,不能用來直接配製標準溶液。
(B)Na2S2O3是基準物,可以用來直接配製標準溶液。
(C)Na2S2O3標準溶放置液長期放置後,不必重新標定,可以直接使用。
(D)配製Na2S2O3溶液時,需加入少量醋酸,使溶液呈弱酸性。
二、判斷題
1.( )配製好的KMnO4溶液要盛放在棕色瓶中保護,如果沒有棕色瓶應放在避光處保存。
2.( )在滴定時,KMnO4溶液要放在鹼式滴定管中。
3.( )用Na2C2O4標定KMnO4,需加熱到70~80℃,在HCl介質中進行。
4.( )用高錳酸鉀法測定H2O2時,需通過加熱來加速反應。
5.( )配製I2溶液時要滴加KI。
6.( )配製好的Na2S2O3標準溶液應立即用基準物質標定。
7.( )由於KMnO4性質穩定,可作基準物直接配製成標準溶液。
8.( )由於K2Cr2O7容易提純,乾燥後可作為基準物自接配製標準液,不必標定。
9.( )配好Na2S2O3標準滴定溶液後煮沸約10min。其作用主要是除去CO2和殺死微生物,促進Na2S2O3標準滴定溶液趨於穩定。
10.( )提高反應溶液的溫度能提高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因此在酸性溶液中用KMnO4滴定C2O42-時,必須加熱至沸騰才能保證正常滴定。
11.( )間接碘量法加入KI一定要過量,澱粉指示劑要在接近終點時加入。
12.( )使用直接碘量法滴定時,澱粉指示劑應在近終點時加入;使用間接碘量法滴定時,澱粉指示劑應在滴定開始時加入。
13.( )以澱粉為指示劑滴定時,直接碘量法的終點是從藍色變為無色,間接碘量法是由無色變為藍色。
14.( )溶液酸度越高,KMnO4氧化能力越強,與Na2C2O4反應越完全,所以用Na2C2O4標定KMnO4時,溶液酸度越高越好。
15.( )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Fe2+既能在硫酸介質中進行,又能在鹽酸介質中進行。
三、填空題
1.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對的電位越高,氧化態的氧化能力越( );電位越低,其還原態的還原能力越( )。
2.條件電極電位反映了( )和( )影響的總結果。條件電位的數值除與電對的標準電極電位有關外,還與溶液中電解質的( )和( )有關。
3.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 )、( )、( )。
4.氧化還原反應中,影響方向改變的因素是( )、( )、( )和( )。
5.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只能說明該反應的( )和( ),而不能表明( )。
6.氧化還原滴定中,化學計量點附近電位突躍範圍的大小和氧化劑與還原劑兩電對的( )有關,它們相差越大,電位突躍越( )。
7.滴定分數達到50%時,溶液電位為( )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滴定分數達到200%時,溶液電位為( )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
8.舉出三種常用的預處理用氧化劑;( )、( )、( );舉出三種常用的預處理用還原劑:( )、( )、( )。
9.KMnO4在( )溶液中氧化性最強,其氧化有機物的反應大都在( )條件下進行,因為( )。
10.K2Cr2O7法與KMnO4法相比,具有許多優點:( ),( )、( )。
11.K2Cr2O7法測定鐵礦石中全鐵量時,採用( )還原法,滴定之前,加入H3PO4的目的有二:一是( ),二是( )。
12.碘量法測定可用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法以( )為標液,測定( )物質。間接法以( )為標液,測定( )物質。( )方式的應用更廣一些。
13.用澱粉作指示劑,當I2被還原成I-時,溶液呈( )色;當I-被氧化成I2時,溶液呈( )色。
14.採用間接碘量法測定某銅鹽的含量,澱粉指示劑應( )加入,這是為了( )。
15.引起Na2S2O3標準溶液濃度改變的主要原因有( )、( )和( )。
16.用K2Cr2O7法標定Na2S2O3濃度時,滴定前應先用蒸餾水稀釋,原因有:一是( ),二是( )。
17.間接碘量法測定銅鹽中的銅含量時,臨近終點前應向溶液中加入( ),這是為了( )。
答案
二、判斷題
1. √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三、填空題
1.強,強 2.離子強度,各種副反應,組成,濃度
3.濃度,溫度,催化劑,誘導反應
4.反應物濃度,生成沉澱,生成配合物,溶液酸度
5.可能性,完全程度,反應速率的快慢 6.條件電極電位,大 7.還原劑,氧化劑
8.(NH4)2SO4,KMnO4,H2O2,SnCl2,SO2,TiCl3
9.強酸性,鹼性,反應速率快
10.可直接配製標液,標液穩定,可在HCl溶液中進行
11.SnCl2-TiCl3聯合,生成無色的Fe(HPO4)2-,消除黃色的影響,增大電位突躍
12. I2,還原性,I2和Na2S2O3,氧化性,間接滴定 13. 無,藍
14.接近終點前,防止大量的I2與澱粉結合,不易反應
15.二氧化碳,氧氣,微生物
16.降低酸度以減少空氣中O2對I-的氧化,使Cr3+的綠色減弱,便於觀察終點
17.KSCN,使CuI沉澱轉化為溶解度更小的CuSCN以減少對I2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