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圈內大佬裕同科技實現營收43.10億元,同比增長17.00%;淨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10.62%。
在其各類產品中,紙制精品包裝,想來應該包括手機盒、菸酒包裝、紙箱等,貢獻營收34.09億元,佔比79.10%;包裝配套產品,想來應該包括說明書、不乾膠等,貢獻營收5.66億元,佔比13.14%;首次單獨列報的環保紙塑產品貢獻營收7785.34萬元,佔比1.81%。
儘管在總營收中的佔比依然有限,這卻並不妨礙裕同對環保紙塑產品市場前景的強烈看好。
在半年報中,論及今年上半年的重點工作,裕同給出的第一條便是:緊隨全球禁塑浪潮,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排在「建立生產力促進委員會」、「供應鏈平臺布局逐步完善」、「對外持續挖掘市場潛力,對內加強成本管控」、「深化智能包裝雲平臺」之前。
裕同表示,公司積極參與海南省率先發起的禁塑行動,被確定為海南禁塑試點企業之一。上半年,已與海南省海口國家高新區籤訂投資協議,將在海口市落地植物纖維餐具生產基地項目。公司的環保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建有1個原材料生產基地和4個製品生產基地。未來,還將從植物纖維領域擴展到第二代生物降解材料領域,成為「禁塑」領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9月3日,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裕同再次強調了在環保紙塑方面的業務布局。根據其給出的數據,海南工廠的達產產能約6-7億元,而公司目前整個環保產品全部達產能做到20多個億。
扒到這兒,三好同學大致明白:裕同為什麼要把布局環保紙塑,作為上半年第一項重要工作來強調了。無論是煙包、酒包,還是裕同在布局的其他產品和業務,還有哪個能在短期內帶來20多個億的營收增量呢?
不過,看了裕同這麼大的布局,三好同學又產生了新的疑問:既然市場前景這麼好,有些深耕紙塑市場多年的企業,為什麼遲遲沒做大?
做環保紙塑的僑旺和家得寶
6月底,發過一篇《比裕同、吉宏起步早,這家企業用紙漿模塑做一次性環保餐具,6年營收增長超5倍。及它的利潤率有多高?》,說的是:位於浙江台州,用紙漿模塑做一次性餐具的金晟環保。
2013-2019年,金晟環保的營收由7687.25萬元增長至4.90億元,淨利潤由275.29萬元增至4736.97萬元,分別增長5.37倍、16.21倍,業績相當不錯。
問題是:在新三板上還有兩家做一次性餐具的企業,如果只看它們的財報,你很難相信,環保紙塑產品正處在市場爆發的「風口」上。
這兩家企業就是:僑旺紙模和家得寶。
僑旺紙模的全稱是:廣西僑旺紙模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主要用甘蔗渣漿生產碟、碗、盒、託盤、杯等一次性餐具。
家得寶的全稱是:浙江家得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6月,主要業務同樣是用甘蔗渣漿生產盤、碗、快餐盒等一次性餐具。
三好同學之所以關注到家得寶,是因為它與裕同、金晟環保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十分有趣的關係網。
在說金晟環保時,三好同學曾提到:2019年,位居金晟環保五大供應商之首的是廣西湘桂華糖製糖集團(簡稱「湘桂集團」)來賓紙業有限公司。而來賓紙業作為湘桂集團的代表,與裕同合資成立了廣西裕同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從事蔗渣漿板——也就是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原材料的生產。
在扒2019年年報時,三好同學又發現:家得寶作為第四大客戶出現在金晟環保的年報中,當年為金晟環保貢獻營收1518.93萬元;金晟環保的全資子公司廣西潔豐則作為第一大供應商出現在家得寶的年報中,當年對家得寶的銷售額為1549.66萬元。
位於廣東的裕同與位於浙江的金晟環保、家得寶,通過兩家廣西企業聯繫到了一起。在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市場上,它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競合」關係——有競爭,又有合作。再加上,來自廣西本土的僑旺紙模,4家企業以後的關係怎麼演繹,還真不好說。
有老闆可能已經注意到,並且要發問了:對做紙漿模塑產品的企業來說,廣西為什麼這麼重要?
