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偽研究頻出的反思

2020-07-26 上觀新聞

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廣為傳播並引起熱議。有人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出一個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調查之下發現:原來孩子父母系都中科院研究員,是相關國家課題的承擔者。更有好事者們深扒之下還發現:武漢也有兩名小學生憑藉《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這居然獲得了青創賽一等大獎!

頓時輿情四起:指責相關組委不作為,賽事組織欠公允者有之;譏諷大賽造假新高度,從少年兒童抓起者也有之;悲嘆當前學術不端,禍害國家未來者則更多。教育部也立馬行動起來,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範競賽管理工作,任何競賽獎項不作為中小學入學升學依據,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全面自查等等。

其實,兒童研究抗癌療法、前衛藥物、納米技術、基因工程等等在全國各級各地的青少年創賽課題中早已有之,且多年來還層出不窮。筆者對其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秘也心底諳知,見怪不怪了。記得十年前,本人就曾在各種研討會上大聲疾呼要重視青少年創賽課題的真實性,對可能引起的教育與社會問題深深擔憂,但並沒有引起重視。今果不其然,頑疾全面爆發,引發了我對當前青少年科創教育的反思。

誠然,科創教育不能因噎廢食。仍要努力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養成科學追夢的情懷,堅定科學求真信念,秉持科學務實的態度。讓更多少年兒童成為中國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對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偽研究頻出的反思

一、養成科學追夢的情懷

真情是永恆的。在新中國剛成立那一窮二白的歲月裡,李四光、錢學森等一大批科學家放棄海外優沃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歷經艱難,報效國家。兩彈一星的震天轟鳴,讓中華巨人從此昂首東方。在科創教育中注重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家國情懷,立拳拳報國之心,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夢想是無垠的。我認為不能人為地去限制,要求青少年兒童不要去探索宇航、基因等課題研究。因為這可能就是每個人獨特的科學之夢。發明家愛迪生從小萌發的奇思妙想和「膽大妄為」造就了人生精彩;「鋼鐵俠」馬斯克從小對宇航科技的痴迷入神,終於編織成了如今的「太空星鏈」。因此要鼓勵青少年學生做夢、築夢、圓夢,是每一個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和責任。

2019年秋,我業餘無線電社團的一名高中學員想搞創新課題研究,憑著多年的專業學習,他提出了能否探索宇航通信類的創新課題?經過和他多次認真交流,反覆比較多個項目研究的科學性、可行性,最終我們確認的課題是:「WX—2系列衛星CW無線電遙測信標中都卜勒效應的研究」。

聽上去挺「高大尚」——有「夢」的感覺,但卻完全符合高中學生的學力水平和個性特質。其一,課題研究不需要使用高等數學,只要基礎的數據統計分析;其次,課題可以利用業餘時間自主完成。十分幸運的是:正因為如此,他的課題研究在疫情期間幾乎沒受影響;再者,指導使用了最精簡科學設備完成了空間通信實驗,讓居家研究成為了現實。因此,我認為基礎教育的老師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能積極思考、虛心學習、掌握專業技術,也能在高技術領域闖出一條科創教育之路。

對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偽研究頻出的反思

二、堅定科學求真的信念

我今年指導創新課題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意外:學生統計了衛星遙測信號頻率實驗數據後,與理論推算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有極大的差異,超越了一般測量的系統誤差範圍。原因一時無解,但結果卻關乎課題成敗。經過多次反覆實驗、思考與推敲,靈光閃現:原來參考書上的標準算式漏印了一項,修正後完全符合。結症終於找到,課題前景頓時柳暗花明。

目前,有些學校、培育單位是由老師甚至家長直接向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或課題,這些課題研究大多已經有了範例、流程和結果,幾乎所有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都在掌控之中。只要導師稍稍改頭換面,一個所謂由學生自主研究的創新課題就新鮮出籠了。雖然也能讓學生體驗一下,但這樣的偽研究,不但不能培育發現問題,用科學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讓他們失去了求真克難的精神。我更主張讓學生自主發現,研究他們感興趣、符合學力水平的真課題。當然,自主提出的創新課題對老師來說往往也是陌生的,因此在研究中會存在各種困難,甚至失敗。但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擯棄功利之心,堅持科學求真,一定會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人生最為珍貴的經歷和收穫。

