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宏偉的帶領下,不少醫生都投身公益,熱心慈善。圖為「焦視」的醫生為農村學生義診普查。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海歸教授潘大仁(右)在金線蓮種植基地考察。
7月18日下午,來自貧困山區的18位校長與著名文化學者於丹一同「感悟中國智慧」,這是及人教育公益機構主辦的「中國貧困山區優秀校長國際領導力獎學金項目」系列活動之一。
孫國徽攝
哈爾濱
弘揚慈善 塑造光明
周樣樣
「我們醫院的口號就是『熱愛家鄉,回饋家鄉』,留學歸國人員對家鄉有著一份特殊的情誼。」從俄羅斯回國的焦宏偉把慈善當成事業的一部分,自2006年創辦哈爾濱焦視眼科醫院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將慈善進行到底。他坦言慈善不易,但用行動回饋社會,他覺得特別光榮。
在中國僑聯組織的「健康光明行」活動中,共有「焦視」等9家醫院參與。對此,焦宏偉說:「每年我都會用醫院利潤的10%來做慈善,一年至少要做1000例免費手術。10年來超過4000人受益。」在幫助患者重見光明的過程中,焦宏偉收穫了快樂和成就感;而通過患者的口口相傳,醫院的口碑也越來越好。每年的廣告費從400萬元降至100萬元以內,省下來的資金全用來回饋患者,回饋社會。
焦宏偉還經常為孤寡老人和貧困兒童捐款捐物;帶領醫療團隊深入農村,開展義診。在他看來這些行為理所當然,「有些快樂是花錢買不到的。幫助患者康復,推動城市發展,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我感到這是義務,是使命。」
今年5月,澳大利亞ABC紙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魏基成與「焦視」達成協議,為哈爾濱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免費手術治療提供贊助,3年贊助3000名患者,費用約合人民幣195萬元。「目前,已有近100例患者受益,我們預計達成目標的時間會更短。」而對於自己的慈善之路,焦宏偉也表示會一直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福建
腳踏實地 科技支農
林夢依
「許多科技項目活動多以展覽會形式開展工作,而我們『海西春雨行動』還組織海歸專家下鄉,實地考察當地農業生產狀況,把能夠馬上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副會長鄭瑜介紹說。該同學會自2003年以來搭建海歸回饋社會平臺,引進轉化科技成果,支持農業發展。
2011年,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開展了「海外人才項目明溪行」活動。在下鄉前,明溪縣政府與該會取得聯繫,提出了43項工農業技術需求,使得同學會的專家對當地農林發展情況有了大致了解。「參與雙方只有積極了解情況,科技支農成功率才能提高。」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秘書處吳陳清說。
得知情況後,同學會組織了一支以農林專家為主組成的19人隊伍,其中包括福建農林大學植保學院教授林乃銓、潘大仁等。這支專家團隊下鄉實地考察,進行現場技術指導,並舉辦免費技術諮詢會,贈送海歸專家編寫的農業實用技術叢書。此外,專家團隊還為當地農業發展建言獻策,針對當地特色作物金線蓮、紅豆杉等進行科技指導和服務。「這樣的科技支農活動一年開展三至五次。」吳陳清介紹說。
談到同學會這些無償支援的活動時,吳陳清表示任何社會團體都應有一種社會責任感,留學生同學會更應該成為海歸學成歸國、回饋社會的交流平臺。他說:「我們同學會以『留學報國』為宗旨,可以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以及聯繫廣泛的優勢,實實在在做些事,回饋社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中來。」
北京
惠己及人 播撒知識
江 源
7月20日,第三屆「中國貧困山區優秀校長國際領導力獎學金項目」結業典禮暨留學支教項目匯報會在北京舉行。這項活動由「及人教育公益機構」創辦人、美國龍安集團總裁饒及人發起。
「1991年我們隨訪問團回國。我們的車到西安一停,就有許多孩子圍攏過來,喊著『one dollar(一美元)』,這深深觸動了我們。」美國龍安集團法務副總裁、饒及人的妻子宋謹如女士認為,20多年前的這一幕,促使他們萌發了捐資興學的想法。
有感於貧困地區青少年教育的缺失,饒及人和宋謹如夫婦一直熱心公益教育,致力於改變山區教育面貌,為災區及貧困山區師生拓寬視野。「我們希望能貢獻一點力量,喚起社會的注意,讓孩子們能受到好的教育。」宋謹如說。2008年汶川地震後,以「匯聚愛心擺脫貧困,發展教育融入世界」為使命,饒及人與中國日報記者付敬聯合發起「及人教育公益機構」,在公益興學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作為一名留美海歸,饒及人在公益教育中特別重視英文水平和國際視野的培養,以便讓孩子們縱使身處鄉村,亦能放眼全球,心懷世界。為此,及人教育開展了「外國語大學學生與山區孩子牽手英語夏令營」、「山區貧困學校(村小)英語教育試點」、「貧困山區優秀校長獎學金」等項目。除此之外,作為著名的建築規劃專家,饒及人還為各級政府官員做過各種規劃理念的培訓,親身投入到播撒知識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