這是因為: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甘蔗產區——年種植面積超過1100萬畝,而甘蔗渣漿是製作紙塑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當紙塑產品因「禁塑」政策的推行而開始走紅時,包括裕同、金晟環保等在內的企業,都試圖從原材料到產成品控制全產業鏈條。
在這種背景下,廣西作為原材料產地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便顯現出來了。
所以,裕同與湘桂集團合資是為了掌控原材料,金晟環保收購廣西潔豐並對其大舉增資,同樣是為了掌控原材料。
至於僑旺紙模,有大股東、上市公司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做後盾,在原材料獲取上本來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1年,南寧糖業一度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向僑旺紙模投資7340.11萬元用於技改擴產。可惜,最終未能實施。
僑旺和家得寶的硬實力
相對於近兩三年才開始大舉布局的裕同,無論是僑旺紙模,還是家得寶,它們切入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的時間都要早得多,歷史都在10年以上。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就規模而言,兩家企業做得都不算很大。
比如:2019年,僑旺紙模實現營收1.02億元。按印刷圈的標準,當然夠得上規模以上重點企業了。對一家有18年歷史的製造型企業來說,卻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家得寶的規模略大,但也算不上驚人,2019年營收為1.38億元。
從現有公開可得的數據看,近年來兩家企業的營收有一定增長,但很難看出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正迎來發展的「風口」。
2015年,僑旺紙模的營收為8080.74萬元;2019年,達到1.02億元,4年時間增長26.33%,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2016年,家得寶的營收為1.10億元;2019年,達到1.38億元,3年時間增長26.75%。與僑旺紙模增幅基本相當,但少用了一年時間。
有老闆可能要說了:「禁塑」給紙塑產品帶來的「風口」,近一兩年才開始顯現,這麼比不太公平。
然而,恰恰是近一兩年,兩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19年與2018年相比,僑旺紙模減少18.81%,家得寶減少6.99%。
今年上半年,僑旺紙模實現營收4121.91萬元,同比下滑12.21%;家得寶實現營收5027.53萬元,同比下滑27.02%。
僑旺紙模和家得寶的營收情況(單位:萬元)
兩家企業不僅規模不算大,盈利能力也沒有預想中那麼可觀。
2015年,僑旺紙模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202.57萬元;2019年,達到442.98萬元,4年時間增長118.68%。幅度不小,但絕對值並不算高。
在此期間,僑旺紙模淨利潤的低點出現在2017年,為201.18萬元;高點出現在2018年,為476.46萬元。
2016年,家得寶的淨利潤為697.96萬元;2017年,升至近年來的高點,達到923.31萬元。
隨後,家得寶的淨利潤逐年走低,到2019年已經降至148.83萬元,相對於2016年減少78.68%。
今年上半年,僑旺紙模實現淨利潤96.56萬元,同比增長295.38%。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疫情之下,國家實行社保、稅金減免,兩項費用同比減少70.58%、30.77%。
家得寶實現淨利潤8.78萬元,同比減少88.99%。
僑旺紙模和家得寶的淨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2015-2020年上半年,僑旺紙模累計實現營收5.51億元,淨利潤1818.15萬元,利潤率3.30%;2016-2020年上半年,家得寶累計實現營收5.72億元,淨利潤2093.21萬元,利潤率3.66%。
過去幾年,僑旺紙模利潤率的高點出現在2018年,為4.34%;低點出現在2016年,為1.93%;家得寶利潤率的高點出現在2016年,為6.34%;低點出現在今年上半年,為0.17%。
這樣的盈利能力,是不是很難讓各位老闆將環保紙塑與一個正在迎來「風口」的行業聯繫在一起?
它們為什麼遲遲沒做大?
深耕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市場十幾年,僑旺紙模和家得寶為什麼發展並不是很快,遲遲沒有做大?
這其中,部分原因或許在於:外銷收入在僑旺紙模和家得寶的營收中,佔據了較高比例。其業績漲跌更多受到海外市場形勢變化的影響,與「禁塑」政策給國內市場帶來的機會尚未發生太多關聯。
三好同學扒了一下:2015-2019年,外銷收入在僑旺紙模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穩定保持在99%上下。也就是說,這是一家完完全全的出口型企業。
對家得寶來說,外銷並非全部,但近年來在其銷售總收入中的佔比,也保持在50%以上。
實際上,外銷在金晟環保主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也一度超過95%,近年來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80%以上。
而且,無論是僑旺紙模、家得寶,還是金晟環保,都以美國作為最重要的外銷市場。
自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跌宕起伏,甘蔗渣紙塑餐具被美國加徵25%的關稅。2019年,僑旺紙模、家得寶營收下滑,都與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壓力有關。
而金晟環保能夠實現逆勢增長,則主要得益於:加徵的關稅由客戶承擔,國外銷售收入增長9000多萬元,同時國內銷售收入增加了近4000萬元。
有老闆可能要提意見了:三好同學不地道,拿兩家主要做出口的企業,來說環保紙塑企業為什麼遲遲做不大。這不是偏題了嗎?
偏可能是偏了點兒。三好同學真正的用意其實是想提醒各位老闆關注,這麼多企業為老外做一次性環保紙塑餐具,反映出來的深層次問題:一是環保紙塑產品在國內市場雖然剛剛開始升溫,但它並不是新產品,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應用已經十分普遍;二是國內已有一次性環保紙塑生產的成熟技術和產業鏈,按照金晟環保的說法:生產這類產品的技術壁壘並不是很高,準入門檻較低,因此中小企業數量較多,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
當不少圈內老闆為「禁塑」帶來的市場機會所激勵,想迎著「風口」而上,在環保紙塑市場分一杯羹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更多了解一下這個市場的現實情況?並多問一句:在一個準入門檻並不是很高的市場,自己到底憑什麼能夠立足?
尤其是,當像裕同這樣的超級大佬強勢介入,利用資本、品牌和技術優勢高舉高打、快速布局,試圖從原材料到產成品,乃至生產設備,實現對環保紙塑產業鏈的全面掌控時,市場留給後來者的機會還能有多大?
在三好同學看來,隨著「禁塑」政策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的持續推進,國內市場對包括一次性餐具在內的環保紙塑產品的需求,無疑會迎來一個持續上升的「風口」期。但由於技術壁壘和準入門檻並不是很高,在各路企業的蜂擁而入下,這個「風口」期延續的時間或許並不會很長。
假如沒有裕同那樣高舉高打的實力,該如何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今天,就說到這裡。最後還是祝各位老闆好運吧。
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