創新課題的研究不僅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他們的科學精神。求真是人類科學發展的燈塔和支柱。無論是經典時代比薩斜塔的鐵球墜地、幽暗光影后的泊松亮斑;還是愛因斯坦展示天才的光電效應,或是海森堡超越認知的量子世界。這都是科學大師們勇於求真、善於質疑的品格體現。而這在當前青少年科創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對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偽研究頻出的反思

三、秉持科學務實的態度

科學務實就是要把所學奉獻社會,讓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惠及大眾。當前有一些學校、家長的功利意識很強,創新課題講究「高大尚」,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甚至騙取)各類獎項。當然這其中有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的客觀因素,但缺乏科學務實的態度也是主觀原因之一。

今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提出:今後要從對社會發展貢獻的角度來評價科研成果與論文的價值。這不但可以糾正當前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學術研究唯論文的不良氛圍,對青少年科創教育也是響亮的警鐘。對此,作為基礎教育之一的校外教育更要自立自強,走正方向。

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近年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在暑假中我們並不急著讓孩子頂著炎炎夏日中去找一些外部資源,急著「孵化」所謂的「高新課題」。而是在中心的創意夢工廠,讓老師指導學生們自主形成「創客團隊」,開展調查,發現社會需求,動手發明創意。通過團隊合作,研發和生產的作品在靜安「創客集市」上面向社會公開銷售,勞動所得除了與家人分享外,還一半捐獻新疆科普教育基金。這一系列與社會相結合的科創活動,真正讓學生們體驗科技創新的過程和價值,分享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因此,無論從培育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還是養成他們科學務實的態度。當前青少年科創活動應注重社會參與,走出校園象牙塔,更多地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當前,青少年科創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並存,校內外要秉持報國初心,不為名利所動,堅持求真求實,勇於攻堅克難,和青少年朋友共同磨礪成長。

(作者系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馮景華)

相關焦點

  • 全國青少年爹媽科技創新大賽
    他當時告訴乃悟,拼爹這個話題在知乎上牽出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黑幕討論。這個大獎賽裡,中國青少年們的創造力令人嘆為觀止,上到抗癌藥物研發,下到馬尿便利收集,比仝卓改改學籍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幾天前,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靈石小朋友,去年在大賽中的獲得三等獎的事情被扒了出來,他的獲獎論文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C10orf67是人類第10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又出么蛾子
    這不,這件事兒還沒有過去,就又來了疑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造假問題。但據筆者看來,雖然都屬於造假問題範疇,但這次這個瓜恐怕要比上次那個瓜要大得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估計包括你我在內的全國人民知道的不多,更遑論廣大的家長。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奧數賽,也知道因為某種原因而被取消了。可誰知道現在竟然還有這麼一檔子賽事。
  • 國內影響廣、規模大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也是目前國內歷史最長、影響最廣、規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 中小學生全國競賽「白名單」公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列入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0至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類,活動總數由去年的29項增至35項,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以及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均入選,世界機器人大賽等14個項目為新增,去年還在名單之列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今年未列入。
  • 瓜州少兒科幻畫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中新網甘肅新聞9月7日電 據甘肅省科技廳網披露,近日,為期6天的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市落下帷幕,瓜州縣選送的少兒科幻畫《蔬菜健康成分檢測儀》榮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賽事。
  • 五臺龍泉學校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頗豐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大賽具有廣泛的活動基礎,從基層學校到全國大賽,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國內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一項重要賽事。
  • 看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結果,研究生畢業的我自閉了
    看了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結果,我快自閉了。他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常客了。在初二的時候,就已經利用數學分析、物理分析和計算機仿真,結合人工魚群算法,對「水中叉魚」問題進行了定量分析和智能優化,最終獲得了三等獎。初三的時候,設計的「鷹眼」系統,一個用於無人駕駛,可做到自動識別交通標誌的APP,獲得了三等獎。
  • 全國首屆青少年創新大賽總決賽落幕
    世界青少年創新論壇暨中國首屆青少年創新大賽----TBC決賽於2020年8月16日晚上7點至10點在線上會議平臺舉行。總決賽歷時三個小時,參會人數達一百餘人,而這一切,都是由成員平均年齡僅17歲的主創團隊獨立策劃的。
  • 倫教小學生發明新型警示器,獲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三等獎
    倫教小學呂添輝等多位同學共同開發的「新型多用途可伸縮警示器」提供了新思路,而他們這項發明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三等獎,也成為我省在此次國家級別的競爭中為數不多的,具備產業開發前景的產品。
  •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寧波開戰!
    2018-07-30 12: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竺佳 通訊員 張湧今天,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在鄞州中學落下了帷幕。2015年就開始面向中小學生舉辦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將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相結合,在中小學比賽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至今已舉辦三屆,今年的比賽共有20多個省市的600多名選手參加競賽。
  • 安順二中師生斬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及國科院科技創新獎"
    歡迎點擊標題下方的「安順二中」關注我們槐花飄香 淨化家園——我校在「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香港16所中學代表將角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香港16所中學代表將角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5-07-21 19:35: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進競賽白名單
    此前因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而備受關注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沒有出現在今年的白名單上。今年上了白名單的35項競賽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大類。與去年相比,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競賽項目發生了變化,新增了世界機器人大賽、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第21屆「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第25屆「駕馭未來」全國青少年車輛模型教育競賽、國奧行知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等項目。
  • 小學生「獨立」研究抗癌?青少年科創到底為什麼
    又是小學生研究癌症,又有一個科學家父親,這些巧合,讓人們不禁聯想到不久前曝光的雲南昆明11歲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案例。目前,後者的獎項已被撤銷,學生家長也發表了道歉聲明。那麼,最新的案例,會不會又是一個小學生科研「拼爹」的故事呢?先別急著下結論。
  • 2019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成績名單
    「我宣布,2019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閉幕!」。2019年11月17日,隨著中國電子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大賽組委會秘書長楊晉在寧波諾丁漢大學附屬中學大禮堂的鄭重宣布,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這也標誌著2019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圓滿結束。
  • 我市兩項青少年創新成果獲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近日, 由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等12部委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我市兩項青少年創新成果獲得萌芽賽道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全國大獎!人民網評:青創賽,該徹底反思了!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陳某石研究直腸癌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事情,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這位小學生獲獎的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一個高大上的研究項目,加上孩子的父母有這樣的背景,大家無法相信這是孩子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也是自然而然了。有些網友會疑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參加比賽呢?難道真的僅是為了學習實踐和創新?小學生為什麼要參加青創大賽?
  • 全國英語應用大賽在滬角逐 引導鼓勵青少年創新意識
    人民網上海8月21日電(記者沈文敏)昨天,青少年創想家第五屆「瑞思杯」英語項目應用能力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上海喜馬拉雅藝術中心落幕。本屆「瑞思杯」以「Young Creator——青少年創想家」為主題,引導和鼓勵青少年發揮創造力,想像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
  • 青少年科創大賽又一獲獎作品遭質疑,重慶科協:研究角度不同
    該項目名字是《二氫楊梅素調節肝臟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2018年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圖7月14日上午,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就此回應澎湃新聞稱,涉事高中生的研究角度跟涉事碩士論文的角度不同。針對前述質疑,14日上午,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賽方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賽方正在關注並積極調查,如有調查結果,會及時反饋。
  • 2019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在寧波圓滿落下帷幕
    2019第七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在寧波圓滿落下帷幕 2019-11-19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